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临军征伐,副将魏延曾建议采取"子午谷奇谋",从谷中突袭长安。然而诸葛亮拒绝了这一看似精妙的计策,当时许多人对此颇有微词。然而时间推移,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诸葛亮的决策是英明神武的,他之所以看穿了"子午谷奇谋"的种种隐患,正是因为他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断然拒绝魏延的献策?又是怎样的历史经验印证了诸葛亮的英明?
嘉平五年(230年),诸葛亮统帅蜀汉大军,自成都进发,径指汉中。是时曹魏中央军伺机待发,司马懿、夏侯尚等魏将屯兵洋县,意在断蜀汉援军之路。诸葛亮驻兵白马,召集军中诸谋士,商议进军大策。
副将魏延上前一拜,谆谆进言:"延请获精兵五千,取途经褒中,循秦岭东麓,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旬日,即可抵达长安。"
魏延乃益州武阳人氏,年逾四旬,自幼饱读兵书,尤善制陷守谋。他继而道:"夏侯楙若得延军突至的消息,必当弃城逃遁。丞相可在延军扰敌之际,大驱士马,自谷口斜行,直逼长安城下。如此一举,则关中可尽收囊中。"
魏延此计似乎精妙绝伦,殊不知却是春秋战国时代,名将孙膑的陈年遗谋。当年孙膑亦是斗胆建议"子午谷奇谋",遭秦穆公拒绝。如今魏延重提旧谋,殊不知此计已过时了。
诸葛亮沉吟半晌,缓缓摇头:"此非万全之策。"当下遂否了魏延的建议。
魏延见状大惊失色,疾言厉色道:"丞相以何故不从?"诸葛亮淡然一笑,并未多言,只吩咐起驻扎粮草。
子午谷奇谋虽被誉为"兵家绝学",但历来尝试施行者,无一不是以惨烈的失利告终。就在诸葛亮拒绝魏延奇计之后四年,曹魏大都督曹真便命师五万征伐蜀汉,意图亲身体验"子午谷奇谋"的神威。
嘉平八年(234年)二月,曹真大军自洛阳进发,沿渭水北上,三月渡过黄河,循陇西道直逼巴蜀。彼时艾献的驻防已被诸葛亮撤离,曹真顺利抵达西部边境。
四月,曹真来到陇西境内的子午谷口。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曹真的大军在子午谷处竟遭遇了重重阻力。谷中曲折陡峭,道路狭窄难行,部队只能逐寸前进,动辄就有马蹄崴足,车辆陷阱。更糟的是,天气骤变阴雨连绵,山谷中寒气逼人,斗雨淋漓,行军艰难。
就在大军刚进子午谷未几,先头部队便陷入了困境。当日夏令正当时,高温酷暑,水源却十分缺乏,行军路上根本找不到甘泉甜水,士卒口干舌燥,疲于奔命。部分骁勇健儿力竭而亡,更有骑马者因口渴撒缰而逃,被坍塌的山石砸伤。眼见大军阵脚渐乱,就连统帅曹真亦颇为焦虑。
五月初,曹军终于拨开云雾,离开了子午谷。但短短一月,伤亡殆尽三分之一,剩余士卒疲惫不堪,战马也已精疲力尽。眼见军心渐弛,曹真只得停止了进军的脚步,命大军就地扎营。
此役曹真虽立下千古功勋,但也切身体会到了子午谷奇谋的艰险。后人观其战报,无不对诸葛亮的英明决断叹服不已。可见当年拒绝魏延计策,实为上策,否则蜀军恐怕难逃被全军覆没的下场。
诸葛亮驻扎白马已久,屡遭曹魏军阻击。就在这危急存亡之际,诸葛亮收到了一封家书,竟是亲爱的小乔携子女远渡重洋,千里迢迢前来汉中探亲。
当年诸葛亮挥斥方珍,执子同袍而去,只是不曾料到后来竟要与亲朋们分隔重洋。自那之后,诸葛亮辗转于外,几番征伐,四处驻扎,鲜有时日能与家人团聚。百里小乔亦是操劳分娩,在成都城中抚养儿女。
今春诸葛亮领兵出征,小乔心系远方,终究捱不住思夫的相思之苦,遂携四子四女,跋山涉水,一路辛苦前来探望。及至汉中驿馆,已是身形亭亭,面色疲惫。
获报消息,诸葛亮即刻放下军务,快马扶摇前往驿馆。只见十数个绫罗攘攘的小人,正在庭院中嬉戏打闹。诸葛亮一眼便认出其中最大的那两子,乃是诸平与诸夷,便是前些年诸葛亮曾在阆中与杨阜相见时,两子都在母亲小乔身边的。眼下两人已是青年形态,长身玉立,风采翩翩。
诸葛亮上前一一与儿女问候,不觉泪下满臻。多年征战,实在是思家之情难熬。就在这时,小乔自内室走出,虽然岁月渐老,但仍是昔日风姿在。诸葛亮见状,即刻拥抱亲吻,恩爱有加。
这一家团聚,喜气连连,诸葛亮亦将领兵征伐的艰辛诉之于家人。小乔闻言,不禁捂面痛哭。她道:"昔日我等诚心祈祷夫君平安归来,不曾想今日竟是如此光景。妾身实在难受,有负了昔日的盟誓!"
诸葛亮看着妻儿,不禁感慨万千。他说:"吾等今日虽然分隔重洋,但终有一日,定会全家团聚在成都的安乐窝里。那时我必当扫去这些征尘旧事,好好伺候汝等。"
光阴似箭,岁月流转,时代早已从三国迈入近代。然而,即便是在当代,对于古老的子午谷奇谋,人们仍旧未能完全看清其中的险象环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时年42岁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王耀武奉命救驻西安的蒋介石及其部属于危难。王耀武闻讯后,亲自部署军队,准备沿子午谷线路,奇袭西安城。
彼时,王耀武已阅兵书无数,谙熟古今战术战法。他原本对子午谷奇谋胸有成竹,丝毫不疑有误。然而,眼下他也没想到,这条骄人的兵家绝学,竟会给他的远征之路带来如此多阻力。
12月25日,王耀武第一路大队自甘肃临夷县出发,沿黄河北岸向西行进。由于行军赶路,部队只携带了十天口粮。然而,仅仅半途而已,他们便遭遇了重重阻碍。
首先,子午谷境内暴雨不止,山石坍塌道路,部队只能艰难跋涉。更糟的是,沿途丝毫看不到水源,人畜俱疲,竟有大量骡马跌伤跌死。加之,仅凭肉眼也能看出,即便是通过险道,距离西安城仍有数十里地。
面对如此艰难处境,王耀武忧心忡忡。他在随军文书中如实记录了当时的困境:"由于道路简直难以前进,口渴及骡马受伤,是远征大敌的最大困难……作战力量到底能坚持到什么时候?看来不太
乐观。"
面对如此情景,身为统帅者,王耀武怎能不体会到当年诸葛亮对子午谷奇谋的疑虑?子午谷之险恶,岂是儿戏?当年,如果诸葛亮真的采纳魏延的建议,领军出征,只怕早已尸横遍野,兵败伏辽西了。
民国时期,王耀武虽已洞彻了子午谷奇谋的漏洞,但他没有放弃救援蒋介石的决心。他改换了新线路,历时48天,终于突入西安城,解救了陷入西安事变的蒋介石等人。
王耀武西征西安城的惨淡经历,再一次印证了子午谷奇谋的高风险性。从此以后,兵家大多对此绝学相当警惕,避之唯恐不及。整整一个世纪,子午谷都未被寻常勇将所触碰。
直到1936年,时年33岁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张学良奉命镇压西北马家军起义,方才重新审视这个陈年遗谋。
马家军马步芳部在宁夏一带为祸一时,张学良奉命坐镇甘肃临夏,准备发起总攻。然而马家军抗战力量强大,局面一时难分伯仲。张学良苦思冥想,欲图一着奇兵取胜。
终于,张学良想起古人子午谷奇谋,不禁心生一计。他让副官张仲良率领精锐部队,自西宁出发,经环青海湖线路,绕至马家军腹背后方,再突袭其大营。
张学良本打算以此行动为开端,乘马家军扰乱之际,集中全军主力迂回袭击。可谁曾想,张仲良部队行军才数十里,便遭遇了重重阻碍,进程遥遥无期。
首先,西宁至青海湖一带大雪漫天,道路极为泥泞崎岖,步卒出行艰难。更重要的是,青海高原缺乏淡水,沿途干涸无水可沽。虽然补给有粮食,但无水难炊,军队行军艰辛,不可开交。
秋雨助冰,张仲良一军节节告阻。终于,他们不得不放弃环青海湖线路,并向张学良禀报此战线无法为继。张学良见状心痛不已,不禁感概"子午谷奇谋"虽名传千古,实则不过是虚有其表。
最终张学良只得遣军主力于固原、中卫两线夹击马家军。虽已战胜起义军,但其弯弯绕绕的攻势,却令许多人遗憾——倘若当初直捣黄龙,未尝不是一个更加奇妙绝伦的神勇之计。
这一役过后,虽有不少后起之秀窥视子午谷奇谋,也从未有人真正付诸实施。古老的"兵家绝学"伴随岁月流转,渐渐黯然隐没于尘世,只存于史书典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