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铁原阻击战:我志愿军9000人战至700,歼敌数量更让人意外

2024-08-09历史

引言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傅崇碧率63军冒充南朝鲜军队,好不容易撤过了北汉江。

部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被彭德怀「抓」去防守铁原。 而且这是死命令,正面防守至少15天。

接下来的半个月,绝对是一场意志和钢铁的较量。 铁原阻击战,63军让李奇微明白,志愿军不但擅长穿插和夜战,而且组织正面防御,美军的钢铁集群冲锋照样「啃」不动。

一、中美双方彼此了解

朝鲜战场,前四次战役,应该算是中美这两个对手相互了解的过程。美军方面,战争前期牺牲了沃克并撵走了麦克阿瑟, 总算明白志愿军的大规模穿插(他们也称其为「V」字战术)几乎是天下无敌的。

通过多场战斗,美国大兵们也相当清楚,只要被志愿军包围,举手投降就是最好的出路,想要突围要么被吃掉,要么就得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而志愿军方面通过前几次战役也了解到,美军既不是当年的日本鬼子,更不是国民党军,他们的单兵素养同样不错, 更关键的是火力优势天下无敌。

所以,即便很多次都把不同的美军部队团团包围了,可彻底将其吃掉也非常困难。

正因为双方已经了解了彼此,所以第五次战役打响的那一刻起,敌我双方事实上就已经打起了明牌。 某种意义上说,此次战役甚至彼此都使用了对方的打法。

二、美军也搞起了穿插

先来看美军,和此前美军采用李奇微「磁性战术」打法不同的是,第五次战役打响后,在志愿军的全线推进下,美军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大规模撤退。

因为从客观上来说,李奇微已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我军的战法,所以美军在整条战线上的撤退是有限度的。而且在有些地区,美军非但没有像上次那样撤退 ,反倒集中起优势兵力,跟志愿军在战线前沿「较劲儿」。

就以63军所在的西线地区来看, 这一地区对面是敌军设防的临津江防线 。原先的作战计划是,63军所在的19兵团,其下辖的63、64、65三个军在突破防线后,是要一起向南推进的。

但在战斗打响后,只有傅崇碧率领的63军,突破临津江防线,并且向南推进了15公里,将美军的第3师和英军的第25旅割裂了。

其余的两个军,他们遭到了敌人优势兵力的阻击 ,部队无法按照预期向前推进,而且还付出了极大的伤亡。这从西线地区整体来看,63军若是再孤军深入的话,也就不利了。

而志愿军遭遇的情况,恰恰是李奇微改变战术后导致的。因为此前李奇微已经摸透,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单兵携带的粮食和作战物资只能持续一周左右。

正因为如此,美军不再像此前那样撤退和逃跑,而是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死守策略。傅崇碧接下来率领63军继续向南推进的时候,不断验证了这一点。

63军随后歼灭了英军历史悠久的格洛斯特营,可他们的推进速度也越来越慢。等到渡过北汉江后,汉城近在咫尺, 但志愿军这次却无法高奏凯歌进城了。

情报已经明确显示,美军在汉城周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死守这一地区。李奇微很清楚,志愿军的攻势,会随着战线拉长、单兵携带粮食耗尽而逐步减弱,而他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战役进行到此,包括63军在内的整个19兵团,歼敌目标并未达到预期。 然而此刻正如李奇微料想的那样,我军弹药粮食确实也快见底了。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向南推进已没有意义,应该组织防御,开始向北撤退转移。就这样,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而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李奇微同样使用起了原本志愿军才会用的战术。 美军不但对志愿军展开了反攻,他们甚至还用上了穿插战术。

美军运用这一战术比我军有更大的优势,全机械化部队穿插起来跑的更快。这一点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当63军准备撤过北汉江时,他们发现美军竟先期到达了江边。

好在傅崇碧临危不乱,他命令全军戴上了缴获敌军的钢盔。 由于现场混乱,在过江中美军竟然把他们误认为是南朝鲜的部队。

63军倒是顺利过江了,但李奇微发起了穿插反攻速度很快。彭德怀很快就发现,西线多处更靠北的地区已出现美军身影。

要命的是我军虽然已在撤退,但走路毕竟比不过汽车轮子, 新的防线无法建立起来,我军大部还有被堵截在南部地区的风险。

就在彭德怀焦急万分的组织新防线的同时,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了: 李奇微已经命令多支美军部队朝铁原冲过去了。

铁原是我军后方,由于是连接南北铁路线的交通要冲,我军大量物资都囤积在此处。如果让敌人先期攻占铁原,对志愿军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彼时,各路向北转移的志愿军,距离铁原都很远。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彭德怀得知傅崇碧的63军距离铁原最近。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份十万火急的命令。

对志愿军来说,这种防御战此前极少打,而且装备劣势的阵地防御,本就是兵家大忌。

更要命的是,63军已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激烈战斗 ,部队疲惫不堪减员严重,在需要休整的时候,却又接到这样艰巨的战斗任务,而且周围还没有援军。

谁都清楚,接下来将是一场恶战。

三、「撒豆子」战术

63军抗战时期隶属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参与了西北地区的一系列战事。到抗美援朝时期,他们属于第二批入朝作战的部队。

在彭德怀眼里,傅崇碧是一个儒将,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似乎打不了那种凶险的硬战和恶战。

要知道,63军当时只有3个师,对面的美军则是4个师将近5万人马。 63军减员严重部队没有满编,而美军不但兵力充足,还有400辆坦克和1300余门各式火炮,空中的火力支援更是随叫随到。

试问,铁原南部一带既没有地形优势,我军又近乎得跟敌人贴身肉搏,这样的阵地防御战怎么打?

起初,傅崇碧在了解了铁原地区的形式后发现, 这一地带丘陵起伏,连接北部地区只有几条道路,美军要想继续向北推进,就得打通道路。

于是在布置兵力时,傅崇碧按照交通线要点, 将3个师按照倒「品」字形分布。 处于防御左侧是189师,右侧的是187师,188师在两个师的后方做预备队。为了防备美军搞空降偷袭,傅崇碧还专门抽调一个营作为反空降的预备队。

其实,防御战本身没什么好打的,就是在阵地上和敌人死磕,我军多年来都不怎么用这种打法。尤其像63军这种疲惫之师,在没有优势火力的情况下,这种仗基本上就没有任何胜算。

但不能打也得咬着牙打,而且还得在劣势中去寻找敌人的弱点。 战斗于5月28日打响,傅崇碧很快就发现,本来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具备优势的美军,居然像个害羞的大姑娘一样畏缩不前,不敢大跨度的对我军展开冲击。

原来,过于谨慎的李奇微,已经被志愿军的穿插战术打怕了。 他担心部队暴露了侧翼,就会给志愿军留下穿插的机会。

所以按照李奇微的作战指令,美军在向前推进的时候,各作战单位是一起并排往前推的,某个团或者某个营,不敢脱离左右两翼有丝毫的突出。而且每到一处作战地点,一定要将阵地清除干净了才继续向前推进。

美军的过度谨小慎微,傅崇碧认为可以很好的利用一下。 他下令部队改变战术,将防御阵地全部分散开来。

位于左翼的189师,全部兵力分散成了200多个作战单位。于是展现在美军面前的,就是200多个阵地。

美军要想大胆的往前推进,就得把这200多个阵地全部清除干净才行。这样一来,美军的进攻就被迟滞了。

但是对整个63军来说,这种打法无异于自杀。

四、李奇微的计划破产

傅崇碧将部队化整为零,撒在阵地上像豆子,但更像是钢钉甚至是顽石。因为美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现,无论他们的火力如何强悍, 可前方的阵地似乎永远不见少。

有些志愿军白天丢掉的阵地,晚上又组织敢死队将其夺了回来。就这样,美军不得不一轮又一轮的发起冲锋。

从炮弹到子弹再到飞机的冲动次数,美军方面是敞开了打,这也是后来人们经常听到过的范弗里特弹药量 ,即弹药量的使用不计成本,以超密集的打击实现对敌人的压制。

纵然如此,美军的推进速度还是极其有限。其24师的一位少校回忆说 ,他们就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沼泽,永远找不到要打的目标,可目标又到处都有。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妄图快速穿插占领铁原的目标,已经事实上破产了。从5月28日到6月10日,美军一直被阻击在铁原以南的区域。

期间,美军10余量坦克曾试图沿公路向被推进,后被志愿军以水攻的方式淹没。推进再次受挫, 美军只能一遍又一遍增加攻击的火力。

到6月11日,当美军终于推进到铁原跟前时,却发现这里已变成空城,志愿军已把所有物资转移。

此外在铁原的北边,傅崇碧的63军坚守的这些天里,志愿军已建立其一条新的稳固防线。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都很失望,他们想继续进攻, 但理智也在不断提醒,已疲惫之师去攻击以逸待劳的志愿军及其新防线,无异于飞蛾扑火。

就这样,李奇微命令美军转入防御。至此,伴随着63军撤往伊川地区休整,第五次战役落下帷幕。

五、伤亡惨重,8连只剩不到50人

63军虽胜利完成任务,但伤亡亦十分惨重。隶属于188师的563团,原本有2700人,待到阻击战后只剩266人。 该团下辖的8连,战后只剩不到50人。

位于防御前沿的两个师,9000余人战至700余人。 傅崇碧见到彭德怀说的头一件事,就是部队减员太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次战役中,美军伤亡和被俘的总人数超80000人,一场铁原阻击战,让美军在战役后半段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志愿军的意志战胜了美军的钢铁,同时也让李奇微彻底明白,不管他对志愿军如何了解,这场战争再打下去的话,美国将深陷其中永远无法抽身。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志愿军第63军一战铸就「英雄铁军」.[OL].2021.10.31

中国新闻.抗美援朝战争中十大「王牌军长」.[OL].2009.02.0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铁原阻击战: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OL].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