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神默契!朱棣和朝鲜太宗之间密谋:朝鲜的贡马,如何坑惨建文帝?

2024-06-08历史

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呼唤着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友好。唯有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朝鲜的政局同样纷繁复杂,亟需大明朝廷的道义援手。大明对朝鲜的支持不仅关乎道义,更彰显两国间的深厚情谊,共克时艰,方能维护地区稳定。

【1、册封朝鲜王】

六月己巳日,二使持节抵朝鲜,朝鲜设山棚彩饰,备百戏傩礼以示盛情。国王身披纱帽团领,仪仗鼓吹齐备,于宣义门外亲迎,百官亦着公服相随,共襄盛举。

随后,我们步入庄重的无逸殿,以隆重的仪式宣告诰命。此刻,我郑重宣告:国家的兴衰荣辱,系于每个子民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愿众人齐心协力,共筑辉煌未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统治四方。兹有国家大事,需昭告天下。望万民共鉴,共襄盛举,以彰朕德,以固邦本,共筑太平盛世,福泽百姓,永享安康。

古贤明君主之治,德化四方,泽被天下。邦国无论内外,皆愿归心。乃立贤明为君,使其民人得义,以为华夏之藩篱,保障安宁。

朕即位以来,遵循古制,维持宪章。闻尔朝鲜李芳远,承袭父兄基业,安定国土,献贡尽职,礼数周到。因尚未受封,故来请旨。今特封尔为朝鲜国王,赐金印,以镇东土。望长守此土,勿负朕意。

天道无常,唯顺应民意为道。民众无常,唯崇德为志。宜努力修养德行,承蒙天地庇佑。家孝友,上忠顺,下仁惠,使百姓受福,子孙垂范,永远辅佐国家。奠基立业,以德为基,实乃明智之选,岂可不敬!

李芳远遵命,穿戴衮冕致谢恩札。随后,随使臣前往太平馆,在大厅中安节行礼。他恭敬地拜节,如同向阙楼行望阙礼一般,恭敬而庄重。

随后,李芳远遵循朝鲜礼仪,举办了一场女乐宴会,盛情款待大明使者。而当李芳远再次设宴招待明使时,他们却婉拒了女乐,只愿聆听那悠扬动人的唐乐。

此次册封大典,礼仪完备,庄重而又不失喜庆氛围。对于朝鲜而言,这无疑是其开国以来最为盛大的庆典,意义非凡,令人难以忘怀。

【2、诗赋外交】

张溥、周倬出使高丽,册封辛禑国王后,回国时坚拒馈赠,仅接受朝臣赠诗以作纪念。权近亦曾出使明朝,奉旨作诗多篇,深受明太祖喜爱,特赠诗以示恩宠。

陆颙诗意盎然,连续献上三篇佳作。待其归国之际,朝鲜国王李芳远亦以诗相赠,以示敬意。陆颙则以诗回礼,表达感激之情,二人诗韵交织,情意绵绵。

六月,章谨与端木礼出使朝鲜,册封国王。事毕归朝,朝鲜王赠鞍马衣物,二人婉拒,却请王赋诗相赠。李芳远慨然应允,归宫赋诗两首,赠予使臣。二人得诗,喜悦非常,吟咏不辍。

大明使臣祝孟献献上亲绘鞋履两双,每双皆附诗篇以敬献国王。随后在十二月,祝孟献再度创作诗篇二首,以表对朝鲜国王的敬意与祝福。

【3、朝鲜换马】

朝鲜,素以良马之地闻名。欲增强国防实力,可考虑以华美的丝绸交换骏马,此举措实乃明智之选,既能丰富马匹资源,又能加强军事力量。

朱允炆闻讯甚喜,随即指派太仆寺左少卿祝孟献与陆颙,携绮绢并携兽医王明、周继,于九月丁亥之日启程赴朝鲜,以彰显友好之情。

首先,对于「宜敕颁赐」的提议,其赏赐的具体情况应当得到详细阐述。朝廷的恩赐应当公正而合理,以彰显皇恩浩荡,惠及百官与百姓。

明朝兵部正式向朝鲜致函,郑重转达了皇帝的旨意:望朝鲜国王恪守藩臣之礼,维护两国友好关系,共同抵御外敌,确保边疆安宁,共谋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朝鲜议政府近日确定马匹交易价格,经过慎重考量与细致协商,已达成公正合理的马价易换方案,旨在促进马匹交易的顺利进行,保障双方权益。

大马之价,因品质而异。上等者,价值五升布五百匹;中等者,略降,为四百五十匹;至于下等,则四百匹即可得。此定价,乃市场之公道,买卖双方皆能满意。

中马之交易,上等布料以300匹为限,中等则为250匹,至于下等,则定为200匹。此价码乃市场公平之定,布质优劣分明,交易者各取所需,市场井然有序。

朝廷规定马价如下:缎子上品可抵五升布三十匹,中绢二十五匹,绵布一匹则抵二十匹。此外,朝廷还以各类药材作为补偿,确保马匹交易公平合理。

其中药材囊括了木香、乳香、丁香,还有黄莲与丹砂,更有谵矾、川芎,缩砂、肉豆蔻与良姜等。每种药材皆有其独特功效,相辅相成,共同为治疗贡献力量。

本次交易,我方所购马匹数量并未达到预定的万匹之数,实际上仅有七千余匹。尽管数量有所不足,但每一匹马都精挑细选,品质上乘,足以满足需求。

此外,在交换马匹的过程中,马价方面出现了些许纰漏,导致了一些误会。同时,马匹的质量也未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问题,让人颇感失望。

然而,明朝官军却选用了劣马迎战,结果不敌燕王大军。战场上,官军骑兵竟无法逃脱步兵的追赶,溃败之势无法遏制,形势堪忧。

明朝孙少卿曾欲将无用之马悉数遣退,却遭祝孟献反对。朝鲜国王亦向祝孟献提出减小马匹尺寸之议,以图借明朝急需战马之机,降低收购成本,实则意在抬高马价。

【4、重新册封】

朱棣于公元1402年6月17日登基称帝,随即指派俞士吉、汪泰等朝臣出使朝鲜,携带诏书传达天威。俞士吉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汪泰为鸿胪寺少卿,另有内史温全、杨宁随行,共同执行这一重要使命。

汪泰身在朝鲜,他深入吏曹、户曹,细致了解铨选流程、封赠制度,探究外官等级划分,研讨工役安排,解析财赋管理,洞悉军民状况,力求全面了解当地政务。

俞士吉辞行之际,权近赋诗相送,士吉则即兴回诗。朝鲜太上王李成桂与国王李芳远均备厚礼馈赠明使,然士吉与汪泰皆婉拒不受。

此月乙丑日,朝鲜派遣左政丞河崙与知议政府事李詹赴京师庆贺新皇登极之喜,同时,判汉城府事赵璞亦赴京师,共襄正旦之庆。两国交流频繁,共贺盛事。

河崙一行抵达金陵,明成祖与之亲切交谈。河崙趁机向礼部侍郎赵礼提出请求,希望大明能为朝鲜王重新颁发诰命与印章,以彰显两国之深厚情谊。

礼部奏请,明成祖应允,遂颁旨曰:朕闻之,宜允所请,以彰国家之仁政,彰显皇恩浩荡,益加民间之和睦,令百姓安享太平之世。

然而,关于朝鲜的事务,礼部应妥善安排,包括印发信笺、颁发诰命以及编定历日,务必确保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满足朝鲜的需求。

大明遂派遣都指挥高得、通政司左通政赵居任,并携宦官黄俨、曹天宝及朱允端、韩帖木儿等宦者,共赴朝鲜,以颁赐诰命、印章,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朝鲜国王李芳远欣喜万分,在迎接明使的盛宴上,对明使敬的酒都一一欣然接受,并感慨道:「今日得见大明使者,实乃寡人之幸,愿两国友谊长存,共创盛世。」

圣上登基,特派使者长途跋涉,赐下诰命和印章。我族子孙自此与皇室血脉相连,共享千秋万代的荣华富贵,此乃无上荣光,必将传承不绝。

【5、朝鲜世子亲朝大明天子】

朝鲜国王李芳远曾亲赴大明拜见天子,深知此举对增进双方理解与信任的重要性。在明使俞士吉等人即将归国之际,李芳远诚挚地表达了希望两国继续友好往来的愿望。

吾愿一骑赴朝,然此事难为。若吾子有年逾十岁者,当遣其朝贺,然彼皆年幼。故遣大臣献贡,然吾心实感愧意。

世子李禔年方十四,风华正茂,便毅然决然肩负重任,出使大明。他怀揣着家族的期望与国家的使命,踏上了朝见天子的神圣之旅,展现出了不凡的胆识与气度。

【李朝太宗实录】详尽记述了整个事件的始末,从起因到发展,再到最终的结局,叙述流畅,逻辑清晰,每一环节都娓娓道来,用词多变,言简意赅。

明成祖朱棣初登大宝,各国诸侯尚未朝贺,唯朝鲜遣重臣恭贺,故此朱棣对朝鲜颇为青睐。回溯往昔,朱棣尚为燕王时,李成桂便数次遣使交往,其子李芳远亦曾亲自拜访,两国友谊可谓源远流长。

故而,对朝鲜世子的亲朝态度,我们倍加珍视。这不仅是基于双方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成祖会见朝鲜贺千秋使卢闬等人之际,他郑重地叮嘱道:「尔等务必传达朕意,两国友谊长存,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望朝鲜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世子,汝不可轻涉海域,当循北平旧道而行。待汝归时,亦应循此道,先细心探察沿途之艰险,而后详报国王,以策万全。

成祖再令总兵官春山领兵自辽东护送朝鲜世子入京,严密监控沿途供给,同时告诫辽东都司,对于世子朝见可能之未尽事宜,务必妥善筹备护送事宜。

世子李禔此行大明,名为「贺正」,身兼「进表使」重任。完山君李天祐辅佐之,任副使。右政丞李茂则担任「进笺使」,鸡城君李来协助。一行人出使大明,共襄盛举。

十月丙申,李禔莅临辽东,保定侯孟善、都指挥使高得及内官王彦全、春山等亲率众迎,设宴款待,礼遇隆重,宴饮盛况空前,尽显主人之热情与尊重。

世子李禔正月十六别南京,二月十七抵北京,四月庚辰归故土。朝鲜街巷彩旗飘飘,大臣郊迎,首都欢腾,喜庆氛围洋溢。

国王李芳远,在广延楼中,亲自为世子举行接风仪式。他轻声对世子道:「归来吧,吾儿。今日你回宫,实乃我王室之大喜。望你继续努力,不负朕望。」

陛下待您真心实意,不仅赏赐丰厚,即便是琐碎小事也亲自教导。皇恩浩荡,您深感荣幸,却无以回报,内心充满感激与敬意。

完山君李天祐亦言:「事物之理,纷繁复杂,然皆可循道而行。唯有洞察事物之本质,方能明辨是非,作出明智之选。故吾辈当深思熟虑,以求真理。」

皇帝令护送内官叮嘱道:「朝鲜国王之子年方十五,远道而来朝觐,忠诚可鉴。汝在护送途中,若稍有疏忽令世子心生不安,必严惩不贷!」于是,护送内官始终陪伴世子左右,每逢艰险,必亲自扶持,确保世子安然无恙。

此次朝鲜世子的大明之旅,其规模与效应远超李芳远未登基时的访问。此行不仅深化了明鲜之间的宗藩联系,更彰显了「尊大明、守本分」的外交传统,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