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上,终身不嫁的女子有很多。
而她们不婚的背后原因,无外乎「为错过的男子守身」、「宁缺毋滥」或者「嫁不出去」等几个原因。
相比之下,吕碧城也是终身不嫁,但她不嫁的背后原因却都与她们不同。
直到今天,吕碧城终身不嫁的背后真相,依旧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或许,它也将永远是个谜。
吕碧城是民国史上最著名的剩女,论容貌气质,她是女作家苏雪林眼里的「美若天仙」。
论才华,她是中国近300年唯一的女词人,此外,她还是袁世凯的女秘书, 论家境,套用某女明星的一句话就是「她自己就是豪门」......
这样的女子,无论放在哪个年代,必然是倾慕者数众,吕碧成也不例外。
据说,当时对吕碧城表达爱慕的公子哥,那是多不胜数,就连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也曾为她拜倒。
但她偏偏就是谁也不嫁,当人们试探性问她单身的原因时,她半真半假地调侃说:
但纵观吕碧城的一生后不难发现,吕碧城不婚远不是「称心男人」太少的原因。
对于婚姻,这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女性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而之所以她对婚姻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与她最初被退婚的经历有关。
1892年,和封建时期大多女性一样,吕碧城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汪姓乡绅之子订婚。
如果没有此后的变故,吕碧城的一生或许就和大多数女性没有两样了:嫁做人妇、生儿育女,然后终老此生。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彻底打破了这一可能。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或许是老天欲降大任于吕碧城,13岁这年,吕碧城就尝到了人世间最大的苦, 这年,她的父亲病逝后,族人以吕家没有男丁为由,将吕家家产全部霸占了。
这还不算,为了欺负吕碧城母女,族人还唆使匪徒将母亲严氏强行幽禁。
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遇到这种场景,大多数女子除了哀嚎估计没别的招了。
但吕碧城本就不是寻常女子,她自小就隐隐觉得「女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遇到险境后,吕碧城暗暗对自己说「我可以,我可以,想办法,对想办法!」
随后,发现以自己的力量无法对抗全族的吕碧城:想到了「外援」, 因为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吕碧城几岁就熟读诗书并拥有出众的文采。
于是,13岁的她决定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写信,她四处求人告援,其中包括时任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的樊增祥。
这些人收到吕碧城的信后,在深为她出众文笔惊叹、感动的同时,也马不停蹄地赶来支援了,很快,被囚禁的严氏脱险。
然而,就在这个劫难过后,吕碧城的另一劫难就接踵而至了。
就在孤儿寡母劫后门衰祚薄、连生计都困难的当口,汪家父母听说了吕碧城救母的事情后,深感吕碧城「不是省油的灯」。
汪家父母对昔日媒婆说:她小小年纪就如此狠辣,日后怎么管教得了。
于是,就因为未来夫家的「戒心」,吕碧城被退婚了!
封建社会的女子,退婚即是奇耻大辱,也正因此,封建女子被退婚后的结局无外乎:草草嫁作妾、抑郁而终、上吊自杀等几种。
小小年纪的吕碧城被退婚后,自然也是痛苦不已。
整整几夜,吕碧城都彻夜未眠。每晚,当夜幕吞噬整个世界的时候,吕碧城都直觉自己已经被淹没了。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女子永远把控不了自己的命运, 明明通过自己的努力救了母亲了,转眼,命运偏偏又给了自己一棍子。
这是提醒她要她认命吗?女人真的永远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吗?
情绪是魔鬼,但当你去正视魔鬼并将它当朋友交谈的时候,它又会变成天使。
得感谢吕碧城此前所受到的教育和读过的书,某个晚上,当吕碧城静坐窗前沉思的时候,
在巨大的痛苦中, 她突然闪出了一个让她自己都意外的想法:我要用女性的身份,去颠覆这个世界,证明女人和男人一样「能」!
这以后,吕碧城一直寄居在塘沽舅舅家,与舅舅一起生活, 在这期间,吕碧城一直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期待有一天能有一番作为。
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她渴望和男人一样去闯天下,甚至和男人一样肩负起「强国」的重任。
而当吕碧城把她的豪情告诉家人时,她遭到了一顿痛批,「当年你就是因为逞能被退婚的,女孩子那么要强,怎么嫁得出去?」
「女子无才便是德」,舅舅听完她的话,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用「妇德妇言」来压她 。
在舅舅和母亲眼里,「嫁做人妇,好好过相夫教子的日子」,才是女人的真正好出路。
面对所有人的不理解,吕碧城顿感凄凉,此刻,她多么渴望有人能理解她啊!
但她知道,与其盼着人理解自己的想法,远不如把自己的想法实践给他们看。
就在家人为她物色对象的时候,吕碧城偷偷买了一张前往天津的火车票,对,她要逃出去,她不想自己一生的命运因为婚嫁,而再次被人掌控。
嫁人,在这个「女人多数时候只是生养工具」的年代,嫁得好还好说,毕竟可以不用终日看夫家脸色。 若嫁得不好,非打即骂不说,还要忍受男子三妻四妾......
她吕碧城怎会让自己落入那样俗套的封建婚姻里,想想,自己苦读诗书这么多年,难道就为了给人传宗接代做「老妈子」吗?
答案是否定的,吕碧城隐隐感觉到,她的人生不应该如此,对,她可以过得更好!
她要冲破命运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对,她还要为全天下女性做榜样。
逃到天津后的1903年,吕碧城才发现闯世界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简单, 虽然此时新思想已经开始影响中国,但大家对女性还是有着固有的成见,在这里,她想要找份工作,似乎都不那么容易。
但吕碧城不是轻易服输的人,事实证明,对于强者而言:「逆境只会让她的生存意志更大地被激发」,而不是将她打倒。
无路可走的时候,吕碧城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再次想到了自己的「笔」。
与13岁那年一样,此时身仅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只能如法炮制,她给当时住在【大公报】社的方太太(熟识)写了封长信求助。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吕碧城这颗金子终因这封长信而开始发光。
机缘巧合下,这封文采斐然的信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见了,随即,英敛之亲自前往拜访, 问明情由后,他对吕碧城的胆识甚是赞赏,他还邀吕碧城到报馆内居住,受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