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民国第一狂人刘文典:和蒋介石当面对峙,他一脚踢向蒋介石的肚子

2024-02-01历史

人们都说,时势造英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 时代原因才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民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但是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充满了战争,但是又充斥着民主信息的时代。除了涌现出一大批 卓越的军事领导者和政治领导者 ,在文学史上也掀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改变,许多的文学家在民国时期像一颗颗明珠一样在历史的浪潮之中闪耀着自己卓越的光芒。这些著名的文学家们在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方面都为我国的文学做出了贡献,但每个人性格不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就是 民国时期最为狂妄的一个文学之人刘文典 ,让我们走进他的人生去看一看,一位国学大师的人生历程。

刘文典出生于1989年,安徽的一个小乡村,原名文聪,字淑雅,七岁的时候在当地的芜湖小学进行学习,敏而好学,机警上进,从而受到了当时担任教员的 陈独秀先生的赏识 ,对他格外栽培。在陈独秀先生的影响之下,他接受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思想, 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学习了 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思想 ,意识到中国人民要争取独立民主,民主自由的新生活,这些新思想培养了他独立健全的人格意识。后来在1907年,刘文典正式加入了 中国同盟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同盟会同志 ,并且在1909年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毅然决然前往日本留学,漂洋过海之后终于到达了那个陌生的国度开始了两年的学习,因为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这个在中国有着开天辟地历史意义的事件发生之后,极大地振奋了当时身为年轻人的刘文典,

在1912年怀揣着满腔热血回归祖国,并且在上海担任【民立报】的编辑 ,与当时的于右任,邵力子等人一同大力宣扬民主革命思想,为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一年以后, 他又一次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 ,一年以后 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成为了孙中山总理的秘书 ,在一起经常探讨民主革命思想,并且于1916年回国任教。

回国之后,他先在 北京大学任教 ,教授中国传统文献学也就是对于诸子文学的一种研究与学习。刘文典对于传统文学有很深的见解,因此他的课堂经常是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让学生们赞叹不已。在1916年到1927年间,他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书籍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大的反响,尤其是在文学界,人们对他的书籍赞叹不已,先后出版了 【淮南鸿烈解集】【庄子】【说苑】等一系列著作 ,这在文学界来说是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因此遭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

后来1927年,刘文典前往安徽省立安徽大学的校长。在安徽任职期间更是进一步的研究了传统文学的发展,并且于1929年受邀请来到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担任教授和主任一职,除了教授功课之外,刘文典还在课余时间继续攻克校勘古籍的工作,估计是是古代历史的见证,是古代学者用毕生心血所书写下来的精华,对于每一个学者来说,都不应该让它失传,因此,刘文典一直以来都将从事校勘工作,挖掘历史价值,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他在安徽担任大学校长期间,完成了 【庄子补正】【说苑补】 等书的编撰,他所做的 【庄子】一共十卷,全书讲述了对于庄子内外杂篇的注解和校注 。这对于历史上研究庄子来说,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因为他它是将历代以来解释庄子的所有的观点总结在一起,进行一个归纳和总结,并且广泛引用了著名学者等人的。将所有人的观点分门别类的写在个片相关的内容之下, 对于我国来研究庄子这一著作十分来说有着 里程碑意义

都说文人是有那么几分傲骨在里面的,说白了其实也是一份臭脾气,因为学文学的人都是有那么几分清高在里面的,他们看不惯社会的黑暗,他们一直以来都将追求中寻找光,追求公平与正义,作为自己人生的己任, 文人风骨就是如此这般 ,作为当代文学大师的刘文典也不例外。因此,1927年,在刘文典出任安徽大学校长的时候。与蒋介石因为学潮的事故发生了剧烈的争执。当时蒋介石执掌国民党政府,是说一不二的掌权人,在军界政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是刘文典作为一介文人,却不肯向他屈服,在蒋介石严苛责令他交出共产党员的名单,并且严惩肇事者的时候,他以情况太过于复杂作为理由而不肯惩办自己的学生,因 此被蒋介石怀恨在心说他是老封建,是一个学阀,而暴脾气的刘文扁也不甘示弱,公然说蒋介石是一个新军阀,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蒋介石, 蒋介石派人将它抓起来,想要当众枪毙示威。后来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力保之下,以及一座学子的巨大压力而之下,才不得不释放了刘文典。

面对一国的掌权人,一个军阀势力,就尚且如此暴躁,他的脾气可见一斑。这其实是因为刘文典从不肯向势力妥协 ,他有自己所坚持的道义与真理,他不因为强权而阿谀奉承,也不因为权贵而而违背内心,这其实就是他作为文人的风骨。 这也是历代历年以来,中国文人士大夫历来传承的一种精神风骨,士可杀不可辱,作为一个文人,他虽然没有上阵杀敌的能力,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自己的道理面前, 他永远会坚守自己所遵循的道理

随后,1937年年底,发生了震惊中外的 卢沟桥事变是标志着日军侵华战争正式访坊 ,作为学者的刘文典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来得及跟随清华,北大等学校撤离南下,因此滞留在了北平,因为其高深的学问以及在学术界巨大的权威,在整个文学界和社会上都具有广泛的影响,日本人看中了它巨大的影响力,在侵占北平之后,多次派人邀请甚至威胁他来日伪政府担任官职。这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万万不可能的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文人的刘文典,更是深深地明白这些道理,文人的风骨从不曾消失,对于他来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担任了日伪,政府的官员,那无疑是戳自己的脊梁骨。

大多数的文人脾气都很古怪,刘文典也不例外 ,与他在文学上的极高成就相对应的是他孤高狷洁,恃才傲物的性格。对于他所尊敬的人,尊敬至极,对于他所厌恶的,他从来不顾忌其他,耿直伤人,不留情面。面对他所尊敬的陈寅恪先生,他推崇至极,对于他的学问中仔细拜读,面对先生也是恭恭敬敬,从来不敢造次,曾多次公开承认他不如陈寅恪先生学问的十分之一。而与之相反的是,他十分看不起搞新文学的沈从文先生,多次发表对于沈从文的不满,曾经直言 「如果沈从文这样的人,都能当得了教授,那我算什么?」 。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时候,有一次遭受到日军的敌机轰炸,在所有人都前往防空洞寻找掩体进行保护的时候,刘文典看见正在匆匆寻找安全之地的沈从文之时,竟然愤怒大骂到 「陈寅恪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什么用都没有,跟着跑什么跑啊!」。 如此这般言论,可谓是十分不留情面,沈从文与刘文典之间仿佛并没有什么恩怨情仇,但是刘文典就是看不惯从事新文学研究的沈从文,这样的性子怎么不让人说一句太恃才傲物了呢?可能这就是文人的一种傲骨吧。

后来1943年以后,刘文典在云南大学任教,担任了文史系的教授。刘文典的课,在当时的中国文学界上一直是备受人们追捧的,每节课前去听课的学生数不胜数,刘文典讲课从来不按照规定的时间下课,如果讲到兴头上,甚至从下午一点讲到五点。曾经有一次下午的课刚上到下午三点,他就宣布下课,原来是因为他想要把所要讲的一篇【月赋】放在第二天晚上对月当讲,学文学的人可能是有些清高在里面的吧。

在云南大学先后讲授 「杜诗研究」、「温李诗」、「文选学」、「文赋研究」、「历代韵文选」以及顾炎武、夏完淳评价等课程 ,并着手撰写 【杜甫年谱】 ,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文学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刘文典先生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师,他的知识十分深厚,同时融汇了中西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巨大的意义,他的【庄子】至今仍旧是我国学习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本,而他所提出的「观世音菩萨」的写作方法,强调讲究观察,世故,音韵,人情,这对于我们今天写作来说仍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人无完人,或许在为人处事方面,他有一些自己的不足,但是在文学史上,它的作用是我们无可否认的, 面对这样一位文学大师,我们只有抛开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历史的角度去认真的了解这一位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