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东北解放后卫立煌被撤职查办,抵达广州后的一个决定引来祸端!

2024-04-11历史

1948年10月30日,当沈阳的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带领三十余名亲信乘飞机离开时,他们的目的地是葫芦岛机场。在那里,卫立煌对迎接他的杜聿明说道:「光亭,差一点儿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后来,卫立煌才得知,他之所以能够安全离开沈阳,全赖杜聿明的助力。正当廖耀湘兵团被击溃,我方部队正向沈阳进发之际,蒋介石对卫立煌的看法急剧变化,原本甚至不打算允许他离开。

这位战将为何遭受疑虑?

【大决战】电视剧中的剧照揭示了背景。

10月29日,杜聿明前往北平拜见蒋介石。刚一下飞机,他就看到蒋介石和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正向蒋的专机走去。杜聿明立即上前,简要汇报了军事情况,并建议应派遣一架飞机将卫立煌接出沈阳。蒋介石沉吟片刻,虽然不太愿意,但最终同意了,并指示王叔铭派遣一架飞机前往。

当卫立煌离开时,他将所有可带的幕僚和亲信一并带上了飞机,共计三十余人。

杜聿明看到卫立煌的专机人满为患,便问道:「老头子只叫你一个人走,你怎么带了这么多人?不怕被责怪吗?」

卫立煌愤怒回答:「我不怕,我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

卫立煌与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共被视为蒋介石在大陆期间的「五虎将」,分别被誉为「虎将」、「干将」、「忠将」、「福将」、「飞将」。在这五人中,如果单论军事能力,卫立煌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尽管如此,由于卫立煌既没有黄埔教官的背景,也不是江浙籍,早年还曾在许崇智的粤军中服役(蒋对许崇智系统的人格外警惕),所以相比其他四人,蒋对他的信任明显较低,他被视为「嫡系中的异类」。

全面抗战爆发后,卫立煌主动要求出战,并对手下表示:「自我从军至今,从未如此渴望参战。」

在抗战期间,卫立煌多次立功,但因其与八路军的紧密联系,遭到了蒋介石的猜忌。1942年1月,蒋命令将卫立煌从第一战区调离,解除其所有职务,并改任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军权,并安排胡宗南的人暗中监视他。

在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败后,组建新的远征军长官部时,起初由陈诚担任司令长官。但在大战前夕,蒋介石认为卫立煌更适合此职,因此选择了当时已经退居二线的卫立煌。本已心灰意冷的卫立煌原本不愿再次出任职务,但得知是为了在滇西对抗日本,便毅然决然地接受了。

1944年5月,卫立煌指挥下的宋希濂的十一集团军和霍揆章的二十集团军为主力,近二十万远征军相继过怒江,开启了滇西反攻的序幕。

在滇西反攻期间的卫立煌(居中)

与驻印远征军相比,滇西反攻的远征军无论在补给还是装备上都差很多,因此战斗更为艰苦和残酷。

1945年1月,远征军攻克畹町,消灭了日军在云南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并与驻印军的先遣队会师。美国【时代】杂志对卫立煌进行了专题报道,题为「常胜将军卫立煌」。

卫立煌刚被誉为「常胜将军」,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计划剥夺这位战将的兵权。当时,何应钦在与陈诚的权力争夺中败下阵来,失去了掌握十四年的军政部长一职,被派往昆明担任「陆军总司令」,总司令部下辖四个方面军,分别由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王耀武担任司令。

在「陆军总司令部」成立时,由于总部设在昆明,位于滇西指挥二十万大军的卫立煌是最被看好的总司令人选。然而,为了不失去权力的何应钦最终成了总司令,而卫立煌仅被赋予了副总司令的名义职务。

对于这一职位,卫立煌显然不满,实权上甚至不及四个方面军的司令。但在那个时刻,卫立煌也迎来了个人的喜事——他与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韩权华在昆明结婚。

提及卫立煌的前妻朱韵珩,她曾在美国留学,当她在世时,多次利用与宋美龄良好的私人关系,协调卫立煌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朱韵珩去世后,卫立煌失去了这一沟通的桥梁,这也是他越来越受到蒋猜忌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兑现的承诺

【大决战】电影中的剧照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对国民党的军事机构进行了改组,取消了军委会,任命陈诚为「参谋总长」、白崇禧为「国防部长」、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周至柔为「空军总司令」、桂永清为「海军总司令」,而何应钦、卫立煌等人则被排除在军事核心之外,两人相继被派往国外「考察军事」。

1947年初,卫立煌向南京发出电报,请求延长考察期限,这也是他避免参与冲突的一种手段。随着在各大战场的接连败绩,蒋介石重新想起了这位虎将,在1947年底,连续发送电报,催促卫立煌立即回国。尽管内心抗拒,但长期的反抗也非长久之计,因此,卫立煌在1948年初带着妻子韩权华返回国内。

当时,作为东北行辕主任的陈诚正处于极度困境之中,得知卫立煌回国后,一方面以治疗胃病为由前往上海住院,另一方面派其妻子谭祥前去联系宋美龄,希望卫立煌能够前往东北,接替他的职务。

谭祥作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义女,通常进出总统府无需提前告知。一番泪水诉说后,宋美龄向蒋介石倾诉,促使蒋介石更坚定了更换将领的想法。得悉是陈诚推荐卫立煌,蒋介石认为卫立煌确实是合适人选,便顺势答应了。

最初,卫立煌拒绝了这一职务,但蒋介石多次派遣与卫立煌关系良好的国民党要员劝说。谭祥亦到卫立煌家中,泪流满面地说陈诚病重将不久于人世,请求韩权华劝说卫立煌接受东北的职位。

谭祥离开后,韩权华愤怒地表示:「明知道是危险的处境,还让我丈夫去冒险。」

卫立煌与韩权华夫妻

在众多压力下,卫立煌最终接受了前往东北的职务。在出发前,蒋介石召见他询问需求,卫立煌提出在军事指挥、人事任命及决策上要求有一定的自主权,南京应尽量少干预。对此,蒋介石一一应允。

抵达沈阳后,南京宣布卫立煌担任新成立的东北「剿总」总司令,此机构实际上取代了原有的东北行政枢纽的职能。为了顾及陈诚的面子,东北行政枢纽仍被保留了一段时间,陈诚名义上担任主任,卫立煌实际上代行其职。

到达沈阳之后,卫立煌发现实际情况比预期中还要糟糕。蒋介石并未兑现他的承诺,在军政方面频繁干预。沈阳的防守司令和兵团司令周福成,曾是卫立煌手下的部下,但此时却秘密与南京联系,直接接受蒋介石的指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和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虽然表面听从卫立煌,但蒋介石不时将他们召回南京密谈,或飞往沈阳单独见面,使他们处境尴尬,不知道该听谁的,当然他们更倾向于蒋介石。

卫立煌与蒋介石之间最大的分歧在于沈阳部队的部署问题。蒋介石要求卫立煌在沈阳最多只能留下两个军队,其他二十万军队必须撤退到锦州。

卫立煌坚决反对此计划,他认为沈阳的军力虽多,但除了廖耀湘的部队外,其他的战斗力都很弱,很多师团要么是被击溃后重新组建的,要么是遭受重创尚未补充完毕的,没有充分的准备,二十万大军长途奔赴锦州,途中存在被消灭的风险。

不仅卫立煌,沈阳的其他高级将领也大多反对蒋介石的意见。蒋介石随后提出留下十几万人在沈阳防守,由廖耀湘兵团单独负责打通沈阳至锦州的通道,但这一计划直到廖兵团覆灭也未能实施。

在锦州,蒋介石特别设立了锦州前进指挥所,并让范汉杰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身份兼任指挥所主任。锦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由指挥所控制,因此卫立煌难以对范汉杰进行指挥。

在廖耀湘兵团覆灭前夜,杜聿明曾飞往沈阳与卫立煌进行深入交谈。两人对蒋介石的指挥大为不满,连旁边不懂军事的韩权华也忍不住说:「我实在想不通,为何非得这样牺牲部队呢?」

「虎将」变成了「笼中鸟」

卫立煌

在廖耀湘兵团被覆灭后,蒋介石发来了措辞严厉的电报,要求卫立煌坚守沈阳。卫立煌对杜聿明愤怒地表示:「之前我想让廖兵团留下守卫,他不同意;现在廖兵团已经灭了,我用什么来守?」

沈阳即将被解放之际,卫立煌飞往葫芦岛,随后前往北平。在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与卫立煌交谈时,直言不讳地说:「那个人(指蒋介石)已经迷失了。」

11月2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导致失城,即刻撤销其职务并进行调查。」

当时被国民党军「撤职查办」的将领颇多,大都无疾而终,加之有傅作义庇护,因此卫立煌也暂时安全。

到了12月中旬,看到对他的处罚已经发布了半个月,却也没人来找他,卫立煌便放下心来,订了一架专机,带着家人从北平飞往上海,再转飞广州。

抵达广州后,卫立煌的家人和随从劝他立刻前往香港,但卫立煌认为自己无罪,直接离开会落入别人的口实,决定在广州停留一段时间后再离开。

这一决定为卫立煌带来了麻烦。广州的保密局特工将卫立煌在广州的动态秘密上报给南京总部,保密局长毛人凤再转报给蒋介石。蒋介石向广东发送紧急电报,广州保安司令率人将卫立煌一家及随从所住的宾馆严密包围。

随后,南京派来的飞机抵达,卫立煌在被迫的情况下,只能带着妻子韩权华等人乘机前往南京。抵达南京后,卫立煌和韩权华被软禁在家中,不得外出,门口守着荷枪实弹的宪兵,家里还常住几名特工。

幸运的是,蒋介石不久后下台,代总统李宗仁对卫立煌表示同情,命令撤销宪兵。宪兵离开后,特工们也失去了往日的威势。

春节期间,利用特工看管松懈的机会,卫立煌和韩权华从南京乘车到上海,然后乘船前往香港,最终逃脱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