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35年郭勋祺奉命追剿红军,刘湘叮嘱:给红军活路,就是给自己活路

2024-01-28历史

35年郭勋祺奉命追剿红军,刘湘叮嘱:给红军活路,就是给自己活路

国共合作的破裂后,共产党和国民党走上了对立的道路。在五次「围剿」中,国民党未能消灭红军,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只得踏上漫漫长征之路。

蒋介石下令川军出动最精锐的部队与红军交战,意图消灭共产党。然而,刘湘作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将军长兼四川省政府主席,看透了蒋介石的阴谋。他决定让老将郭勋祺出战,并明确告诫:给红军留下生路,也就是为自己争取生存的机会。

刘湘对蒋介石的阴谋有何看法?最终,郭勋祺是否为自己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呢?

郭勋祺与红军的交缘

1912年,郭勋祺踏入17岁,迈出了参军征程的第一步。他志愿参加的是川军西征队,当时该部队正在踏上西进之路,驶向西藏,他也紧随其后,投身西藏的土地,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

对西藏民众的生活他格外关心,每逢有空闲时便拜访西藏的百姓,日久生情,使他对西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三年后,随着部队离开西藏,他身体离开了那片土地,但心却始终留在了那个角落。

曾有一番话是他要成为一位企业家,开发西藏丰富的矿藏资源,带动西藏腾飞发展。

他以出色的地势地貌观察和开明的思想著称,因此当他接触到共产党的思想时,并未像其他人那样草率地否定,而是深入研究,充分肯定了该思想的优越之处。

回到四川随军队后,被分配到由潘文华领导的川军部队。凭借卓越的领导才华,他从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团长,后来更成为潘文华身边备受推崇的人物。

1921年,郭勋祺再度获升,成为旅长。此时,潘文华率领川军投奔刘湘,得到重用并被提拔为师长,郭勋祺也因之跻身更高职位。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陈毅。那时的陈毅还是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年轻人,怀揣着在四川推动党组织部建设、扩大共产党成员规模的雄心。

两人在探讨共产党思想时,发现彼此有着相似的见解,因此有了一种仿佛早该相识的默契,同时郭勋祺对共产党思想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陈毅,是陈孟熙的胞弟,这个家族关系使得他与陈孟熙的交情更加深厚。尽管他所在的川军属于军阀派系,但逐渐对共产党思想产生认同。

1925年,在陈毅的引荐下,他参与了共产党的活动,并结识了杨闇公。杨闇公是共产党的杰出党员,经常领导工人农民进行武装起义,而此次活动正是与刘伯承等人商议武装起义的时候。

随着陈毅与杨闇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刘湘对此感到越发不满。军阀和共产党站在对立面,刘湘决定采取措施,提醒郭勋祺。

次年,他将郭勋祺提拔为副师长,巧妙地剥夺了他的军权。

失去了军权,郭勋祺单打独斗几乎无法产生什么影响。随后,刘湘还主导了三·三一惨案,下令全城搜捕共产党。

在一次搜查中,得知共产党要开会,刘湘带兵潜伏附近。等共产党员都进场后,军队冲入,开枪扫射,许多老师和青年学生惨遭残忍杀害。

面对亲近的朋友陷入困境,郭勋祺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他将陈毅接到自己家中庇护,向川军虚称是表哥前来探望,成功让陈毅逃过一劫。

陈毅对此深感感激,曾表示:「日后如有需要相助,尽管找我。」

后来,郭勋祺又联系了杨闇公,告诉他川军加紧搜捕,劝他找个安全地方藏匿。然而,杨闇公并未听从,他认为革命胜于生命,坚持乘船前往武汉参与革命活动。

然而,川军早已得知情报,知道武汉将有共产党革命活动,于是在码头设圈套等候。杨闇公成了投奔枪口的牺牲品,一上船就被抓捕。在被秘密处决前,他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表达对共产党的忠诚。

得知这一消息,郭勋祺不禁感叹这位仁人志士的离去。

深感感慨,周围竟能有如此坚定革命信仰的人物,他相信,这样的人绝不止他一人。

随后的较长时期里,他一直被搁置在一旁。直至1931年,刘湘认为他已经走出低谷,决定重新启用他。

他被任命为川军第二十一军的独立旅旅长,负责围剿红军。此后,他与红军展开了长时间的对抗。随着国共合作的到来,他由对抗逐渐走向合作。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1935年的一次重要交际。

刘湘小时候就怀有保家卫国的志向,后来通过努力考入陆军讲习所,这里为他拓宽了知识的领域。

他不懈奋斗,毕业后被派往四川陆军讲武堂。除了在课堂上汲取知识外,他还多次参与实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军事经验。

在四川,刘湘以出色的领导才能赢得了盛誉,许多士兵纷纷找上他,请求能跟随他一同战斗。

川军一直以「骁勇善战」而著称,士兵们一个个勇猛异常,导致竞争激烈,纪律松散,只为了取得胜利。这样的情况带来混乱。

后来,川军由刘湘接管,他看到了一个混乱的军队,果断进行整顿,提振了军队士气,不久之后,整个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都得到了加强。

在实战中,刘湘总是传授一些重要的军事理念给士兵们,例如:个人的孤军奋斗难以取胜,但千千万万人团结一致,定能战胜敌人。

刘湘睿智过人,他明白蒋介石与川军合作的背后意图,但川军归属于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他无法拒绝。他目睹着这支艰苦成长的军队,却最终不得不面对站在国民党一方,充当炮灰的命运。

由于蒋介石的猜疑心态过重,他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军队,感受到了威胁。

因此,蒋介石构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案:让川军与红军对抗,无论是两败俱伤还是一方重创,他都可以借助国民党军队来消除军阀和共产党,实现一党专政的目标。

蒋介石发布指令:川军必须全力以赴,派遣最为精锐的部队与红军对抗。

四川起伏不平的山地正是红军可能通过的路径,而川军并不擅长山地战。在不擅长领域使用精锐部队只会是资源的浪费。

蒋介石如何能不明白,他的目标是抓住机会夺取兵权,使川军完全屈从于他的掌控之下。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最小程度的损害,保护川军。

他找到了善于战斗的郭勋祺,请他前来重庆商议具体的计划。尽管郭勋祺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但他对政治一窍不通。

刘湘将他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对政治上的事情不太清楚,每逢战事你总是往前冲,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懂得退一步。」

「蒋介石发布命令要我们围剿红军,如果我们也不顾一切地前进,红军可能会遭受惨重伤亡,但我们也会付出代价。我们川军之所以能够如此勇猛,你知道原因吗?」

「士兵们齐心协力,就不会害怕强敌。」郭勋祺坚定地回答。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关键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对立,使得川军无需担心后援。只要国民党存在,我们就有保障。」

「对付共产党,但如果共产党的威胁减弱,蒋介石将会转而对付我们川军。我们现在每迈出的一步,都关系到川军未来的命运。给红军留下生路,就是给我们自己留下生存的机会。」

郭勋祺听得云里雾里,虽然有些不明白,但也没有深究,只是照办。

刘湘继续向郭勋祺解释:「当前局势非常危险,红军有两个可能的行进方向。」

「首先,红军可能穿越四川,向北寻找新的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紧随其后,制造国民党追剿的假象,实际上只是跟随在他们背后,灵活应对。」

「另一种情况更加危险,红军渡过长江后,与在通江的红军在四川汇合,并计划在此停留,毕竟这里资源丰富,适合休整。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将无法隐瞒,必须迎接一场硬仗。」

在与刘湘交流后,郭勋祺带领军队立即出发。

1935年,郭勋祺率领川军在贵州温水休整。突然上级发布命令:「红军即将渡过赤水,川军必须迅速前往,阻止红军的前进。」

这是蒋介石下达的命令,他密切关注着川军的动向。

更确切地说,他们不仅仅是关注,还在监视,只要看到川军有停滞的迹象就会提出责备。他们仿佛特别热衷于观察,希望看到川军与红军激战,血肉横飞。

郭勋祺与刘湘的对话不是玩笑,川军一走一休的行军方式令国民党方面焦急不安,一直派人催促。他尽量避免与红军发生大规模战争,但一些小规模战斗难以避免。

在行军途中,彭德怀小心翼翼,一旦发现有川军跟随,就立即发动攻击。

红军在长征中日夜奔波,弹药短缺,一直处于劣势,而川军则以休息为主,得以精力充沛,打得越来越凶。陈赓、朱德的红军紧急支援,才挽救了彭德怀的军队。

郭勋祺领军进入土城县城时,得知红军将返回赤水,不再在四川逗留。他立即寻找机会减缓行军速度,与红军拉开距离。

潘文华发现郭勋祺的军队停滞不前,对其愤怒地斥责,认为郭勋祺被一场战胜冲昏了头脑,错失了追击的良机。

郭勋祺牢记着刘湘的嘱托,并一直按照其指示行事。

最终,他们目睹红军离开四川,向云南进发,圆满完成了任务。郭勋祺返回军队驻地,向刘湘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刘湘感到欣慰,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人。他提拔郭勋祺,让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师长。相反,蒋介石这边陷入了一片无奈之中。川军虽然对红军进行了攻击,但双方力量依然存在。

郭勋祺巧妙地完成了任务,既保护了川军,又未对红军造成重创。川军除了与红军存在一定对抗外,也开始了一些合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展开合作。

川军与新四军被分派合作,郭勋祺发现新四军装备匮乏、衣物破旧,便提供了三万发子弹和一千套新制军装,助其度过难关。

川军向来勇猛,不免有伤员。1938年,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郭勋祺受伤住进医院。身为领导人物,他没有敢休息太久,很快就出院了。

这时,陈毅走到郭勋祺的战区,探望他并与他彻夜长谈。他们谈及战争的现状,以及未来川军与新四军的合作。郭勋祺表示将全力配合新四军,只要他们需要帮助,他都会尽力满足。

他与共产党的联系更加紧密,经常寻求新四军战士的帮助。当川军对一些陌生的战术感到困惑时,他会向新四军请教,双方往来频繁,许多人都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相比于郭勋祺的真诚合作,蒋介石表面对共产党一套,实际上却对其防范备至,向各地军阀发出密令,不允许他们与共产党靠近。

郭勋祺毫不掩饰,直言告诉共产党,蒋介石并非真心合作。

然而,不久后刘湘逝世,他失去了对整个川军的掌控权。蒋介石趁机钻空子,诬陷郭勋祺作战不力,罢免了他的职务,并软禁了他。

1949年,随着蒋介石下野,郭勋祺获释。他回到四川,领导部分川军起义,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思想。

在解放军抵达成都之前,他已成功说服国民党部分将领归顺共产党,并与成都的士兵达成协议,签署了「和平条约」,为解放军进入四川提供了极大便利。

他曾为共产党做出的善举最终得到了回报,刘湘所说的「活路」也在最终得以实现。

建国后,他在四川担任了四川省体委副主任等职务,为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59年12月28日,由于战争留下的伤病,他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他的功绩和爱国情怀将永远被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