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当年她借给八路军7000斤粮食,为何在建国后,宁愿饿死也不去要?

2024-07-20历史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无论是战国时期,还是抗战时期,都陆陆续续涌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位河北农村妇女的故事。

在几十年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起步的阶段,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我国成立之初也是困难重重。屋漏恰逢连夜雨,国家又遇到大饥荒,这个时候有许多老百姓为了活下去,拿着当初八路军留下的借条前往部队换粮,而有这样一个农妇手里握有大量的「粮食欠条」却从未开口要偿还,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张翠屏!

张翠屏出生于1912年,老家河北承德,和众多农村女娃一样,她长大后,经媒人介绍嫁给同样老实本分的农村小伙朱殿昆。

而这件事情还需要从抗日战争时期说起。

1937年7月7日,驻扎在卢沟桥的日本军队,毫无预兆地在中国驻军附近举行所谓的演习,并称有一名士兵消失了,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进行搜查(今卢沟桥镇)。被中国军方拒绝后,便向卢沟桥发动进攻。

自此,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本来张翠屏夫妇应该跟大多数人一样,在小山村里生老病死。直到日寇将战火烧至这里,才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当时村里到处可见母叫儿打东洋、妻送郎上战场的情景。

张翠屏的丈夫朱殿昆当了一名八路军交通员,负责给当地八路军传送情报,而他们家也顺势成为了八路军的一个秘密据点。张翠屏在家里照顾八路军伤员,为八路军浆洗、缝补衣服。因为干起活来非常的麻利快速,战士们还亲切地称她为「麻利嫂」。与当时驻扎在那里的李云昌将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李运昌,原名李芳岐,1908年9月出生于唐山乐亭县木瓜口村。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1925年加入共产党,先后组织各地农民暴动,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直到1938年开始领导抗日武装暴动,成立冀东抗日联军,李云昌任司令员,率部队打击日伪军,扩大了抗日政治影响。

1943年1月21号傍晚,正在兴隆县达峪村布置工作的李运昌,接到消息称:有七千多日伪军已经把冀东军区司令部包围了,并封锁了所有下山路口,准备给八路军来个一网打尽。而此时,山上驻守的八路军只有三百余人,根本无法与敌人厮杀,李运昌果断下命令:烧毁所有文件,将电台绑上手榴弹准备突围。

但是他们对周围环境并不了解,周围地势复杂,山路陡峭,一时间竟不知道该从哪里突围。而交通员朱殿昆在外没有回来,他们迫切需要一名熟悉地形的向导。这时候,张翠屏了解到情况后,果断挺身而出,要带大家从一条小路离开。

而司令李运昌一看是个女子,而且挺着个大肚子,便立刻拒绝了,先不说能不能把大家带出去,她自身行动都很困难了,大家又怎么敢拿她去冒险。

可是,张翠屏也一口拒绝了司令员的好意,她坚定地说自己和肚中的孩子加在一起也比不过三百多名战士的性命。此时国家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怎么能白白死在这里呢!

于是,张翠屏带着三百多人从山上的悬崖上开始撤退。一路上山路崎岖,到处都是悬崖峭壁,这些八路军战士大多都是平原人,哪见过这种阵势。面对路途的险峻,张翠屏抢在展示前面,自己先爬过去,在扔下绳索,将战士们一个个拉上去。就这样悬崖总算过去了。

可是后面还有一片冰天雪地的平原,厚厚的冰层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导致道路异常难走。战士们更是一步一滑,三步一摔的艰难前进着,还要防备着伏兵,可谓是困难重重。而这时候的张翠屏挺着个大肚子就更加难行了,一直都有两名战士搀扶着她缓慢前进。就这样意外还是发生了,张翠屏摔倒了,连同搀扶她的女兵也一起重重摔倒在地上。

张翠屏随即感觉到一阵腹痛,身下一摊液体流出,晚了,这是羊水破了,这可怎么办?士兵着急却无可奈何,李运昌也是吓了一跳,赶紧找来女兵帮忙。张翠屏知道羊水已经破了,只能试着把孩子生下来,她怀孕已经有八个多月了,早产应该可以活下来。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在部队卫生员的帮助下,最后成功生下一名男婴。

这时候张翠屏说道:首长,您是文化人,给帮忙起个名字吧。李运昌也没有推辞,想了想会所就叫朱海清吧,看到周围都是冰川,又说他出生在冰天雪地里,小名就叫冰儿吧!

后来部队成功穿过敌人的包围网,张翠屏便与部队分开准备回到村子里。张翠屏开开心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她还不知道有一个天大坏消息在等着她,那就是她老公朱殿昆在打探消息时被捕牺牲。当回到家中的张翠屏听到消息后,俩眼一黑就昏过去了,醒来后也是郁郁寡欢的,看着自己刚生下的孩子就成了孤儿,她感觉自己整个人失去了支撑。不过,张翠屏很快就振作起来了,她要接下丈夫留下的担子,成为新的交通员,继续未完的使命。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信念的坚持,在于对信仰的追求。

队伍离开后,张翠屏家里这个秘密联络点并没有撤去,经常会有八路的工作人员在此工作。每当有八路军经过,或者到这里执行任务时,她都会为战士们为做饭,而在那个混乱年代,粮食一直都是最稀缺的物资。

而八路军的物资更是储备简陋,有时候不得不向老百姓借粮,但都会打下借条。而张翠屏也深知这一点,在八路军到此缺粮的紧要关头,她都会给战士们送去吃的,后来更是担负起我军地下工作人员的伙食,没想到,经过几年的日积月累,八路军一共给她打下了足足7000斤粮食的欠条。

「七千斤粮食筑长城,身怀六甲战悬崖」的张翠屏就是这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为祖国的事业尽一份力。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张翠屏家是联络点的事被汉奸知道了,便带着当地的日寇部队进行扫荡。而张翠屏也是因此成为了日寇的追捕对象,每天都活在躲躲藏藏的日子中,生活更是过得艰苦难耐。但张翠屏依然不忘初心,为国家大义而默默奉献!

张翠屏的努力没有白费,八路军最终将日军赶出了国门,让百姓结束了战火连天的生活。

但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国家实力积弱,而百姓生活虽然稳定了,但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时不时的天灾更是火上浇油,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

在国家的发展上,中国人民刚刚经历了五八年的大跃进,就进入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一场饥荒一闹就是三年。那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头疼的就是6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只要国家开会,不论何种会议,会议大小,都要提到粮食问题。

1959年夏天开始,全国出现大面积的干旱,然后国内自然灾害不断,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是地方领导为了政绩,居然谎报灾情,还说粮食大丰收,然后开始各种总催缴国粮。最终导致出现全国性的粮荒。

近几年有部电视剧叫【老农民】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而这部剧以山东黄河岸边的麦香村为主讲述了六十年代大饥荒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犹记得里边有一幕是,作为队长的牛大胆在大年三十给队员发物资的情况,大家辛辛苦苦一年,到年底每家每户发了一盒火柴过年。

可见当时农民生活是多么艰难。

后来一位居住在青岛的老人回忆当年时说,我都记不清那年的除夕夜吃的什么了。但是「喝稀的」和「吃不饱」是她如何都忘不掉的。老人回忆说:我们兄弟姊妹五个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当时粮票有限,白面就更吃不上了,家里吃的最多的就是地瓜干和清水是的稀饭汤,就是过年也是吃这些,有的家里稍好点的就吃顿饺子,但是饺子皮里掺的都是地瓜面,玉米面或豆面,饺子馅更是见不到肉星和油花。

据当时的资料记载,1958年,全国面积旱灾,春旱时间长,波及面广,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河北省中部和东部地区更是连续200多天没有下过雨雪,随后华东与东北有800多万倾农田受旱,吉林省有一千多座水库干枯,为近30年唯有的大旱。

1959年,因为旱情影响河北省150万公顷小麦生长,成灾区就有62万公顷,还有20万公顷需要挑水点种;黑龙江省也有150万倾耕地受旱,随后渭河,黄河中下游以南,武夷山以北广大地区普遍少雨,闽、粤地区也是60多天无雨,随后旱灾继续扩大,波及至豫、鲁、川、皖、鄂、湘、黑、陕、晋等等20个地区,受灾范围直达在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

1960年,旱情还在继续扩大,除黄河外,多地多处河流断流,导致灾民连水都喝不上了。据资料记载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以河南地区最为严重。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

当时国家也发布过公文,凡是手里有欠条的都可以凭借欠条向政府兑换小米。

当时很多人手拿当年八路军留下的借条前去换粮,在这样的环境下张翠屏不但没有换取粮食,还把欠条锁在小铁盒子里,宁愿带着全家人一起挺着挨饿,都没去找政府换粮,最后就是揭不开锅了,张翠萍也不许有人动这些欠条。

如果张翠屏拿着手里欠条去找国家换粮,那绝不是一个小数量,在当时全国大饥荒,七千斤粮食对于当时的家庭就是一个粮仓,绝对够他们一家平安渡过灾荒年。

张翠屏说:国家现在正处于困难时期,虽然自己有资格找政府换粮食。他也不能去给国家添麻烦,宁可一家人吃野菜吃树皮,也绝不向国家伸手。

一直到1982年,70岁的张翠屏临终前才告诉儿子朱海清这段传奇故事。她还给儿子说:不是我们对八路军有恩,而是八路军对我们家有恩,李司令现在是国家干部,你们可不能去麻烦他,不然九泉之下我也不会原谅你们。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李运昌司令也寻找过他们,但始终没找到他们。1988年4月, 李运昌终于得到了张翠屏之子朱海清的消息,这个出生在危难关头的孩子,此时正在河北兴隆的一个铸铁厂工作。 李司令见到他后很激动,还担心找错了便特地问他的小名叫什么?当朱海清「冰儿」两个字说出口时,李司令终于放下在心中沉积多年的重担。李运昌很是激动,兴奋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抱着朱海清不撒手,嘴里说着终于找到你了。

只是,天不遂人愿,朱海清告诉李运昌自己母亲已经去世多年。李运昌听到自己口中的麻利嫂已经去世,更是当场痛哭,想不到动念一别竟是生死永别。李运昌说:要不是麻利嫂,我们当年就死在鬼子的枪下了。

后来朱海清带李司令去了母亲的墓地,李司令送上一只花篮,上面写着——向恩人麻利嫂致敬!

我国之所以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全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一心抗日,在抗战时期像张翠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默默无闻奉献着,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他们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希望国家能够回馈他们。我们应该铭记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