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国民党「御林军」,曾被美国顾问团赞誉:国军只有74军能打

2024-07-20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有这么一支国军,它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取得了优异表现,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其中又分为嫡系和旁系。74军就是国民党王牌部队中的王牌,又被称为「虎贲师」「御林军」,并荣获国民党最高奖励「飞虎旗」。其74军的军长王耀武更是有着「山东阎王」之称,这支多次大败日军精锐的74军,就连美军顾问团也赞誉称「国军中只有74军能打」。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讲述74军的兴衰荣辱。

新军草创,崭露头角。

1937年8月的上海,彼时的十里洋场仍然灯火通明一片歌舞升平,黄浦江边来往的人群,和往常一样忙碌着每天的生计,街头巷尾聊天的人们在讨论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不免要发表一番对时事的看法,但就连最愚笨的人,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充满了紧张的气氛,战争的硝烟开始无声无息地弥漫在上海的天空。1937年7月7号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这场震惊中外的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也让千里之外的上海成为了中日角逐的下一个焦点。

1937年9月1日在淞沪战场的硝烟中,未来的「抗日铁军」74军诞生。彼时的中国军队大多以师为战略单位,而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发现以师为战略单位难以与日军抗衡,且投入到淞沪战场的部队就有数十个师之多,在指挥上非常不便,于是国民党匆匆将一些师捏合成军,74师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74军由已经投入战场的51师师长王耀武和58师师长俞济时组成。

俞济时被任命为首任军长。在国民党军界,俞济时是一位颇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浙江奉化,与蒋介石是同乡,又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闻名的指挥官。俞济时在黄埔军校中的表现并不起眼,而在毕业之后却留任成为了蒋介石的侍卫。

虽然并非如传闻中的那样是「蒋介石的外甥」,但俞济时却深受蒋介石的信赖,一毕业就成为了蒋介石的侍卫官。他的军旅生涯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蒋介石的贴身侍卫,以致他后来自嘲自己是委员长身边的「太监大总管」。不过这并不代表俞济时只是阿谀奉承之徒,58师就是俞济时亲自整编创立,全师总人数达10923人,武器装备也配备齐全,在国民党202个步兵师中,像58师这样装备精良兵源充足的调整师屈指可数。而王耀武率领的51师也同样骁勇善战。凇沪会战中,王耀武率领51师在罗店与日军大战一场,在国民党军一片混乱之际,51师镇定自若,虽然损失过半,但表现出色,王耀武也由此在74军中崭露头角。

撤离淞沪战场后,74军来不及休整就再次投入到南京保卫战中,与日军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撤至浦口时仅有8000人。此后74军转战中原,先后参加了徐州、兰封会战,虽然重创日军,但每次战役的结果都是兵败撤退,此时距离74军成为「抗日铁军」还差一场浴血奋战最后获得胜利的战役。

万家岭大捷,一举成名。

面对日军海陆空的绝对优势,中国军队必须利用地理条件来打持久战。历史也证明正面战场的攻坚战,国军部队节节败退。而74军从成立之初,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兰封会战等多次正面战场的大战役,这些战役皆以战败告终,即便74军表现突出,但也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扭转战局。怎样全歼日军一整个师?74军回答了这个问题。

1938年初,徐州会战刚刚落下帷幕,溃败的国军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炸开了花园口黄河大堤,急流的黄河如同一条脱离了枷锁的狂龙,在中原大地上肆意奔涌,河南安徽一带尽成泽国。同时这也致使日军沿陇海线西进的攻势被泛滥的洪水阻拦,转而打算进攻武汉。

彼时的日本以为,只要攻占武汉,控制中原就可以支配中国。1938年7月26日,日军占领九江,之后分兵三路攻取德安、南昌、饶袭长沙,意图对武汉进行大包围。万家岭正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南约27公里,由一些高低不平的山脉组成。1938年8月,日军第11军106师团从九江南下,遭到中国守军的奋勇反击。9月底日军106师团第123团、145团、147团和前来增援的101师团和149旅团深入万家岭地区,这就给中国军队集结优势兵力啃下日军106师团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彼时的日军106师团被中国军队阻击之后,全师团伤亡了8000余人,基本丧失战斗力,在就地休整之后,106师团血还没有回满,就被岗村宁次赶鸭子上架,命令106师团从西南迂回进攻德安。半死不活的日军106师团在出发之后,深入中国山区,根本搞不准方向,由于使用的还是1926年的地图,指南针也被当地磁铁矿干扰,日军106师团竟然在万家岭地区迷路了。

1938年10月7日,万家岭战役正式打响,国军第4军、第66军、第74军向敌军发起了总攻。眼看形势危急,而正面进攻部队毫无进展,日军106师团当即选择全力突围,突破口就选在了第74军58师防区。58师以极其顽强的防御顶住了日军的多次猛攻,经过两天激战,全师仅存500人。眼看阵地难保,74军军长俞济时将自己的警卫营也投入了战斗,这才确保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的企图。此战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歼灭日军1万多人,被俘百余人。此战国军一举收复了九江以南的失地。74军居功至伟,一战成名。而万家岭战役其战果之辉煌足以与平型关和台儿庄媲美。

上高战役,劳苦功高。

因为表现优秀,俞济时升任国军第10集团军副司令兼86军军长,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这个同样出身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员,由于作战凶猛,屡建战功慢慢从行伍之中脱颖而出。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32旅参加第四次围剿,被红军围困宜黄,王耀武所部坚守宜黄,苦撑25天而城池为破,遭到嘉奖。1934年王耀武率补充第一旅与红军在皖南谭家桥遭遇,此战红19师师长寻淮洲牺牲,红21师师长胡天陶被俘,战斗以红军主动撤离而结束。战后王耀武荣升51师师长,并成为了74军的创始成员之一。1941年的上高战役就是74军在王耀武的率领下,进行的一场艰巨的阵地战。

上高位于江西锦江上游,俯瞰整个赣东平原,日军一旦占领上高便可得到进攻赣南的前进基地。日军兵分三路企图围困国军主力于上高、高安一带。但南北两路进攻均被击退,中路的日军孤军深入,遭到了74军的坚强抵抗。此时的74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1000余人,整体面貌在王耀武手中有了很大改观。3月22日日军集中上万兵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掩护下猛攻74军的云头山、白茅山阵地。74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和日军展开白刃肉搏,将中路日军阻拦于此,为友军赢得了集结的宝贵时间。

想要突围的日军被74军和增援部队在此包围,最终大部被歼灭。随后在全线出击中74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收复了官桥,并击毙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整个上高会战,日军第33师团遭到重创,共击毙日军1.5万人,被何应钦赞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而上高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在当时被称为「上高大捷」。74军也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象征着最高荣誉的「飞虎旗」,从此被誉为「抗日铁军」。

常德死守,失而复得。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此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进行顽强阻击。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大规模会战之一,也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了保卫战」。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在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之下进行了顽强抗击。

日军在常德城下招数用尽,大炮、飞机、坦克悉数上场,更是在战场上投放了毒气。炮火几乎将整个常德城夷为平地。此时全师已不足600余人,各级指挥官伤亡达95%,重武器被毁达90%。师长余程万率领余部180人突围于半夜向德山突围,其余官兵由第169团团长柴意新指挥,自愿与常德共存亡。深恨友军的余程万在突围之前曾向其长官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而柴意新则率领残部以刀矛棍石向日军冲锋,双方展开肉搏,百余官兵伤亡殆尽,12月3日上午8点常德城宣告失守。

而余程万突围成功,并与援军第58军第11师32团取得联系,余程万率领32团反攻常德,随即收复常德。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曾根据常德会战写出了一部名叫【虎贲万岁】的小说,描述了第74军57师坚守常德,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最终得以保卫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从此这支「抗日铁军」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真正的王牌。1945年湘西雪峰山战役中,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重创日军,获得两面「飞虎旗」。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被空运至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又被称为「御林军」。

硝烟落幕,最后挽歌。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第74军被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任师长。此时的整编74师已经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长期接受美国顾问的训练,时任国民党部队五大主力之首,深得蒋介石倚重。但是尽管武器装备再精良,一旦站在了人民的反面,那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也殒命于此。时任山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的王耀武眼睁睁看着整编74师被剿灭,也是无能为力。1948年王耀武也在济南战役后被俘。而昔日在抗日战争中打下了威名的74军终究消逝在了历史之中,这个起于微末,辗转于抗日正面战场用一兵一卒打出威名的虎贲军,其覆灭也是为腐朽的蒋家王朝唱响的最后一曲挽歌。

但我们不会遗忘在抗日战场上每一个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而浴血奋战的士兵。他们有着最朴素而真实的爱国热情,与敌苦战,死战不屈,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