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除非有天大的功劳,否则这几项荣誉和特权,皇帝不会轻易授予汉臣

2024-02-02历史

大清入关后历代帝王尊孔孟、行王道,汲取中原王朝的文化传统和治国理念。但是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仍然具有一定的排外性,皇帝对汉大臣内心始终有隔阂,所以不管汉大臣对朝廷有多忠诚、个人能力有多强,有些荣誉和特权皇帝是不轻易授予的。

第一个是旗籍

清代的八旗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单位,还是一个集政治、经济的组织机构。八旗子弟不管是官还是民,不耕种不劳作,凭借旗人的身份就可以享受到朝廷分配的钱粮。

入关之初旗人人口仅有几十万,占不到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就是这极少数的旗人,却占有国家大部分的资源,八旗子弟一生下来就有铁饭碗,这也是清中期以后八旗子弟不务正业却不愁吃喝的主要原因。

同样旗人在入仕上也有先天优势,汉人要想做官只能通过科举这一条路,考不中举人、进士,就意味着拿不到做官的资格证。

而旗人就不同了,清初的时候八旗子弟根本不用去挤科举这座独木桥,甚至对科举十分鄙视,认为只有军功才是旗人之根本。顺治朝开科取士时,分满汉榜,结果满榜额定的进士数量都没取全。

八旗以武功建国,在创业的过程中,异姓贵族跟随太祖、太宗打天下,及至入关后,这些功臣子孙凭借祖上的福荫,就可以获得高品级的职官和世职。他们不仅入仕没有任何阻碍,而且起点都很高。

清中期以后,随着八旗的繁衍,朝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限制那些不学无术之旗人入仕,同时又在京师各部院衙门增设官缺,即所谓的满缺、蒙古缺、汉军缺等,目的就是优先照顾旗人子弟。

正因为旗人享受各种特权,所以汉人官僚都希望自己能入旗。但是汉人入旗的门槛极高,前提条件就是有无重大军功,如果仅仅是在文治上成就突出,那都是无法入旗的。

限制汉人入旗是为了保证旗人的既得利益不受侵害,有清一代,汉人官僚入旗的情况多发生于清初,清中期以后几乎不可能。故而,入旗对于汉大臣来说,是最难获得的荣誉。

第二个是世爵、世职

如果将清代的公侯伯子男等高级爵位进行梳理,就不难发现,90%以上都是旗人,汉人占比极低。显然,不是汉人能力不行,而是朝廷有意限制汉人封爵。

职官、爵位属于两个系统,它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职官作为朝廷名器授予大臣是有条件的,最主要的是职官不具有世袭性,仅限于本人。若退休致仕,原先的职务就要交给皇帝。

正因职官不具有世袭性这一特点,所以皇帝就可以凭心情授予汉人官僚,什么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等大员,心情好随时可以给,反正最后都要上交朝廷。

世爵、世职就不同了,有些异姓高等级爵位从授予的那天开始就明文规定是世袭的,而有些爵位则规定有承袭次数。所谓的承袭次数其实与世袭并无多大区别,因为清代爵位的承袭次数普遍较多,像公、侯、伯等高级爵位,子孙可以承袭20多次,就是到了大清灭亡,他们的次数都没有用完。

有爵者就有相应等级的俸禄,也就是说朝廷授予大臣爵位,就代表着国家要一直养着这一家族,这个代价显然要比职官大多了。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让子孙世享富贵的好事,自然轮不到汉人。除非功劳极大,否则汉臣一般不授爵。就拿张廷玉来说,他退休时就奏请乾隆将三等伯由儿子承袭,以张廷玉之功这点要求其实不算过分,可乾隆死活不肯。说到底张廷玉还是汉人,如果换成是旗人,那么根本不用请示,子孙必定按制承袭。

太平军兴之后,朝廷不得不仰仗汉人,从咸丰朝开始,汉人授爵的情况就比较多见了。然而晚清时期的异姓爵位,其含金量已大不如前。

第三是军权、财权

清代是皇权最集中的时代,军权、财权被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当国家用兵时,才会委任大将授予便宜之权。

从清初至道光朝,以汉人为主帅领兵出征的案例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可以肯定是少之又少。朝廷始终将八旗作为国家最核心的武装力量,绿营官兵只配当炮灰,有过汉将受,有功满人领。

汉人既然没有军权,那么就理所当然不能建功立业,所有的荣誉都被旗人所得。所谓的以军功封爵其实只是表面文章,事实上并非是汉人无大将,而是朝廷根本不给机会。

这种情况直到咸丰朝才彻底改观,随着八旗的腐败和湘、淮军的突起,一大批汉人将官才得以建功立业,汉臣督抚才得以获得军权。

财政大权同样也是如此,皇帝对掌管国家钱粮的户部最为重视,尽管也设汉户部尚书,但是真正的财政大权从未假手于汉臣。

户部最要紧的部门当属户部三库,设有郎中、员外郎等司官,但清一色都是满缺,这也证明朝廷始终对汉臣不放心,更不让汉臣染指财权。从雍正时期开始,又以王大臣兼管户部三库,怡亲王允祥秉政时就曾长期主管户部三库。

雍正之后,兼管户部三库的都基本都是旗人。到了晚清时期才有汉人掌财权的先例,诸如闫敬铭、翁同龢执掌户部时,就手握大权。可是那时候国库空虚,就是给了财权,也无非就是为朝廷救济而已。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清代汉臣担任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等高官其实都是虚的,只要没有旗籍和获得世爵、世职,那么到头来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