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61年杨虎城之子受邀参加招待会,因何请求周总理:我有件事不甘心

2024-02-02历史

杨虎城之子请求周总理:我有件事不甘心。

1937年,杨虎城被迫离开祖国,赴海外考察。为了送别父亲,杨拯民从北平赶到上海为父亲送行。在离别前的夜晚,父子二人进行了深情的交谈。

杨虎城向杨拯民坦诚地说:「我这次出国并非自愿,而是被逼无奈。虽然蒋介石表面上对我客气,给我一个军事考察员的头衔,实际上是在釜底抽薪。」

当时,杨虎城因为团体内部的原因无法自由离开,加上小儿子杨拯仁的夭折,他心情沉重。然而,他仍坚持为国为民,赴海外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图|杨虎城与子拯中、女拯坤01 杨虎城与杨拯民最后一次谈话杨虎城曾打算带儿子杨拯民出国深造,但由于妻子张蕙兰因丧子之痛神经失常,他决定让长子留在国内照顾母亲。

两人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对未来的看法,杨虎城坚信共产主义是拯救世界的好方法。他鼓励杨拯民投身革命,并强调科学基础的重要性。

6月29日,杨拯民送父亲和一行人离开,但这次分别却成了永别。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却是被敌人杀害后的惨状。

杨拯民是杨虎城和罗佩兰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于1922年12月15日,家乡在蒲城县孙镇甘北村。

罗佩兰,杨虎城的第一任妻子,是四川广汉人。年幼时,她帮助在四川做生意的陕西商人张西铭洗洗缝缝,挣钱补贴家用。

张西铭被罗佩兰的机灵可爱所打动,将她认作义女。返回西安老家时,张西铭也带走了罗佩兰,此时的杨虎城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独立营营长,在大荔县驻防。

因缘际会,杨虎城与罗佩兰相识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在得到张西铭的同意后,他们正式结为夫妇。这一年,杨佩兰15岁,杨虎城23岁。

婚后,他们感情甚笃。罗佩兰跟随丈夫过着舟车劳顿的军旅生活,非常善于团结杨虎城的幕僚部属。在进行武汉战役时,她不顾自己怀有身孕,跟随丈夫在前线四处奔走,慰问伤员。

图|杨虎城将军照片罗佩兰在陕西高陵县诞下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杨虎城为他取名为杨拯民。小时候,杨拯民并未明白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的意义。

但当他长大一些,父亲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孙中山先生的两句名言,「拯斯民于水火之中」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他。

不幸的是,在杨拯民四岁那年,他的母亲罗佩兰因病去世,从小失去了母爱的杨拯民并不感到孤独。他得到了双倍的关心和父爱,父亲的关怀让他感到幸福。

童年时期,杨拯民身体较弱。杨虎城焦急万分,于是请来一位国术师教杨拯民练习国术,几年下来,杨拯民的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

在父亲的引领下,杨拯民经常跟随部队的战士们一起出操,以提升自己的体质。此外,杨拯民还经常跟随父亲一起处理文件、接待客人和日常办公。

杨虎城显然希望,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长子杨拯民也能成为像他一样,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

儿时,杨拯民有幸见到张学良并深受喜爱。张学良在一次视察中打趣他:「小家伙,你还真是将门虎子。今天在车里的这些人,你的官职最高。

我是你的司机,我的副官和你的父亲给你当保镖,你的派头还真是不小呢!」字里行间,张学良流露出对杨拯民的喜爱。

杨拯民在上学读书的年纪,逐渐从课本中了解到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他听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血腥屠杀和暴行后义愤填膺,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1935年,杨拯民摔成了脑震荡,医生建议他通过外出旅行的方法来恢复健康。

图|杨虎城和张学良年仅13岁的杨拯民远赴日本求学,繁华的工业、发达的铁路让他向往祖国的强大。他在日本看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傲慢态度,心中愤慨不已。

每次在餐馆用餐,一旦自称中国人,日本人就会要求换位置,这让他深感刺激。回国不久后,杨拯民的父亲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让杨拯民彻底对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失望。

尽管蒋介石表面上没有立即处罚杨虎城,但其实早已对他怀恨在心。1937年6月,蒋介石命令杨虎城离开十七路军,去欧美考察一段时间。

不幸的是,就在杨虎城夫妇在美国考察期间,国内爆发了七七事变。

【图】1936年,杨虎城将军夫人谢葆真与孩子们合影。从左至右:杨拯美、杨拯中、杨拯汉、杨拯英。面对国家危难,杨虎城三次请缨回国抗日。

终于在9月28日,他收到宋子文发来让他「自动回国」的电报。带着妻子谢葆真和儿子杨拯中回到中国后,他将妻儿留在西安,自己独自赴南昌会见蒋介石。

然而,杨虎城刚到南昌就被非法扣留。获悉杨虎城被扣消息后,杨拯民欲前往武汉探望父亲,为了听取中共意见,他和母亲谢葆真找到冯文彬。

几人未商出对策,便又找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商议,但无果。在这危急关头,谢葆真带着儿子杨拯中和副官张醒民、阎继民一同前往。

经过一番周折,半年后,谢葆真一行终于在四川益阳见到了被囚禁的杨虎城,从此他们便被一同关押。

1938年,一场秘密行动将杨将军一家关押在贵州省息峰县的玄天洞中。4年后,蒋介石将杨家转移到重庆,秘密囚禁在杨家山。

最终,他们一家在那年冬天被残忍杀害。杨拯民和妹妹杨拯坤逃到延安,开始了新的生活。1938年,杨正中带着一封介绍信成功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成为抗日第四期学员。

在那里,他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洗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进入延安马列主义学院深造。毕业后,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亲自参与了智取华山等战斗。

战争的洗礼让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军事人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儿时的杨拯民 1942年到新中国解放前夕,杨拯民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先后担任米脂县县委书记、统战部长和关中军分区司令员,27岁那年,已经成为大荔军分区司令员。

1948年夏,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尾声,组织将杨拯民同志调至一野骑兵第六师。 1949年全国解放后,杨拯民同志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

同年9月,杨拯民同志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特地邀请西北代表团共进午餐。

当杨拯民同志端着酒杯走到毛主席身边时,有人想要介绍,但毛主席同志说:「不用介绍了,我认识他。」接着,毛主席同志端起酒杯,伸出手感慨道:「你父亲杨虎城和我是同庚!」

杨拯民,一个勇于承担责任,为国为民,为了国家需要放弃个人前途的解放军将领。他本来有着光明的前程,但为了国家的发展,毅然决然的放弃了。

图|听到杨虎城将军的死讯,杨拯民情绪激动,泪水如泉水般涌出。他原本以为,父亲和亲人经过12年的囚禁,终于能重获自由。

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却在此刻破灭。周总理特地打电话,表示慰问和哀悼,并希望杨拯民和家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两天后,杨拯民一家收到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唁电,电文中对杨虎城将军的不幸遭遇表示了痛心和愤慨,并对杨将军的爱国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收到唁电后,杨拯民拜年受命来到重庆处理父亲和亲人的丧葬事宜。到达重庆后,他含泪来到「渣滓洞」「白公馆」等曾关押过父亲和众多烈士的地方,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愤慨。

杨振民在白公馆广场找到了父亲杨虎城、弟弟、秘书、副官等人的遗体,但却无法找到谢葆真和小妹的骨灰和遗骸。

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关心下,杨虎城和家人的遗体得到了重新安葬。然而,当工作人员打开棺木时,杨振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杨虎城将军的容貌因被特务用镪水淋过而无法辨认,弟弟杨拯中的腰部被敌人砍断,妹妹杨拯国只找到一块头皮,上面附有她稀疏的头发。

尽管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1950年1月15日,中共西南局仍然在重庆为杨虎城以及遇难的家属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杨振民料理完父亲等人的丧事后,转业来到了玉门油矿,并担任了甘肃玉门油矿矿务局长。

在建国初期,杨拯民在玉门油矿担任重要职务,致力于恢复油矿生产。1956年,他参加了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并在一次晚会上与周总理进行了交谈。

周总理详细询问了西北石油的情况,从玉门问到河西走廊,再到柴达木和塔里木,充分体现了他对石油工业的关心。

杨拯民深感周总理的期待,更加坚定了自己搞好油矿的决心。在他的领导下,玉门油矿的产量显著提高,从建国初的十几万吨增加到1957年底的100多万吨,员工和家属总数也达到10万多人。

杨拯民被石油部调往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却在成都遇到了李德生。听说杨即将调往四川,李德生特地找到周恩来和李富春总理,希望将其调到陕西工作。

经过两位总理的同意,杨振民来到陕西担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此后又先后担任天津市副市长、国家建材局副局长、国务院三机部第四设计院院长等职务。

1961年12月上旬,杨拯民在北京参加计划工作会议。12月11日晚上,他突然收到第二天出席参加周恩来总理举行的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招待会的通知。

招待会上,杨虎城原来的老部下等20多应邀参加。会上,周恩来亲自致词,高度评价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深切表达了对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怀念。

周总理在敬酒时,因为杨虎城一家的牺牲和张学良的囚禁,他流泪道:「我的眼泪代表党的,杨将军一家牺牲了四人,张学良还被囚禁在台湾,这让我非常难过。」

杨拯民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周总理说:「虽然过去了多年,但我还有一件事放不下,就是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

我们需要整理相关资料,批驳那些虚假的言论,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否则,过些年这些亲历者去世了,资料就会丢失,那可就不好了……」周总理同意他的看法,并决定成立一个小组,由三方面有关部门负责,来整理这些资料,并指定中央统战部党负责组织工作。

杨拯民在建材部撤销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在政协工作期间,他突然心肌梗塞住进医院进行治疗。在他海外朋友的帮助下,他成功地在澳大利亚接受了动脉搭桥手术。

图|杨拯民(左)在接受采访后回国,紧接着被任命为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在八届政协召开期间,他又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他和团队花费了三年时间,编写了一套二十册的【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然而,在1996年外出视察工作时,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

检查结果表明他患上了腹膜癌,医生建议他尽快接受手术。手术成功后,他在养病期间完成了自己的回忆录。就在回忆录完成之际,他却在1998年10月23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