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西安事变避免红军亡,徐向前:预设新长征

2024-02-06历史

西安事变,这场被称为「双十二事变」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影响。它不仅结束了华夏大地上长达十年的内战,更为重要的是,它促成了国共合作,建立了统一抗日的民族战线。

而在这场事变发生之前,红军正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境地。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陕北,然而兵员和物资的极度匮乏,使他们倍感压力。

那一年,冬季提前了几乎一个月,红军的困境愈发严峻。物资匮乏,许多红军战士因寒冷而病倒,无法站起。陕北地区历来贫瘠,人口稀少,这使得红军无法扩大兵力,更不用说粮食供应的问题了。

在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后的可用兵力不足5万,甚至在数据中红军可用于作战的人员只有3万多人。然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由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拥有近一百万的军队。

因此,可以看出,双十二事变对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红军的命运。

如果西安事变并未发生,或是全面抗战爆发时间推迟几年,那么红军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结束了长达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红军面临物资短缺和严寒气候的双重挑战。

为了解决红军过冬保暖的基本问题,中央领导人毛主席甚至向徐海东借款。

尽管长征取得了胜利,三大主力部队也成功会师,但红军面临的革命形势依然严峻。在长征的两年里,国民党多次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红军历经大小战役,艰难地完成了长征。

尽管红军在长征中历经磨难,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例如,在1934年的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就损失了五万多名精锐老兵。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结束,红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但是其元气大伤,实力锐减。

二、蒋介石的「最后五分钟」策略 蒋介石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从未放过对红军的「围剿」,那么当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元气大伤时,他为什么不会抓住这个机会将红军一举消灭呢?

实际上,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不仅没有帮助红军度过难关,反而将他们推向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在三大主力没有会师之前,红军被分为三个部分,而红军主力的分散,以及相对弱小的实力,使得国民党的主要进攻目标一直是四方面军。

现在,三大主力总共六七万人全部来到陕北这个贫困地区,这岂不是给蒋介石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把红军一次性全部消灭吗?

蒋介石对红军的这一策略感到十分欣喜,于是在1936年12月4日不顾众人的反对,前往陕北,希望能够进行「最后的努力」。

然而,这一时刻对于蒋介石来说,可能是最好的机会,但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能获得成功,毕竟发动战争并不意味着必然的胜利。

党中央充分考虑了这一问题,仍然决定将红军三大主力进行会师,以集中所有力量,打通中蒙或西北的道路,接近苏联并寻求援助。

对于红军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机遇。

国民党军必须谨慎应对,毕竟蒋介石一直抱有消灭红军的企图。如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出现,虽然胜利并非十拿九稳,但他们仍会全力以赴对红军主力部队进行「围剿」。

作为指挥官,胡宗南及其部下已经集结起来,对红军主力军进行了步步紧逼。

当胡宗南部的追击和四面的包围网逐渐收紧时,红军的指战员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西安事变后,红军经过会师和集中力量,为避免坐以待毙,决定寻找国民党军控制最薄弱的地方求存。在红军看来,西北地区是最适合的选择,打通通往西北的道路可以与西北军取得联系,并得到苏联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