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38年八路军发现一「世外桃源」,外人进入必死,聂荣臻:立即出兵

2024-01-22历史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群与世隔绝的隐士之村,村子里的人自给自足、安闲快乐,看到外来人的时候还热情地拿出好吃的招待他,听他说外界的故事。

因此,我们常常对「世外桃源」这个词抱有美好的期待,认为那是人间乐土。

你知道吗,现实中曾经也存在着「桃花源」,名叫「野三坡」,但与文艺作品中的略有差异,他们民风彪悍、极度排外,有外人路过就会被活埋枪杀,手段极度残忍。

1938年,八路军有一次在路过「桃花源」野三坡后不知所踪,这次聂荣臻司令终于忍无可忍,下令端了这些野蛮人的老巢。

在杨成武奉命剿匪的过程中,他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民风彪悍的世外桃源

1939年春,聂荣臻司令在桌前处理日常军队事务,忽然被一则奇怪的消息吸引了。

这是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传来的信件,聂荣臻拿起来仔细察看,只见上面写着:

「尊敬的司令员,我们的工作组在宛平县北部山区全数失踪,疑似被活埋。」

宛平县是北平时的称谓,邓华所说的位置是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附近。

聂荣臻推测了一下方位,当下便知道,我们的同志这是被「野三坡」的人给埋伏了。

所谓的野三坡,就是一个「三不管」的山区地带,因为地势层次分明,因而分为了上坡、中坡和下坡,故被称为三坡,而「野」则是指他们不受官府管辖。

高达千仞的山脉为野三坡的人民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虽然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野三坡的人非常排外,尤其是看到带着武器的官兵,更是心狠手辣。

这已经不是我们的同志第一次被野三坡的人残害了,听说之前国民党汤恩伯败退的时候也路过了那边,不仅被缴了枪,还有百余官兵命丧当场。

今天,网络上经常用「醒醒吧,大清已经亡了」来调侃迂腐封建的价值观,但这个梗在「野三坡」是真实发生过的。

文章【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是为了躲避秦朝的叛乱才隐居下来,不再过问外事,连改朝换代到了汉、魏晋都不知道。

野三坡的民众也差不多,他们是明朝的遗民,一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隐居,直到1929年民国已经建立18年后,他们才知道清朝灭亡了。

关于明朝遗民的论断,有人说是感怀朱棣对他们「免除丁粮」故自愿称臣,还有人说是明末李闯王率领军民入京,后被清军驱逐流落至此。

这些说法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曾经的对手大清已经被推翻,按理说他们可以重新出来进行社会活动,但是看现在的架势俨然是要占山为王了。

动乱时代,野三坡就是个难啃的硬骨头,那时又正值抗战关键时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等赶跑了日寇之后再徐徐图之,但聂荣臻不这么想。

我们的每一位同志都是为国征战的好汉,现在却折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让人情何以堪!

为了逝去同志的性命,也为了未来同志的安定,聂荣臻司令大手一挥:

「剿。」

被传教士控制的野三坡

1938年7月,杨成武带兵奉聂荣臻司令的指令,来到了野三坡地区。

尽管在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杨成武依旧被此地的重峦叠嶂小小震撼了一把。

成熟的军事意识告诉他:此地易守难攻,如果要强攻进去,恐怕是一场恶战。

杨成武是一个细致有谋略的将领,思考片刻之后他决定先带领小队探探路,当前他对野三坡一无所知,对手却对这片山林熟悉得宛如后花园,不利于作战。

因为知道野三坡对军队极其抗拒,杨成武的小队换上了常服,将武器藏在了隐蔽处,就顺着小路摸进了山林。

八路军在山林中走走停停,几个小时后成功看到了一对夫妻。

让他们吃惊的是,这对夫妻的穿着与当时中国农村的农民大相径庭!他们的服饰制式不像清朝,更像是明代的版型,丈夫没有剃头,妻子也没有裹脚!

杨成武知道,他们面前的是来山野中采摘的野三坡居民。

毛主席说过,战斗首先要分清的是敌我关系,杨成武决定从这两人入手,了解野三坡的居民结构,弄清楚军队的战斗对象。

毕竟他们要剿的是杀人不眨眼的山匪,并非野三坡的普通民众。

杨成武率先走了出去,操着浓重的乡音与夫妻二人打招呼。对方先是一惊,后来看到杨成武没有恶意、跟随的人也朴素老实之后,就逐渐放下了戒心。

杨成武装扮成在山林中迷路的外乡人,自称老家闹了饥荒想要混口饭吃,询问两人这里是什么村子,可有管事的人,他们可以用劳动来换一口饭。

在交谈中,杨成武逐渐掌握了野三坡的居民结构,围绕着野三坡下的山峦地带的是十几个村落,这些村落没有村长,共同由三名「长者」治理。

野三坡的居民自给自足、不用交粮纳税,对世袭制的长者们唯命是从,有稳定的社会秩序。

说到这里,两位居民有些吞吞吐吐起来。

杨成武抓住了这个异常,再三询问之下,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近些年来野三坡的居民过得并不富足,主要是因为中心镇子上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长者们似乎对这些异邦人很敬重,大多数的物产都被他们占有了。

不想他们打白工,淳朴的居民将真相告知,还善意地提醒他们可以去山外面的村子里讨生活。

杨成武明白了,在外界声名狼藉的「野三坡」,内地里原来早就被外国传教士控制了!

那个时代对传教士并不严苛,如果只是宣传教义也就随他们去了,谁知道他们竟然鸠占鹊巢,在中华大地上做起了山大王!

谢过了村民,杨成武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得知:

传教士为了垄断野三坡的资源物产,从外面花钱雇了一帮土匪山匪之流成为武装力量,杀人越货、为所欲为!

「长者」们一开始只是被传教士洗了脑,没想到最后引狼入室,连自己也成为了傀儡。

明白了敌人究竟是何方妖孽后,杨成武迅速制定了剿匪方案。他带领1分区的2个团1个营,与5分区的部队打配合,从两面包抄野三坡,势必要将这些害群之马剿灭。

没想到野三坡的匪兵们消息异常灵通,在发现武装力量悬殊之后,他们一头扎进了山林中。

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杨成武沉吟片刻,决定就地休息,不再追击。

目前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八路军手中,没有必要去到敌方占优势的山林中。

在修整期间,杨成武找到了野三坡的长者,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了八路军的好意,还介绍了一下国内的局势,日寇在我国领土上烧杀抢掠,当前最重要的事是一致对外。

长者也饱受传教士的压迫,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在剿匪成功后可将野三坡作为抗日根据地。

在村民的帮助下,八路军封锁了所有出口,不过三日对方就因弹尽粮绝投降了。

至此,被传教士控制的野三坡乡也终于得到了解放。

解放后的抗日利刃

八路军解放野三坡后,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混乱地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名鼎鼎的平西抗日根据地。

野三坡地势险峻,山谷狭长,很适合作为根据地的大后方。很快成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在这里,不仅有指挥所,还有银行、报社等机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了。

曾经的穷山恶水不见了,封闭的山谷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革命景象。

据说,那首脍炙人口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地就在野三坡区域。

封闭百年的野三坡民众也积极投入到了抗战的队伍中,他们对八路军忠心耿耿,打起仗来又英勇异常,很快就在全国地打出了名头。

野三坡的民众不认什么大清民国,只认八路军,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

比如刘家河村,在野三坡解放之后就成为了晋察冀军区的供给部,村里建设了兵工厂,专门生产手榴弹等炸药,为了研究更加新型的武器当时还牺牲了不少战士。

一次,八路军的班长和敌军战斗时不幸负伤,本以为要牺牲在战场上了,没想到从山野中突然冲出来了五六位野三坡老乡。

他们手里拿着手榴弹、端着枪就朝鬼子的营地冲,炸了两个机枪阵地,还缴获了一挺机枪,最终将那位班长从死人堆里背了回来。

不仅是青壮年积极参军,野三坡的妇女儿童也自愿组织起来为八路军纳布鞋、做岗哨,为抗战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野三坡在当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根据地,成为了插在平西日寇心中的一柄利刃。

时至今日,在野三坡的大山深处还伫立着一座小小的烈士陵园。

因为战略位置重要,当时在这片区域战斗过的将军足足有十多位,在野三坡附近牺牲的战士也大多都被葬在了这座陵园中。

墓碑的碑文记载着当时惨烈的战场,其中还有新中国开国将领赵铬将军亲自撰写的碑文,这些墓地干净整洁,有专门的人来清洁打扫,人们始终谨记着这些为国开疆扩土的英杰。

为国奋战的前辈大多都已离去,只剩这些墓碑记载着曾经的峥嵘岁月。

1992年6月,时隔54年,杨成武老将军带着夫人在涞水县县长的陪同下回到了野三坡。看着烈士陵园内的一块块碑石,老先生回忆起了当年的场景,热泪盈眶。

「野三坡的群众非常勇猛,对抗战的贡献很大啊……」

在抗日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安置这个曾经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了一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野三坡跟随着国内的大棋调整着自己的农业布局;改革开放之后,如何因地制宜地发挥地域优势?

当时的领导勘察之后拍了板:搞旅游!

发展旅游业的进程说不上顺利,因为野三坡奇特的地质环境,开发需要更多的资金。

资金和禁止滥砍滥伐并不是最困难的,最麻烦的是野三坡的村民骨子里大多是朴实的小民思想,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搞旅游。

最后村长想了一个办法,让个别村民们办起了家庭旅馆,只有看到了真金白银,尝到了旅游业的甜头,村民才能逐渐转变旧有观念。

当时还闹了一个笑话,朴实的野三坡村民在接待了游客之后不愿意收他们的钱,老人一边摆手一边说:「我不要!当年我接待八路军也没收过钱!」

这个事迹被流传开,百姓对于野三坡的印象很好,更愿意去那边消费游玩了。

后来,当大家看到搞旅馆的村民赚了钱,还给家里盖起了小洋房后,更多人开始效仿。

一来二去,野三坡的旅游业就搞了起来,原本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经营起了旅馆和农家乐,村民们全部脱贫,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1986年以后,野三坡风景区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度假胜地。由于距离北京首都很近,野三坡成为了北京人追捧的周边游好去处。

尾声

如今,曾因地形易守难攻的野三坡已经成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因为位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地质不稳定,野三坡地形复杂、物产丰富,不仅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还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曾经的野三坡人为了仇恨躲进深山,代代传承着「反清复明」的价值观。

后来的野三坡人得到八路军的解放,成为了抗日战场上最锋利的矛。

被传教士掌控的民众和匪徒杀人如麻,没人能想到他们后来能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

群众的力量很强大,但是被有心人误导的话就会误入歧途、走向毁灭的深渊。

还好一切已然过去,现在的野三坡游客络绎不绝,青山碧水间嬉笑声不绝于耳,如果曾经的野三坡人能看到现在的景象,想必也会欣慰不已。

因为这才是他们梦想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