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少林武学」是不是被神话了

2024-05-16历史
铁头功、大力金刚腿、鬼影擒拿手、轻功水上飘、金钟罩铁布衫、旋风地堂腿……这些武林绝技,宛如璀璨的星辰,共同镶嵌在少林的武术天空中。它们璀璨夺目,各自闪耀,却都源自那神秘的少林。自古有云:「天下武功出少林。」此语非虚,即便是在银幕上的演绎,如星爷的【少林足球】中,也能窥见少林武术的影子。然而,少林寺是否真的拥有一套独特的武术体系?易筋经又是否真的是其武学秘籍?这些疑问,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迷雾般笼罩。说到少林武术,不得不提那抗倭明代中后期的英勇事迹。当时,倭寇肆虐,犹如一群饿狼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而在这危急时刻,少林武僧挺身而出,成为抵御外侮的中坚力量。他们英勇善战,武艺高强,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其中,月空武僧的事迹尤为令人称颂。他带领三十余名僧人,手持铁棒,与倭寇激战。他们奋勇杀敌,身先士卒,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月空的武艺之精湛,从史书中的描述便可见一斑:「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这样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至于达摩祖师与易筋经的传说,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历史上的真相却并非如此。实际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达摩会武术或创建了少林武术。而易筋经,虽然被传为少林秘籍,但其真正的起源和作者却仍是一个谜。然而,无论这些传说是否真实,都无法否认少林武术的存在和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少林武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大的实战能力,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和尊重。


在元明时期,少林武术迎来了其真正的成型期。这一时期的少林武术,不仅吸收了传统武术的精髓,还融入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体系。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虽流传甚广,但其中蕴含的历史真实性与少林武术的起源却并非如传闻般简单。首先,这一传奇故事的真相乃是十三棍僧捉唐王,而非救唐王。此处的唐王,实为王世充之侄王仁则,而非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征伐洛阳王世充,王仁则驻守辕州。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少林寺的十三位英勇武僧成功生擒王仁则,并将其献给秦王。这一英勇之举在贞观六年颁布的【少林寺牒】中得到了李世民的极高赞誉,他称赞少林十三僧的功绩与唐军在武牢关战胜窦建德的辉煌战绩不相上下。然而,仅凭这一故事,我们并不能轻易断定唐代少林寺已有成熟的武术体系。这其中的疑点有二:其一,尽管隋唐时期关于少林寺的记载颇丰,但迄今尚未发现确凿的少林僧徒习武资料;其二,此次擒获王仁则的成功,更多得益于王仁则手下的反叛,而非十三棍僧的武艺高强。他们是在夜晚悄然翻墙而入,暗中行事,无法直接体现其武术水平。


我们不能仅凭一次军事活动的参与就断定他们是习武之人,这与明代少林武僧英勇抵抗倭寇的辉煌战绩相比,显然有所不及。因此,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断言少林武术起源于隋唐。相反,更为可信的观点是,少林武术体系的建立应追溯至明代。这一时期的史料记载丰富而明确,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提及的少林棍,被誉为「今之有名者」。此外,何良臣的【阵纪】、赵光裕的【武经标题正义注释】等著作也均对少林棍法有所介绍。尤其到了明后期,更是出现了「棍宗于少林」的赞誉,可见当时人们对少林武术的推崇。再者,明代的社会现实也为少林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卫所制度的衰败,军士逃亡现象频发,国家急需扩充兵源,招募乡兵。这一背景下,少林僧兵得以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践不断成长。他们在镇压叛乱、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使得少林武术名扬四海,流传千古。


明一代,少林武僧参与保家卫国的各种战争,得到朝廷的极大褒奖。如万历九年、十九年、二十三年的三次褒奖,不仅称赞「少林寺系圣僧 香火 ,且有护国克敌之功 」,而且对该寺粮差 「 除豁鐲免 」 ,饬令 「 不许军民人等搅扰及争占田地 」,「 勿得再行私自派 」等等。然而,到了清代,情况发生巨大变化,朝廷从支持变成打压。明朝请少林僧人去兵营教习武术很平常,然而在清代却被皇帝严重斥责。乾隆四十年刚刚调任河南巡抚的徐绩请几个少林 僧人前往兵营教习枪法 ,乾隆帝知晓后极为震怒 , 特下谕曰 :僧人既经出家 ,即应洛守清规,以柔和忍辱为主,岂容习为击刺,好勇逞强? 有地方之责者闻之,当设法潜移默化,何可转行招致传授 ,令售其技乎?且以僧人教习营兵,既属非体,且使人传为笑谈 。徐绩何不晓事若此?著传旨申伤!


这本是件小事,却被皇帝如此斥责,由此可见清代统治者对少林武僧的态度。与统治者分道扬镳之后,少林武术只得向下层民众传播,走向民间化。众所周知,清代时期,人口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历代皇朝的人口峰值不过亿,然而至清代,竟涌现出「四万万同胞」的壮观景象。人口众多,土地承载能力却有限,迫使众多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这一人口流动的洪流,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汹涌澎湃,孕育出了形形色色的教派与结社。然而,清政府对秘密结社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但有趣的是,对于武术类结社,政府却显得宽容许多,呈现出「禁教不禁拳」的奇特现象。这使得日益增长的流动人口,出于防身自卫的需要,纷纷投身于武术的学习与传承,他们相互结社,形成了较为松散的拳会组织。


与此同时,一些秘密宗教团体也巧妙地借用了拳会的名义,开展各种活动。少林功夫,自明代以来便享有盛誉,因此,无论是普通的拳会还是秘密宗教团体,都乐于以少林的名义发展壮大。北方的拳会组织中,出现了「少林会」的身影;而在川省等地的教门组织中,也涌现出了「少林青主教」等组织。秘密宗教中,天地会甚至精心编撰了少林僧人助康熙征讨西番的故事,洪门更是将少林五祖尊为自己的创始人。这些民间社团的广泛传播与影响,使得「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广大民众对武术的普遍认知。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每一字每一句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智慧。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都将被视为侵权。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尊重原创,珍视这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