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布特戈其:鲜卑语源考证

2023-12-19历史

鲜卑语源考证

布特戈其

近百年里,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考证鲜卑语源。纵观考证结果,大体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鲜卑语言属匈奴语或者是其变种。其根据是,鲜卑曾经成为匈奴隶属。持这种观点者,现在己寥寥无几。第二种意见认为,鲜卑语属通古斯语(即满语)。持这种观点者,作了大量论证,赞成者亦为数不少。第三种意见认为,鲜卑语源于蒙古语。究竟哪种意见正确,持各种观点者,仍在争论之中。

过去,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鲜卑语和契丹语同源于满语。现从出上文物考证确定,契丹语不是源于满语,而是源于蒙古语。如果鲜卑文字能够出土的话,真相将会大白。

尽管鲜卑文字还未出土,但是根据现有资料也可进行语源探讨。我们不防从鲜卑族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有关语言文献资料中加以分折研究。

查古代史,鲜卑二字在古汉语中有三种写法和读法。其一写为「师比」,读作「斯比」(Sibi);其二写为「胥比」,读作「苏比」(Subi);其三写为「鲜卑」,读作「森比」(Senbi)(注:这里圆括号内字母表示读音)。据【辽史】六十三卷记载:「冒顿可汗以兵袭东胡,灭之。余众保鲜卑山,因号鲜卑。」据考证此处所指「鲜卑山」即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科右中旗的孟格山。「孟格」为蒙语,义为银②。也有的书上说,鲜卑山在古柳城即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布尔嘎苏台附近的孟固山。史学家解释,鲜卑,义为瑞祥。也有的释为女人头饰等。究竟何义,我们可以从蒙古族地区山脉命名研究中获解。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鲜卑人分为拓跋、慕容、宇文、气伏、吐谷浑等部族。也可分为北鲜卑和南鲜卑。汉代,北鲜卑的拓跋部落,由兴安岭之北西迁成为匈奴隶属。后匈奴败逃西迁后,拓跋部落占据其地自称「鲜卑」。南鲜卑很早以前就居于现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西拉木伦河一带,以后才西迁。此前,鲜卑之一的乌丸部族,从西拉木伦河乌兰温都尔山西迁。据我分析,「乌丸」二字大概为「乌兰丸」,史学家简书为「乌丸」(按:「乌兰丸」即为蒙古语中的「红」之义)。

公元一世纪起,特别从公元四世纪至公元六世纪间,鲜卑部落,在现在华北地区,由南至北几千余里,由东至西万余里的方圆之内,先后建立过燕、北魏、(还有东、西两魏)北周、北齐等国。其中属北魏最为强盛。它占据黄河上游至中游的广阔地区,先后以平城(即现在之大同附近)、洛阳为都。其行政分设南北两部,分别管辖华北汉族和北部游牧部族。在中国历史,这些国家称为北朝。可见鲜卑的政治地位及作用,在当时是显赫的。

鲜卑的经济以游牧为主,后逐渐转为农业的不少。

鲜卑的文化也比较发达。鲜卑人信奉天神。其首都建有天坛,每逢四月祭祀。鲜卑统治者还信奉佛教,这可由他们在许多山中开凿石窟雕刻佛像为证。鲜卑人中,同时精通鲜卑和汉语者为数不少。据有关历史记载,鲜卑文字母有千余,遗憾的是至今仍未发现。鲜卑人善于作诗喜爱唱歌,其中有名的为【敕勒歌】,流传甚广。

此外,鲜卑人都崇尚黑色,可能是其一个传统。

我认为鲜卑语源于蒙古语。下面分别从蒙古语与通古斯语比较,鲜卑与契丹的关系和失韦与契丹语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证。

一、蒙古语与通古斯语比较。

1、南齐书【魏虏】传中,(虏含卑视之义并非俘虏)有许多魏国中央政府官职名称。如「气万贞」,蒙语中读音为贺勒木尔沁,义为译通令;「附具」,蒙语中读音为博尔沁,义为膳食官;「可博贞」,蒙语中读音为哈嘎博尔沁,义为看门官;「胡洛贞」,蒙语中读音为胡尔沁,义为卫官或卫士:「拂竹贞」,蒙语中读音为胡突沁,义为牵马人,「咸贞」,蒙语中读音为扎木沁,义为驿官;「契害贞」,蒙语中读音为黑尔嘎沁,义为行刑官;「比德贞」,蒙语中读音为必得格沁,义为书记官;「折溃贞」,蒙语中读音为吉黑雅沁,义为传令官;「朴大贞」,蒙语中读音为博特沁,义为檐衣官;「乌矮贞」,蒙古语中读音为乌亦木格沁,义为衣+义 役;「直贞」,蒙古语中读音为斯沁或车臣,义为侍从官。

这些名称,在大元【典章】一书中,分别记为「怯里马赤、博尔赤、火尔赤、阔端赤、站赤、必阁赤、只哈赤」等与上述官员名称是相同的。这些都是蒙古语。由此可见,拓跋魏语是属蒙古语。

2、吐谷浑是鲜卑的一个部族。在吐谷浑传记中把「阿巴嘎」一词(注:蒙古语中为叔父之义)写成「莫贺」却解释为父亲,这里在「莫贺」之前的「阿」字省略了。可有些书中记为「阿步干」。这和把「阿赀虏」写为「赀虏」,而省略其「阿」字是相同的。在这个传记中,还有「处洛」一词(注:蒙语中的「处尔」一华言唯一)以及「阿干」一词(注:蒙语中的「哥哥」之义)等与蒙语相同意思的文字。这些发音与满语中「木昆」、「阿混」、阿恒等不同。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在历史上西拉木伦河两岸未曾发现有通古斯人居住过的痕迹。

3、据查统治北周的宇文也是鲜卑的一部。在北周太祖传太祖皇帝子嗣记中③,有许多带有「突」音词缀的皇子人名。其中已经明确含义的「豆卢」(华言归义)二字之后跟有「突」音词缀,连写即成为「豆卢突」。这是蒙语中的「多罗」含有政权之义。此外,还有「豆罗突」、「弥罗突」、「候幼突」、「 堙智突」、「立久突」、「度斤突」、「屈率突」、「尔固突」等多人。其读音都以「突」音结尾。元代皇帝中也有名为「宝音突」「乌力吉突」「乌哈突」等。此外,还有「阿尔巴突」(十户长)、「昭嘎突」(百户长)、「明嘎突」(千户长),等官制名称。相反,在通古斯语中,凡遇词缀为「突」处,皆换以「嘎」、「戈」、例如「胡吐仍嘎」、「扎拉丰嘎」、「克兴戈」等。

4、鲜卑语中有「纥贞」④等数词(注:为三十之义)。女真语中称数词三十为「古贞」或「伊兰昭」;鄂温克语中称为「古停」。

研究阿尔泰语系中数词饶有兴趣。其中,蒙语数词读音很有自己特点。如一百以内进位数,都分别有专门名称。如「十」读为「阿尔宾」,「二十」读为「和林」,「三十」读为「古沁」,「四十」读为「都沁」等等。但是突厥语或通古斯语中都并非如此。例如分别按含义写为两个拾,叁个拾,肆个拾等。通古斯语中的个别数字读音,如「古贞」、「古停」等很似蒙语中的数词读音。【金史语解】中指出:「古贞」为蒙语数词。值得指出的是,在女真语中「伊兰昭」是表示叁拾的正式数词名称。

综上所述,鲜卑语中的名词、形容词、名动词、数词、构词词缀等都很似蒙语。

二、【辽史】六十三卷,谈及契丹祖先时写道:「冒顿可汗以兵袭东胡,灭之。余众保鲜卑山,因号鲜卑。……九世为慕容晃所灭,鲜卑众散为宇文氏,或为库莫奚,或为契丹。」这里清楚地指出了鲜卑与契丹的关系。元代,在编【辽史】时,蒙古、契丹、汉族等史学家都参与撰写。当时知道祖先语言的契丹学者,不乏其人。因此,那种后代操持蒙语,祖先操持通古斯语满语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三、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在魏书和北史的失韦传中都说:「失韦语与契丹语同。」这就证明从失韦居住区迁徙出来的拓跋语也是蒙古语。

注:

①重要名词读音参照【广韵】一书

②【蒙古游牧记】

③【北周书】及【文物)1988年第二期,

④【元和郡图志】

(作者工作单位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