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白受到山东儒生嘲讽后,一气之下写下一首诗,现已成骂人的绝句

2024-05-08历史

前言

李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史上具有时代性的一位伟大诗人,但是天才往往都是孤独的,是不被肯定的,李白的一生也没有实现他的志向。

年少成名的李白,其自身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但在李白来到鲁地的时候却碰到了滑铁卢。这种气李白怎么也忍受不了,当即就写下了一首【嘲鲁儒】进行嘲讽。

一、性格特点

提到李白相信大家的脑海中都会涌现出一个词——天才,正是天才,可以说在当时的大唐盛世中拥有能力与才华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李白依旧是凭借一己之力成为了时代的代名词。

在李白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背诵课本了,在他不到十五岁的时候已经自己作诗多首了。他的名字也在当地也是无人不知的。渐渐他也结识到一些社会上层人士,即使是这些人在遇到李白的时候也都是嘉奖与推崇。

这个时候的李白只有十五岁,可以说正是年少成名,起点太高,也铸就了他的性格特点。正是因为众人的赏识,让年少的李白就拥有了别人可能毕生都不敢奢求的自信。

可以说自信是十分重要的,但凡事不能太过,自信太过就是自负了。正是因为他的自负与狂妄的性格才使得他的半生都是孤独的。

李白的一生除了诗以外就是酒了,可以说正是这两样东西陪伴他度过了余生,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大多可以看出他的率真与真挚的感情,这也是他没有涉世朝堂的有益之处。

要是李白在经历过了朝堂的黑暗之后,他一定不会留下今天这么多的让人感叹的著作。

二、【嘲鲁儒】

对于李白这样的人来说,他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可以执杖走天涯好不潇洒。之后的李白就辗转来到了山东,但是让李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山东之旅并不是十分的开心。

纵观李白从离开家开始,这一路上无论是去到那个地方都是饱受称赞的,毕竟他的才识在那。可以说是能够听到李白作诗一首就已经是十分荣幸的事情了,但是在山东的李白却罕见的遭到了嘲笑。

受到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山东子弟大多都是饱读诗书的,但是就是因为读书太多了导致他们的思想很难转变过来。可是李白却是一个喜欢与众不同,不喜欢循规蹈矩之人。

今天来说就是李白不适宜当地人的思想。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思想也与他作诗的风格一样。

他想的从来都不是一步步科举考试从而得到重用,而是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皇帝的重用,不走科举那条路。

但对于当时一直都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子们看来,这完全是一种荒谬的行为。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正是如此。

但是李白向来是在众人的称赞声中长大的,有人说他自恃清高,但是李白确实是有能力站在别人的上面,自古以来哪有天才是没有脾气的。

李白的放荡不羁在山东简直是独一份,大家都是循规蹈矩就你来了之后要反其道而行。可以说只是听闻就让许多山东学子们不喜了。在两方接触中,鲁地的学子可以说直接将对李白的不喜展现出来。

甚至有的激进学子更是妄言李白根本就不配为一个诗人,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花花公子。最开始的时候李白也是忍耐了下来的,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随着学子们越来越激进,就连李白这种向来不在意名声的人也受不了了。当即就写下了一首【嘲鲁儒】用来嘲讽鲁地的迂腐的学子。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思想不同。

一边是创新一边是循规蹈矩。可以说李白对于鲁地的学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古板。就像【嘲鲁儒】的第一句所言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可以说第一句就让鲁地的学子们脸色变的青红不已。

简单来说就是在与鲁地的学子探讨学问的时候发现他们只会死读书。一直都在这五经中寻找一切事情的解法。

这也就是嘲讽鲁地儒生不懂变通,第二句李白更是直言「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李白询问当地儒生一些治国的方针与策略的时候,他们却是迷迷茫茫不知应该如何回答。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怪不得当年秦朝的时候丞相李斯,不重用儒生,就儒生的这个样子怎堪重用?

其实这一句的嘲讽之意还不是很严重,最后一句可以说能将一些学子气的吐血。「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有关于国家大事,什么都不知道,还是不要再学习了直接回去耕种吧!

可能这就是文人嘲讽的方式吧,在这首诗中,李白没有用一个不雅的字眼,但是就这样依旧将当地的文人气的不行,并且在那之后李白可以说是彻底的放飞了自己。

再遇到鲁地的学子嘲讽自己的现象,可以说是毫不留情的嘲讽「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在这个方面那些只知道读书的鲁地学子,怎么也不及李白犀利,只能是被李白追着嘲讽。

三、蜀文化的影响

在李白的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多次提到了一个地方就是——蜀地。这是他成长的地方,可以说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地方。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与风格,可以说在李白的诗作中,受到蜀地的影响是最容易看出来了的。蜀地还有一个别的名字——四塞之国。正是因为他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他是众多文化交汇才得到的产物。

即使是在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由于蜀地地理位置的特殊,他也并没有将全部的文化都变为了儒家思想,这也为之后李白在去往山东的时候感到不适应相呼应。

之后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后,蜀地的文化可以说是更杂了。其中不仅有儒家,还有道家甚至还有黄老之术。

在李白出生的时候,蜀地的文化并没有得到统一,李白就是在这样混乱的文化交汇之下长大的。他幼时学习了多种思想,也就预示着在他的身上存在着多种文化。

巴蜀之地大多都是极具浪漫主义的,这是整个巴蜀的大局势,所以李白也受到了影响,他之后的所有诗作都是浪漫主义的。

结语

可以说李白对于孔子也是十分尊敬乃至推崇的,不然他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来到鲁地,即使是之后他作诗嘲讽当地的学子,但针对的只是那些死读书之人,对于孔子的看法他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李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给后世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也正是因为这使他广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