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曹丕为何要学「驴叫」为王粲送葬,王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2024-02-27历史

葬礼上,数百人一起学驴叫,那种场面,绝对令人震撼,同样也会令人感到怪异。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葬礼上,而且还是魏文帝曹丕带的头,这就更加令人感到奇怪了。

那么,这个王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居然能得到曹丕如此礼遇?

公元191年,有一天,蔡邕在长安的家中宴请宾客时,年仅14岁的王粲突然登门拜访。蔡邕一听,居然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只为跑出去迎接(倒履迎之)一个黄毛小子,而且这个黄毛小子长相丑陋,身材瘦小,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王粲

当时的蔡邕可是董卓身边的大红人,曾一日三迁其职,人称蔡中郞。同时,他也是东汉时期的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对于宾客们的疑惑,蔡邕却说他是司空王公的孙子,有奇才,我不如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都应该送给他。

那么,蔡邕为何要说王粲有奇才呢?

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王粲少时颇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同时,在算术上也颇有造诣,尤其擅长写文章,从不打草稿,总是一挥而就。

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路上偶遇一座古碑,便不自觉地朗读起来。这时,友人问他:「你能背下来吗?」王粲点头说:「能」。

于是,友人当即让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结果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围棋时,有人不小心碰乱了棋局,对弈者很是懊丧。这时,王粲站出来说,自己能把棋局复原。

对弈者和围观者,无人相信,并用一块布盖在棋盘上,还拿出一个新棋盘让他重新复棋。结果,王粲三两下就将棋局复原,而且一子不差。

又据【典略】记载:王粲才高,擅应机辩论。当时,钟繇、王朗等人,尽管都在曹操麾下任卿相之职,但一到朝廷奏议,都停笔措手不及,最终还得依靠王粲的文笔。

同时,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建安七子)之冠冕」。

▲曹丕

此外,也有史学家和学者将他与曹植并称为「曹王」,还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甚至,陈寿的【三国志】,也多有引用王粲【英雄记】中的内容。

可见,王粲的奇才之名不虚。

虽然,王粲颇有奇才,但他起初的仕途却并不顺利。

公元193年,王粲被征召为黄门侍郎。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法去就任。

后来,他跑去相对稳定的荆州,投奔了刘表,却并不得其重用。

因此,怀才不遇的王粲,一直在荆州碌碌无为了15年之久,并因烦闷气愤,创作出了留传后世的【登楼赋】和【七伤诗】。

在这15年中,王粲因为毫无建树,没有多余的钱财,也就骑不起高头大马,只能以毛驴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

同时,为了发泄心中长久压抑的烦忧和郁闷,不但喜欢听驴的叫声,而且还喜欢大声学驴叫。

此后,王粲爱学驴叫、爱听驴叫的名声便传了开来。

208年,刘表死后,当王粲听说曹操将要南下荆州时,就非常热心,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极力劝说刘表次子刘琮投降曹操。

刘琮投降曹操后,王粲也投到曹操麾下,并颇受其重用,被任命为丞相府掾,相当于丞相府里一个大部门的主管。不久又晋升为军谋祭酒,相当于首席参谋。

自此,王粲像开了挂一样,踏上了人生的快车道。

难怪,怀才不遇者,大多喜欢乱世。

▲王粲碑

后来,曹魏建国后,王粲被曹丕任命为侍中,与卫凯等人负责除旧布新、制定新的典章。甚至,连西晋的玉佩,也都受法于王粲。

期间,曹丕、曹植都非常尊重王粲,并经常在一起交流诗赋,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亦师亦友,感情颇深。

因此,当四十一岁的王粲,因病英年早逝时,曹丕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于是亲率众文士为他送葬,并对其生前好友们说:「仲宣(王粲的字)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

因此,在曹丕的带领下,数百送葬宾朋,一起学驴叫,一片驴鸣之声响起,气势如宏、声振四野。

事后,曹植特作【王仲宣诔】,以表达对王粲的怀念之情。可见,王粲与曹植、曹丕兄弟之间的感情很不一般,曹丕这才对他有如此特殊的「礼遇」,而这种特殊的「礼遇」,可能也是历史上的独一份吧。

只是,令人叹息的是,王粲的两个儿子,却因受魏讽谋反案的牵连,而被曹丕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