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多少兵力钱财?说出来让人不可相信

2024-03-03历史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多少兵力钱财?说出来让人不可相信

1972年1月,蒋介石在生命的尽头翻看儿子蒋经国的日记时,依然不忘记写下「继我事业,完成革命」的批注,敦促蒋经国务必将反攻大陆的任务视为首要目标。

国民党在巅峰时期拥有八百万部队,然而不到三年的时间,却全面溃败。然而,余生中困居小岛的蒋介石却始终怀揣着反攻大陆的雄心壮志。这个现象令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蒋介石的野心?

1949年,当他败退到台湾时,他究竟带走了多少人力和财力?

让我们首先将目光放在另一个问题上——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党手中是否真的有800万的军队?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成不变——有,但也未必完全如此。

我们都知道国民党建军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年孙中山在广州创立了黄埔军校。同年,通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宣布,原先各地方的军队编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最初,国民革命军开始组建五个军,每个军的平均兵力超过一万人。由于在陈炯明的叛变事件中表现出色,蒋介石被孙中山提拔为第二军军长,并积极参与北伐战役。然而,他所领导的第二军是五支军队中表现最差的,其中陈赓大将在乱军中救下了兵败的蒋介石,这个故事想必大多数人都熟知。

尽管如此,北伐仍然是前国民党时代成功的武装革命尝试之一。在短短的四年内,北伐国军的规模不断壮大,截至1928年,国军已拥有84个军和300个师,总兵力接近240万人。

1937年,正值国民党正式参与抗战之际,蒋介石名下的「直系部队」兵力就已超过170万人。为了应对日军的正面战场威胁,国民党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军计划。

到了1945年,国军的直接兵力达到120个军、354个师,超过500万人。此外,还有独立旅、独立团等部队未计入。如果考虑到地方民团等名义上隶属国民政府的抗日武装和独立部队,国军的总规模显然超过了八百万。

然而,为何要说国军并非真的有八百万人呢?

这是因为国民党军队的腐败问题极为严重。前线部队不仅人员不足,而且存在大量虚报兵力的情况。在1941年,蒋介石检阅完南京的部队后,在会议上愤怒地指责「前方部队的兵员空虚已为全国所知」、「各级层层蒙蔽,有的师中缺额竟超过3000人,竟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同年,蒋介石委派戴笠启动了一场审查工作,军统调查员下到各级部队进行空额统计。然而,由于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以及可能影响到前线那些存在贪腐问题的将领的「斗志」,这一工作未能持续太久,很快就被中止。尽管初期的工作中,军统已发现有数支整编师上报人数超过两万人,实际在役兵员不到两千人的情况。

令人震惊的是,有支部队的虚报比例居然高达90%。一支仅有两千人的部队竟然报告有两万人,这意味着他们领取了一万八千人的空饷。这种离谱的情况并非孤例,从小处可见国民党当时虚报贪腐问题的严重性。

正因如此,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立即展开了全面整编工作,重新规划了部队的番号、编制、等级和规模。最终,国民党在辽沈战役前夕确认了正式的部队规模为430万人,另有一百余万具备预备役身份的训练兵和军校生,以及约90万人的未经整编的地方部队,这并不包括蒋系以外的其他部队。

在溃退的时刻,国民党军展现出了疯狂的状态。众所周知,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上都占据碾压式的优势。

根据党史记载,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突袭时,解放军总兵力为127万,其中约有一半是根据地的机关工作人员和乡村联防队,仅仅是挂靠在军队体系中的编制。不仅在人数上压倒我军,而且在装备方面,国民党部队也具备巨大的优势。

作为抗战结束时被盟军方面认可的「合法政府」,国民党继承了大量日军遗留的武器,甚至包括部分日本战舰。得益于美国的支持,蒋介石还得以获得大量美国军火援助。

在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战役中,国民党军舰从葫芦岛出发,为地面上的范汉杰部队提供舰炮火力支援。相较之下,我军手中的重机枪数量为1182挺,各类火炮为795门,火力强度明显处于不同水平线上。

尽管面对拥有碾压性优势的条件,我军在辽沈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标志着敌我态势的逆转。

1947年2月,解放战争第一阶段结束时,解放军士气高涨,兵力扩充至190万人,而国民党方面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总兵力降至370万。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对1947年后的国民党军而言,「胜」这个词已经远离了他们的词典。

1948年末,蒋介石预感到形势不妙,下令开始向台湾转移物资、黄金和年轻力壮的士兵。陈诚作为先锋,前往台湾指挥拓荒事务。

到了1949年末,国民党在大陆的力量已不足百万。12月10日,蒋介石在成都凤凰山机场搭乘飞机逃往台湾,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正式破裂。然而,通过近一年的转移,他在台湾积累了他认为足以东山再起的「有生力量」。

70年代末期,国民党因丑闻事件被迫解密的文件显示,当时被送往台湾的部队约有58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未参与三大战役的地方兵。真正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人数不超过五万。

其中,有84,000余人是空军,37,000余人是海军,拥有各式飞机400余架,大小舰艇50艘。蒋介石将他们视为「拱卫环岛、反攻大陆的关键」,因为当时的解放军在海空军方面几乎没有建设,缺乏在这些领域发动进攻的条件。

除了士兵外,他还带走了大量20-30岁的壮丁。据前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透露,抗战期间国民党征集了1450万人,其中801万人阵亡。解放战争期间的具体数字无法考证,台湾方面曾统计称为113万人。

此外,还有约九十万人是国民党先前驻派台湾的开垦团成员以及随军官一同逃亡的家属。

关于财富方面,根据缴获的国民政府央行统计数据显示,蒋介石分五批从上海、南京、厦门三地,依靠军舰和军机运送了56250箱黄金白银到台湾,总计441万两黄金,282万两白银,316万枚银元。此外,厦门鼓浪屿藏有的190万两黄金并未计入央行统计。

这份财富有多惊人呢?它竟然刮空了当时国民政府三个国有银行金库中的所有存金,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15年间开采金矿的总量。

带走近300万人口,超过600万两黄金,这构成了蒋介石在台湾坚守的「底气」。

那么,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蒋介石又是如何运用这些资源的呢?我党又是如何挫败蒋介石的阴谋的呢?

永远内耗的国民党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飞抵台湾之时,已有400万两黄金运输完毕并存入金库,之后陆续还有两批抵达,但真的够用吗?

由于在大陆时统治不得人心,再加上当时带到岛上的壮丁反抗思绪强烈,一向欠饷贪污的国民党政府反而开始认真发起筹饷。

为了确保军队稳定,维持军事统治,避免壮丁发生起义,蒋介石在极短时间内花费了80万两黄金用于补充军费,并通过美国渠道支付了73万两黄金用于购买军事装备。

除了在台湾的开支,蒋介石还在大陆和东南亚进行了「消费」。

1949年12月12日,蒋介石逃亡两天后,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希望」白崇禧也乘飞机逃往香港,标志着国共内战的结束。

白崇禧在离开前宣布,他所领导的杂牌部队将转变为游击队,发放武器,并指示他们分散至广西、桂林等地占据山区。其中一些精锐部队,如黄杰兵团,选择逃往越南。

在1950年,得知原国民党第八军第七十九团团长李国辉率领残兵逃离云南并败给缅甸政府军后,蒋介石下令原第八军总司令、李国辉的老上司李弥前去接管这支部队。次年,李弥成立了所谓的「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部」,在当地建立了政权。

蒋介石对此寄予厚望,而美国也愿意看到一支较大的武装力量长期骚扰新中国。因此,国民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允许蒋介石通过陆路向李弥方面提供物资支援。

另一方面,由于台湾涌入近三百万人口,导致粮食、水源、能源等大量物资极度短缺,只能通过美国渠道进行购买。

朝鲜战争末期,台湾的黄金仅剩下108万两。蒋介石面临着经济压力,甚至不得不向美国购买大量物资和经济援助,以维持政权不至于破产。

然而,除了经济问题,国民政府很快陷入了一贯的内部纷争中,而蒋介石本人更是带头内耗。李弥在缅甸仅风光了不到一年就被蒋介石猜忌,被召回台湾,并终生被架空。

当然,李弥也并非良善之人。在离开缅甸时,他带走了近七千名原第八军的嫡系部队,而将其余的杂牌部队和李国辉过去收编的地方武装留在了那里,为后来的金三角问题埋下了伏笔。李弥的行为可以说是将国军内部的派系分立理念贯彻到了最后。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蒋介石再也无法对大陆发起任何攻势,因为国军缺乏可用的前进基地。而在朝鲜战场的不顺遭遇后,美国也不愿再与解放军正面交锋。他们除了在海上驻防,以避免台湾直接被攻陷外,不愿提供额外的军事支援。

说到底,失败者的妄想终究只是空想。蒋介石的穷兵黩武不仅白白消耗了带到台湾的人力和财力,而且他的恐怖统治也为将来反噬的民意奠定了基础。这推动着蒋家王朝,最终在1988年随着蒋经国逝世而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