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平型关战役缴获日军地图,朱老总据此推断:差点抓住敌指挥的将军

2024-02-04历史

1938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战场观察员、美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斯·卡尔逊抵达山西八路军总部。

埃文斯此番前来,自然也是肩负着重要使命,八路军为表重视,时任总司令的朱老总亲自出面,接待了这位美国观察员,而且还带着他参观走访了很多八路军部队。

聊起八路军,埃文斯其实有很多问题,特别是一年多前,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打掉了日军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以及辎重部队一千余人,当时曾引起举国震动。

朱老总为美国观察员详细介绍了一番具体的经过,还聊到了战后八路军缴获了一张日军地图,当时朱老总无限自豪的表示:

「最重要的是,袭击敌人背后的营俘虏了该旅的指挥部,缴获了敌人的野战命令和记录,差点就抓住指挥的将军。」

也许有人认为,平型关战役不过是打掉了日军一个辎重队千余人,何言差点抓住敌指挥将军呢?

显然不是!

整个平型关战役,一开始计划的规模其实很大,这其中还涉及到八路军与晋绥军以及蒋介石中央军之间的配合。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不等改编完成,八路军其实已经陆续向前线进发。

8月22日、25日,第115师主力由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出征;9月3日和30日,第120师主力和第129师主力由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出征。

时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后来回忆:

「八月三十日进抵黄河西岸的韩城芝川镇,准备由禹门口东渡黄河。站在渡口,放眼北望,只见滔滔激流如从天外飞来,以一泻千里之势向下游涌去;滚滚怒涛似催征的战鼓,向中华民族的儿女发出了战斗的号召。」

特别有意思的是,八路军渡过黄河飞奔抗日前线的时候,沿途却到处可见国民党军败退下来的溃兵,两相比较,二者对比鲜明。

据时任第115师第344旅第687团供给处工作的刘炳华回忆:

从原平下车后,天又下雨了。我们向北走,国民党军队却向南走。路上,我们看见国民党大批的溃兵歪戴帽子,用步枪挑着弹药、包裹和老百姓的鸡,碰到我们就问:「你们往哪里开呀?」「上前线去打鬼子!」「鬼子的飞机大炮厉害呀!」「我们八路军的步枪、手榴弹更厉害!」「哈哈!你们吹牛皮。凭几支吹火筒、大刀片能打鬼子?」「你们不信,就看老子去打吧!」

过去土地革命十年,红军与国民党军数次血战,尽管装备水平、人员素质上有不少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红军运用恰当的战术,其实可以打败装备精良的敌人。

此次赴抗日前线,不少八路军指战员各个摩拳擦掌,对于同日军交锋有着绝对的信心。

八路军挺进山西的同时,日军也正兵分两路,一步步侵入山西。

北线,日本关东军察蒙支队进攻雁门关;东线,日军第五师团以一部攻占灵丘,下辖的第21旅团步炮六个大队则是在旅团长三浦敏事的带领下,向平型关发起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关防,企图与雁门关以北的日军汇合。

从9月22日开始,日军第21旅团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各主要阵地发动进攻,并派了飞机、大炮助战。

当时,国民党军总指挥部设在平型关后方的大营镇,总指挥为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总司令孙楚。平型关由北向南一线布置了三个师,李仙洲的第21师、高桂滋第84师(位于团城口)、孟宪吉旅(平型关正面)、以及由灵丘退回的第73师。

从整体上来看,平型关一侧还是非常安全的。

国民党军兵力充足,且是沿着险关要塞布防,而日军入侵平型关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兵力,因此孙楚认为,主要战场还是在雁门关方向。

孙楚是计划吃掉进攻平型关的日军,当时国民党军在前沿布置了三个师、两个旅,觉得吃掉这支数千人的日军部队不成问题。

当时,林彪率领的115师正在向平型关外敌后运动,联络官也才刚到平型关,这让孙楚更觉得,此次作战十拿九稳。

阎锡山接了孙楚的计划,心里也很高兴,还调来了郭宗汾的预备第二军,作为平型关正面出击的主力。

9月23日,阎锡山电令郭宗汾:

「即时集结,于晚间速向大营东北地区前进,归孙副总司令指挥。」

同日,阎锡山以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命令给朱老总发去了电文,请求八路军配合:

「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八团兵力明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所以可以看出来,整个平型关战役,一开始就是晋绥军制定的计划,阎锡山作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居中指挥晋绥军、中央军以及八路军。

晋绥军大概出动8个团,约1.5万余人,加上八路军115师,应该指出的是,八路军115师不是全师参加平型关战役,其中最强的344旅688团约3000余人因被山洪阻隔未能及时参战,教导大队和686团一部分以及师部一个骑兵营也跟随罗荣桓奔赴冀西,实际兵力大概在六七千人。

为了打好首次对日作战,八路军115师全体指战员都花了不少心思。

9月23日,林彪、聂荣臻召集全师开会,商定了初步计划,9月24日,林彪亲率连以上干部侦查平型关附近地形,发现老爷庙至蔡家峪之间的乔沟是一个天然的伏击地形,因此决定在此设伏,伏击后撤的日军。

晋绥军方面给林彪送去出击平型关战役的计划时,还特意提到了一点:

「拟定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配合115师出击平型关东侧。」

三浦敏事率部进攻平型关,如晋绥军出动,三浦敏事受挫后必然会后撤,届时掉入115师的伏击圈,当时林彪还考虑到一点,即日军增援的问题,为此特意提早调出杨成武的独立团骑兵营,要求杨成武切断从涞源至灵邱和从广灵至灵邱的公路运输线,阻击涞源、广灵两个方向的日军援兵,将平型关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林彪当时以罕见的口吻命令杨成武:

「不能让一个鬼子漏过来。」

应该说这确实是万无一失的战略。

如果说晋绥军能够按照一开始的计划出动,的确有可能吃掉三浦敏事的21旅团6个步炮大队数千人。

当然,这里说是有可能,主要是因为在抗战初期,日军本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按照后来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给出的数据,敌我双方兵力应达到三比一以上才能打个平手。

9月22日,日军向平型关发起进攻,连续三天,晋绥军顽强的守住了阵地,客观为郭宗汾军出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9月24日,郭宗汾部抵达了预定位置。下午,孙楚下达最后命令,总攻于9月25日凌晨4时开始,当天晚上,林彪率领115师进入预定阵地。

可没想到的是,这过程中出现了变故。

进攻的日军不是一路,而是两路。

日军第21联队两个大队9月21日从浑源出动,神不知鬼不觉的急行军了几天,来到了平型关下。

守城的高桂滋部早就已经打的精疲力尽,之前守团城口,84师就抵抗的很艰难,高桂滋为此向指挥部求援,郭宗汾还派了个团去。

可当时大家都围绕平型关战役做准备,郭宗汾部自己也有出击任务,加上国民党军内部向来是勾心斗角,因此高桂滋的求援没换来多少援兵。

9月25日凌晨,日军三浦敏事率部猛攻团城口,21联队两个大队侧翼偷袭,高桂滋部伤亡惨重,退出了团城口,平型关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更糟糕的是,高桂滋撤离团城口时,事先没通知在大营镇的总指挥部。

三浦敏事占领团城口后,给板垣征四郎发了封电报, 板垣征四郎立即回复,派一个步兵大队到前线,配合三浦敏事的部队占领大营镇。

也因为三浦敏事在电文中还提到了一点,就是9月平型关天气突变,降了小雪,气候寒冷,板垣征四郎派了一支后勤运输部队,给三浦送去了衣服、粮食以及弹药补给。

与此同时,在前线的八路军、晋绥军,正准备按照原计划,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日军。

郭宗汾按照原定计划出动,没想到遭到团城口方向的打击,郭宗汾一开始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没接到消息高桂滋失守的消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问才知道,日军从团城口已经撕开了口子,各处阵地相继失守,郭宗汾部没办法,只好就地转入防御。

在平型关东侧埋伏的八路军也很纳闷,因为已经到点了,晋绥军怎么还不出动。可晋绥军当时已经是自顾不暇了。

9月25日上午7时,日军辎重部队从灵丘方向开了过来,他们是给三浦敏事送补给来的。

至此,平型关战役已经彻底走了样。

本来,一开始计划的平型关战役,是以晋绥军为主角,中央军包括八路军只是配合,可随着平型关被突破,晋绥军自保尚且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余力发动反攻,这么一来,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八路军就只能孤独的在平型关外御敌,就连原定配合八路军打伏击的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也没有投入战斗。

可整个平型关战役,八路军打得很顽强,即便是在晋绥军事先未出动的前提下,八路军仍然打出了彩。

杨成武的独立团,不仅挡住了从涞源开出来的日军第九旅团,还仅凭借1700余人的队伍发动反攻,追歼50余里,收复了涞源。

有意思的是,一直打到最后,杨成武手里还有五个连的预备队没用上。

平型关伏击中,115师主力不仅吃掉了日军辎重部队,还吃掉了增援的第21旅团第三大队一部分,并攻入日军设在东泡池的指挥部,日本指挥官三浦敏事不得不率部仓皇逃窜。

八路军在日军指挥部缴获一张军事地图,根据辨认,这张图上标注了日军整个华北作战计划以及标识目的,应该只有日军高级指挥部才能够拥有。

可见三浦敏事逃的实在太匆忙,就连从墙上取下地图的时间都来不及。

整个平型关战役,八路军115师整个将兵力用到了极致,反攻东泡池时,八路军只投入了不到两个团约4000人,而三浦敏事六个步炮大队,怎样算人数也该在3000—4000人之间,按照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大队的火力堪比我军一个师来看,这场战斗打得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如果不是因为八路军重火力武器太少,相信林彪很愿意去接着再打团城口,这样一来,三浦敏事全军一个也跑不了,如果晋绥军能够整合实力再战,收复团城口,巩固平型关一线,整个山西的抗战局势未必会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