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张闻天,带有书生气的革命者

2024-07-31历史

前言

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从毛泽东开始往后,是大家都熟悉的。 但毛泽东之前,可能就会有点记不全,所以我们先来整理一下。

第一任是 陈独秀 ,时间是从1921年建党到1927年的「八七」会议,共6年。

第二任是 瞿秋白 ,从八七会议到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共1年。

第三任是 向忠发 ,从六届一中全会到1931年被捕后遭到杀害,共3年。

第四任是 博古 (秦邦宪),从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共1年。

向忠发和博古之间的这段时期有点复杂,得稍微解释一下。

向忠发被捕前,是和周恩来住在一起的,所以在他被捕并叛变后,周恩来不得不彻底地隐蔽了起来,完全无法开展工作。而代理总书记一职的是王明(陈绍禹)。但仅过了三个月,王明就申请离开了上海,赴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所以有些文章会把王明列为第四任。

但主流的观点并不承认这一点,比如在王树增的【长征】中,就把1931年至1933年的中共总负责人列为「空缺」。

这段时间的实际领导人是博古,因为王明在1931年9月离开上海后,中共成立了 「临时中央政治局」 ,有9名委员,博古是总负责人。其他委员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包括有:张闻天、陈云、刘少奇。

好了,本文的主人公登场了。 张闻天 ,遵义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如果按照毛泽东正式成为我党一把手的1945年七届一中全会来计算的话,张闻天的「第五任」有10年之久。

而且,在解放前的这六任最高领导人中,最终走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只有毛泽东和张闻天。

陈独秀于1942年病逝;瞿秋白于1935年被捕牺牲;向忠发于1931年被捕叛变后被杀;博古于1946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那架飞机上还有名将叶挺,以及周恩来在重庆谈判时的得力助手王若飞。

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苦难是其他国家都没法比的,六任最高领导,走到最后见证胜利的就只有两人。

也许正因为这样,张闻天反而成为了其中最具「陌生感」的一位。陈独秀的「标签」是建党;瞿秋白深入人心的形象是唱着国际歌慷慨就义;向忠发的名字在顾顺章叛变事件中一定会被提起;博古和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绑定」在了一起,是遵义会议中被批判的目标。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

瞿秋白慷慨就义

那张闻天呢?从影视作品的「曝光率」来看,最有名的是在遵义会议前,由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

但其实, 张闻天是遵义会议的第一主角。

一篇文章写不尽张闻天的故事,本文主体是张闻天和遵义会议的关系。

套用一下3W理论,下文将分成三部分:

What(是什么): 张闻天是怎样一个人。

Why(为什么):张闻天为什么支持毛泽东。

How(如何):张闻天是如何在遵义会议上实现目标的。

张闻天是怎样的人

张闻天和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 中央队三人团 」并不是一个正式机构。因为当时党和红军的首脑机关简称「总部」,领导是「最高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所以为了加以区分,又因为张闻天三人行军于中央纵队中,所以称为「中央队三人团」。

这个「三人团」不是在长征路上偶然形成的,而是有意为之。当时博古曾打算将他们三人分散到各个军团中去,但毛泽东和张闻天都表示了反对。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

那时的毛泽东备受冷落,他在 宁都会议 后被剥夺了红军的指挥权。长征开始前,他还写信给中央,申请留在苏区坚持战斗。后来周恩来和他谈了一夜,毛泽东才改变了决定。很可惜,没有任何人知道那场影响中国命运的谈话具体说了什么。

毛泽东那时需要支持者。

张闻天和王稼祥都是 莫斯科中山大学 第一期的学员,入读时间是1925年冬。毕业后,两人又于1928年进入了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继续深造,当时旅莫学生中有 「四大教授」 之称,即指:张闻天、王稼祥、沈泽民、郭绍棠。

张闻天是怎样一个人呢?百度百科里总结的是: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中成绩卓著的领导人之一。

也就是革命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俗称 「学者」+「老师」 ,这是张闻天的底色。

很多人不知道,张闻天是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人之一,相关文章发表于1919年8月。比李大钊主编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还要早一个月。

张闻天虽然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很早,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要到6年后的五卅运动,也就是 1925年6月 。那这段时间里,张闻天在干什么呢?

1919年12月,张闻天加入了由李大钊发起的 「少年中国学会」 南京分会。在学会的「终身志业调查表」上,张闻天在「欲终身从事之事业」这一栏填写的是「精神运动」,而「前来维持终身生活之方法」是「译著」。

在随后的几年里,张闻天的工作和生活轨迹,即遵循着这一事业追求。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标准的知识分子的成长路径:

1920年赴日本留学半年;

1921年进入中华书局工作;

1922年赴美参与创办【大同报】,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勤工俭学;

1924年初回到中华书局工作;

10月赴重庆,先后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和川东师范任教。

这份「简历」中的身份,就是前面提到的,「学者」+「老师」。

但在这段时间里,张闻天身边的共产党人是相当多的,而且名气都不小。

1921年7月1日至4日,张闻天出席了「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大会,与会代表里有一个从北京来的,名字叫 刘仁静 。刘仁静离开南京后就去了上海,参加了中共一大。

电影【1921】

这里插一句,李大钊委托刘仁静出席上海的中共一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本来就要去南京。

张闻天赴日留学,随行的是 沈泽民 。他和张闻天同岁(1900年出生),两人是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同学,并且是很好的朋友。

沈泽民牺牲得很早(1933年),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当时第二大苏区: 鄂豫皖苏区 的省委书记。沈泽民有个哥哥大家都熟悉: 沈雁冰 ,笔名是茅盾。

1921年张闻天进入中华书局工作时,有个同事也是一大代表,名字叫 李达

张闻天在重庆期间,他的言论和文章引起了军阀当局的不满,这时候同他并肩作战的,是中共在四川的两位领导人 萧楚女 杨闇公 。这两位都牺牲于1927年,都在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杨闇公本名杨尚述(尚达),闇公是字,他有个弟弟叫 杨尚昆 ,198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张闻天和杨尚昆也是好友,两人一起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1931年结伴回到中国。

为什么支持毛泽东

张闻天和杨尚昆到达上海的时间是1931年2月,看过【 周恩来的1931年1月 】这篇文章的朋友应该记得,这是中共的一个「多事之春」。

张闻天对接上党中央后,正值好朋友沈泽民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于是,张闻天就接任了沈泽民的宣传部长一职。

到任才两个月,张闻天就经历了顾顺章叛变事件。因为他是「新面孔」,处境相对安全,所以就接管了中央特科的秘密电台,保障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通讯联系没有因叛变事件而中断。

9月,张闻天成为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且是常委之一。

1932年底,鉴于中央机关已很难在上海继续立足,共产国际做出了将整个中共「临时中央」迁往江西苏区的决定。

1933年初,张闻天、博古、陈云等先后抵达瑞金。 33岁的张闻天遇到了四十而立的毛泽东。

张闻天为什么会选择支持毛泽东呢?如果仅从电视剧的概述性剧情去了解,会有一种「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说服了张闻天」的错觉。

其实张闻天的转变,以及他和毛泽东之间的深入沟通,始于长征开始之前。

张闻天和博古之间,存在着政治理念上的分歧。

集中体现,就是 「福建事变」 。当时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联共、反蒋、抗日」,但博古没有听取张闻天「进行上层统一战线」的主张,红军未能策应十九路军。这不仅导致了福建事变失败,红军也因此丧失了一次突破第五次「围剿」的绝好机会。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剧情, 李济深 对原十九路军军长 蔡廷锴 (黎明扮演)说:「当初在福建,相约一道反蒋,可他们变了卦。」蔡廷锴答复道:「福建的事情已经过去数年了,再说,那是博古,不是毛泽东」。他们讲的就是「福建事变」。

福建事变后,张闻天受到了博古的排挤,他虽然还是中央书记处成员(即中央政治局常委),但具体的工作是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

这是博古的「一石二鸟」之计,因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央政府主席是毛泽东,张闻天的「人民委员会主席」类似于「总理」。

所以从1934年2月开始,张闻天和毛泽东就在一起办公了,而且住的院子也紧紧相邻。

博古没有想到的是,「毛洛」之间没有争斗,反而合作得很顺畅。张闻天在很多问题上都会请教毛泽东,特别是毛泽东之前负责的经济工作,张闻天基本不插手。

正是在这段时期,「毛洛」二人建立起了 战友般的关系 。「战友」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人感情上的接近,二是政治思想和军事观点上的统一。

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简单来说就是 「实事求是」 这四个字。

有些人积累的只是教条化的知识,而有些人提升的是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张闻天就是后者,实事求是源于他的文人底色。

张闻天明白,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思考与实践,过去是对的,未来也极有可能是对的。所以他选择尊重事实。

张闻天与遵义会议

张闻天是如何成为遵义会议「第一主角」的呢? 看完如下的记述您就明白了。

首先要了解的一点是,遵义会议不是一蹴而就的,前面有一系列的「准备会议」。

12月11日,通道会议

红军在11月底血战湘江,损失惨重。 暂时摆脱追敌后,博古和李德在2月9日发 出了「总的前进方向不得改变」的命令,这就意味着要继续往蒋介石布置好的「口袋」里钻。

于是红军就在湘西的 通道县 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向贵州进军的建议。这个方案本就是「中央队三人团」商量的结果,所以张闻天和王稼祥当然坚决支持,然后周恩来也同意了,最后就是多数人赞成而通过。

这就是 「通道转兵」

12月18日,黎平会议

通道在湖南,黎平在贵州,周恩来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

这个会主要就是毛泽东、张闻天和博古、李德之间的激烈争论。通道会议是一次紧急会议,决议带有一定的临时性,所以博古、李德仍坚持红军应该去湘西。

但最终,黎平会议决定在「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12月20日,桔林会谈

「桔林会谈」发生在黄平的一片桔林里,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但主人公里肯定有张闻天和王稼祥。

在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中,桔林会谈里有四个人: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和彭德怀。

这里摘抄一段【张闻天的非常之路】(程中原著)中的描述:

12月20日,军委纵队到达黄平。 在一片茂密的桔林里,张闻天和王稼祥的担架放下来休息。 …他们两人头靠头躺着,议论当前的形势,都忧心忡忡。 王问张,红军最后的目标,中央定在什么地方。 张说,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 又说,这仗这样打看起来不行,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毛泽东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有办法。 王稼祥当天晚上就将张的想法打电话告诉彭德怀,然后又告诉毛泽东。 这消息在刘伯承等几位将领中一传,大家都赞成要开个会,让毛泽东出来指挥。

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

猴场会议做出了强渡乌江,向遵义进军的决定。 并且再一次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

在会后的行军路上,李德对红军的指挥权被停止。

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参会的不仅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

还有三个人,不具备上述身份,但也列席了会议。第一个是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第二个是李德的翻译伍修权,第三个是 邓小平

邓小平列席会议的身份是【红星报】主编,并在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这是邓小平重返中共领导层的一个开端。从这个角度来看,遵义会议的影响之深远,超过我们的一般想象。

会议的详细过程就不介绍了,简单梳理一下会议第一天的发言顺序:

首先是博古做了「总报告」,然后是周恩来的「副报告」。

第三个发言的就是张闻天,他做了反对中央领导单纯防御军事路线的报告,被称为「反报告」。

接下来是毛泽东长达一个小时的发言,王树增在【长征】中说「毛泽东讲的实际上是一堂军事启蒙课」。也就是 张闻天指出了以前错在哪里,而毛泽东接着说以后该怎么办

第五个发言的是王稼祥,很简短,只表达了两个意思:支持毛泽东的观点;建议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

从王稼祥提出「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到会议决定「毛泽东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的过程,就不详述了。

这里只为了说明一点,在遵义会议上起到 「承上启下」 作用的关键人物,就是张闻天。而在20多天后写成 【遵义会议决议】 的,也是张闻天。

张闻天还在会议上被推选为党中央的总负责人,但他再三推辞,于是暂时搁置。到了一渡赤水后的扎西会议,博古正式将中央领导权交接给了张闻天。

电视剧【数风流人物】

张闻天成为党的一把手,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当时的中央书记处(常委)只有四人,顺序是: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留在了苏区),所以客观上就应该是张闻天接替博古。

二是因为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电报联络已完全中断,那么,「即使将来共产国际过问,张闻天的资历也完全可以抵挡可能出现的质疑。」

最后说明一下,张闻天担任「一把手」并没有十年之久,他从 1938年9月 后就不再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了。

张闻天在那个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推举毛泽东为中央总书记,但毛泽东不主张这样安排。虽然张闻天尊重了毛泽东的意见,但会后还是主动将工作转移给了毛泽东,然后负责起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宣传和干部教育。

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

前排: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

后排: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转到了外交部门工作,曾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

写完这篇文章,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张闻天,值得被怀念。

他逝世于1976年7月1日,那一天,是党的生日,那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