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朝鲜战争,像是斯大林下的一盘大棋,可结果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2024-04-10历史

打开历史卷轴,看看70年前的那场战争,依然可以让人沉思良久。

大国间的博弈,战场上的硝烟,美国总统和司令的矛盾,一个个矛盾和冲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仿佛一切都是写好的一个剧本。

而在前期,推动这个剧本发展的,却是暗处的大国苏联。斯大林用他那鹰一样的眼睛,观察着战事的发展,时而激动,时而若有所思......

看斯大林做的一切,朝鲜战争就像是斯大林下的一盘大棋,只是他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1、朝鲜战争之前的布局

二战,从人员损失来看,苏联付出最多。一个人付出过多时,总是希望有更多补偿,国家也一样。

二战走向结束的时候,在1945年的2月,一个非常著名的会议召开了,地点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这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角有三个: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

从内容来看,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

抛却联合国问题,其实,他们聊的就是如何进行「利益分配」的问题。

其中,对于德国,他们计划采取「肢解」的方式,有美、英、苏、法四国共同进入,分区占领和管理。(由此形成了后来的东德和西德)

远东问题主要是两内容:

一、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三个月内,苏联要发起对日本的战争。

二、苏联的补偿是:

1、让外蒙古维持现状(不被中国重新控制)。

2、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重新交到苏联手中。

3、大连这个深水良港国际化,苏联可以租用旅顺港做为海军基地。

4、苏联和中国共同享有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经营权。

5、日本控制的千岛群岛全交给苏联。

讽刺的是,外蒙古的 处理方式也好,制定的一些关于东北的政策也好,竟然没有中国的参与。这是轻视,也是极度小看。拿你家东西,却不和你商量,这和盗抢有何两样?这是欺负人 ,仗着拳头大。

一切正如预料,日本被打溃了,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投降了。

苏联获得了如协议中规定的各种好处,而关于朝鲜半岛,苏联和美国最终以北纬38度线为界,各自扶持一方区域。

苏联本来有意控制整个朝鲜,也有意进入日本的北海道,但在美国的警告下,没敢越雷池半步。美国控制了日本,再加上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南边,「对马海峡」控制在了美国人手中,这让苏联稍有被动,并不满意这个结果。

后来,在苏联的胁迫下,外蒙古从蒋氏父子手中独立出去了。而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开始疏远毛主席等人,理由很简单,一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更强大,二是蒋氏父子好控制。

其后的发展中,在美国的支持下,韩国建立了;在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建国了。而让斯大林等人意外的是,弱势的解放军干翻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新中国得以建立。

新中国的建立,是个变数,超出了苏联的预料。

于是,苏联和新中国关系重归于好,而在1950年的2月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定中东铁路、大连国际港等的管理权在1952年末前交回中国。

一切事情的发生,源于新中国的崛起。但是,斯大林等人对于新中国的崛起有着隐隐不安,毕竟,邻居崛起,地缘风险增加。

2、开局先声夺人。

从四十年代末开始,斯大林就开始布局了。

从1948年朝鲜建国开始,斯大林对于朝鲜的金一星就加大了支持,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有朝一日,金一星统一朝鲜半岛,如此,苏联可以软性控制朝鲜半岛,和美国控制的日本隔海相望,整体态势上不落下风。

在金一星的请求下,在斯大林的提议下,毛主席在1949年7月和1950年的3月,分两次,让解放军中的朝鲜军人回了国,总计4万人左右,占到了朝鲜人民军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为后来的朝鲜战争的发生,奠定了一定基础。

接下来,只等一个机会。

1950年年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讲话,说「韩国并不在美国的整体防御范围之内,朝鲜半岛发生任何冲突,美国都不会轻易介入!」

美国国务卿的演讲很有深意,因为韩国总统李承晚和朝鲜的金一星一样,喊着要统一半岛。美国人的意思是,韩国要统一半岛,美国不插手。至于朝鲜统一半岛,美国人认为没有这个实力。

莫斯科的斯大林对于美国的行为作出了判断,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于是下出了关键的一步棋。

斯大林表态支持朝鲜动手,承诺给予最低折扣的武装供给,将整个朝鲜人民军武装起来。金一星非常高兴,仿佛成功就在眼前。

而斯大林又进行了补充,装备可以提供,但不会参战。

1950年的6月25日,朝鲜战争开始了。美国人完全没有想到,朝鲜人民军会吊打韩国军队,一路平推韩国,世界为之震惊。

这开局,先声夺人,高兴的不仅是金一星,还有斯大林。

2、中局出乎意料

美国人不得已收回了所说的话,喊着要参战,麦克阿瑟就这样来了。同时,美国派了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日夜巡逻于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而介入朝鲜的提案,也上了联合国的案头,安理会准备召开大会。此时,苏联相关人员建议斯大林,派人去安理会投反对票,斯大林拒绝了(苏联解体后,公开了此事)。

斯大林的拒绝,出乎意料,包含着苏联人的小心思。

只要苏联投了弃权票,美国和多国部队就会进入朝鲜半岛。如果有奇迹发生,朝鲜军队抗住了多国部队进攻,并解放了朝鲜半岛。那么,朝鲜和苏联双双受益。

不过,朝鲜是创造不了奇迹的。如果多国部队继续前进,在38线停止,那么回到了起初阶段,对于苏联依然没有任何损失。

如果美国等国继续前进,过了38线,向鸭绿江开进,那么,谁会最着急?中国。

如此一来,中国就会参战,这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和美国等死磕,最后两败俱伤,当然,中国败的概率更高。二是,如果中国败了,会增加对苏联的依赖,苏联可以加大对新中国的控制,并派大部队进入东北大地,就此可以控制了东北,并阻敌于鸭绿江畔。

到时,美国会主动在东北和苏联开战吗?很难,毕竟美国是最怕大面积死人的,美国人「命贵」,一个搞不好总统都得下课。而苏联人最不怕的就是硬拼。

也就是说,朝鲜半岛无论如何发展,苏联都将大概率是获益者。

而实际情况发展的完全出乎了苏联人 的预料。

他们一没有想到朝鲜那么能打,可以将美韩联军逼到釜山,差一点统一了朝鲜半岛。

二没有想到美国麦克阿瑟在仁川港登陆成功,朝鲜瞬间被快速打回原形,没想到会败的那么快。

三没有想到中国的战力如此了得,在没有空军,没有海军,高射炮都不多的情况下,能在一、二、三次战役中一路平推美国和多国部队,让麦克阿瑟在失败中下了课,世界为之震惊!

那一刻起,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斯大林等人的预期。

3、博弈后的结局

「棋局」的发展,超出了斯大林这个布局者。

中国的作战方式、将士们的意志都深深震撼了斯大林,斯大林重新思考整体之态势,让已经承诺的空军支援快速兑现,不过只在鸭绿江附近行动,那一块区域叫做「米格尔走廊」。而对中国的武器提供则是不遗余力,毕竟,那些武器不是无偿提供的,是要给钱的。何乐而不为?

战争的最后结果,斯大林没有看到,他在1953年的3月5日去世了,而在当年的7月27日,停战协定签订了,战争中止了。

对于朝鲜战争的结果,各方仿佛都能接受,只是利益大小不同。

美国人称他们达到了目的,让朝鲜人民军回到了38线。这话没错,可是他们忘了,曾经过了38线,导致了多少美国大兵的牺牲。

朝鲜和韩国,其实都没有获利,影响发展不说,还搭上了大量的生命。而军事分界线还在北纬38度线。真是:辛辛苦苦上千天,还是回到了起跑线。何必!

苏联在这场大博弈中,损失很小,看了一场戏,搭上了一些空军战士的生命,见证了中美两国的消耗。而38线还是军事分界线,苏联没有大的收获。

日本是个绝对的受益方,看了戏,还挣了大钱。

而中国,损失不小,牺牲了19万多战士的生命,但这个付出换来了世界的尊重,让帝国列强不敢小觑。这是中国真正的立国之战。

朝鲜停战谈判

一盘「大棋」,在硝烟过后,完全是另外的一番样子,不断推动形势发展的斯大林,终究没有让「棋局」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