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克农遇国军上校,见面称其同志,周总理批评:他要暴露,你负责

2024-02-07历史

在广西桂林的靖江王府门前,有两条巷子,人们称其为东西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的唐武德年间。

而在一千四百年的风雨中,这里曾居住过很多历史名人,比如清朝大员两广总督曾春煊的家就在这附近,桂系军阀白崇禧的助手马启邦也曾在此居住,而民国的最后一位桂林市长韦瑞霖的故居就在马宅的对面。

同时,这里在革命年代也曾与中国共产党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广西支部的秘密机关就设在魏继昌的故居中。

另外,这里还有著名红色特工谢和庚的家。乍一听谢和庚的名字,我们可能不甚了了,但与其相关联的却是特工之王李克农、国家总理周恩来、桂系军阀白崇禧等等名人。如此,我们就不禁要好奇,谢和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出生书香世家,因和白崇禧是老乡潜伏

1937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因为这一年全面抗战爆发了。而在当年的淞沪抗战中,国民党军队连遭败绩,上海处在沦陷的危机中。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公务机关都纷纷从上海撤离。上海的危机也影响到了与之相隔不远的南京,石头城内一片惶恐景象。

就在这时,李克农和叶剑英出现在了南京城外的防空阵地上,他们此行是去参观阵地的。这本来没有什么,但两人在返回的路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有意无意地靠近他们,并在李克农的面前丢下了一个纸团后离开了。

从事地下工作多年,李克农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捡起地上的纸团打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日本特务要刺杀白总长,务请转告,不可大意。」

这里的白总长就是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他现在是蒋介石的副总参谋长,看来日本人已经盯上他了,而我们的地下同志提前将消息透露了出来。

知悉这一情报,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李克农当然不会怠慢,但这件事处理起来却有些棘手。

因为白崇禧身为国民党的高官,其与八路军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如果由八路军办事处正式通知白崇禧,对方不一定会信,反而可能怀疑八路军。思前想后,李克农准备动用一个暗线,而他就是谢和庚。

这时候的谢和庚在哪里呢?他就在白崇禧的身边,并且是白崇禧的机要秘书。这件事就有意思了,也就是说国民党副总参谋长的机要秘书,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那么,谢和庚作为共产党党员,是怎么潜伏到白崇禧的身边去的呢?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了,白崇禧和谢和庚是老乡,他们都是桂林人,甚至他们的家还都离得不远。

1912年,谢和庚出生在了桂林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前清的秀才。在那个国家危亡的年代成长起来的谢和庚,对于救亡图存有着强烈地愿望。

而谢和庚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还和他的哥哥谢铁民有着很大关系,因为谢铁民在中学时代就参加了革命,后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在1927年的那场白色狂潮中,谢铁民被国民党捕杀。哥哥的死不仅没有吓退谢和庚,反而让他的心里燃起了革命的火焰。

于是,在1933年,谢和庚也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当时的谢和庚本来是在北京大学读书,赶上日军占领热河,并进犯察哈尔。

为了抗击日寇,冯玉祥和吉鸿昌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他们一边与日寇英勇作战,一边号召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受此感召,谢和庚选择了投笔从戎,并就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就这样一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书生,从军路却异常顺利。仅仅入伍三天,谢和庚就被吉鸿昌提拔为上尉,还让他担任司令部教导队教员,其职务一口气连升八级。

但尽管谢和庚的从军路很顺利,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战路却异常坎坷,在日寇和蒋介石的联合针对下,同盟军在当年九月就宣告失败了。

此时,我党这边决定转变斗争策略,继续用地下工作来与国民党作斗争。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挑选一批精明强干的党员战士,让他们打入敌人的内部。

此时,周总理想给军阀白崇禧的身边也安插一个暗桩,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而就在这时,谢和庚走进了周总理的视野。

谢和庚的出现让周总理非常欣喜,因为他太适合了,谢和庚和白崇禧是老乡,他的父亲和白崇禧的岳父家也有交情。而且,谢和庚刚刚参加革命,并不引人注目。

国民党内部向来是任人唯亲,像蒋介石就是非亲不用,作为桂系军阀头子的白崇禧也不遑多让。

而以谢和庚的背景,去投靠白崇禧,相信很容易就能获取他的信任。于是,周总理就找来了谢和庚,询问他愿不愿意参加地下工作。对此,谢和庚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人选确定好了,又该怎么让谢和庚和白崇禧搭上线呢?为此,周总理让冯玉祥写了一封推荐信,然后让谢和庚拿着推荐信去找国民党元老李济深,再由他向白崇禧举荐。

有了两位重要人物的推荐,再加上谢和庚的家世和教育背景,他自然是不出意外地被白崇禧接纳了,白崇禧让他在办公室当了一个秘书。

只不过,到此时谢和庚还没有得到白崇禧的重视,毕竟投靠白崇禧的亲属朋友太多了,白崇禧也只是顺手给年轻人一口饭吃,没拿他当回事。但对于谢和庚来说,这样肯定是不够的,他必须得到白崇禧的充分信任和依赖。

二、站稳脚跟,深得白崇禧信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谢和庚准备拿出点真本事,舞刀弄枪肯定不是谢和庚的长处,白崇禧这边也不缺武夫,但他缺能干的参谋人员。

抓住这一点,谢和庚花费了很多精力,写了一本名为【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概观】的书,为了能够引起白崇禧的重视,谢和庚还拉来了白崇禧的小舅子马仲孚,给他也署了个名。毕竟谢家和马家关系很好,马仲孚也乐意帮这个忙。

此外,谢和庚还花钱请白崇禧的参谋刘斐给自己的书写了篇序文。有了这两个人为自己背书,谢和庚献书的过程就顺利多了,而白崇禧在读完后也是觉得,这个年轻人有两把刷子,做个普通的秘书屈才了。

于是,白崇禧就提拔谢和庚为自己的专属秘书,并给予他出入自己办公室和休息室的权利,谢和庚因此真正成为了白崇禧的心腹。

此后,谢和庚和连续写了两本名为【论美国倾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谈广西的对外贸易】的书。

这下不仅是白崇禧觉得这个年轻人了不得,就连他的铁兄弟李宗仁也发现了谢和庚的价值。

这以后,白崇禧每逢重要的文件,或者要外出演讲,都会交给谢和庚来撰稿,谢和庚成为了他的「御用文人」。

一次,白崇禧要去武昌给很多高级军官做集训演讲,打算从秘书们的文章中选一篇。为了抓住这个机会,谢和庚花了三天的功夫写成了一篇一万余字的初稿。而为了争取不出错,谢和庚还把初稿交给周总理修改润色。

周总理给谢和庚提了不少意见,帮他完善了稿件,而这份稿子最终也从几份待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白崇禧采用。

此后,谢和庚在白崇禧的文人团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几乎可以说是第一笔杆子。

除了在文章上下功夫,谢和庚还在生活上帮了白崇禧一个大忙。白崇禧的岳父意外骨折了,但白崇禧脱不开身去桂林照管,于是他就问谢和庚愿不愿意去。

因为当时白崇禧没法征调好的飞机,仅有的一架能起飞的飞机是用日本零件凑起来的,这样拼凑而来的飞机飞行的风险很高,搞不好要出事。

但谢和庚二话没说就带着一个医生去了桂林,并治好了他岳父的伤。因为这件事,白崇禧对谢和庚很是感激,还硬塞给他两百块大洋。

在白崇禧身边当了四个月秘书,谢和庚凭借着一系列表现成功拿到了第五路军总部的「特别出入证章」。凭借这个出入章,他不但可以在白崇禧的办公室来去自如,李宗仁的办公室他也可以随时出入。

值得一提的是,谢和庚后来给白崇禧做的几个谋划,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抗战初期,为了促成抗战大计,他力劝白崇禧北上南京,并认为这将带来三个好处,一则促成抗战,二则争取民望,三则让桂系打出广西,也能扩张桂系势力。

而谢和庚为此写就的一篇【全民性全国军事总动员纲要】,被白崇禧总结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后来也成为抗战名言。

白崇禧因此对谢和庚大加赞赏,李宗仁也赞叹说:「谢和庚很行!」,并破格授予谢和庚上校军衔。

谢和庚的名声甚至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蒋介石随后派人指示白崇禧,要谢和庚加入国民党。但谢和庚在当时玩了一手瞒天过海,他没把自己的入党申请表格寄出。

另外,为了进一步拉拢谢和庚,白崇禧还把自己的夫人的表妹杜荣介绍给了谢和庚,谢和庚为大局着想,也答应了这门婚事。

此后,作为「自己人」,不仅是白崇禧和李宗仁,国民党上下都对谢和庚有着不错的印象,也很信任他。

正是因为我党在白崇禧身边有着这样一条深受信赖的暗线,李克农等人办起事来要方便不少,那条日本特工要刺杀白崇禧的情报,就由谢和庚转告给了白崇禧。白崇禧得知后,立即调整了保卫部署,把负责的安保的官兵统统换成了自己的亲信。

之后没多久,白崇禧的住处清凉寺别墅果真被刺客袭击,虽然刺客跑了,但白崇禧毕竟保住了命。

事后,白崇禧对共产党方面的及时通禀很是感激,还专门给李克农写了感谢信。而因为李克农是在明面上把事情告知给谢和庚的,白崇禧也就不会怀疑谢和庚。

三、偶遇李克农,被称同志

但就在谢和庚的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李克农的一个差错,却险些酿成大祸。本来,作为高级特工,谢和庚是直接受李克农和周总理的领导,此外再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

在1939年的初春时节,李克农到桂林的一家酒店会见两位影视明星——王莹和金山,她们都是应白崇禧之邀,特意来桂林进行抗战慰问演出的,而李克农又为她们联系到了去南洋的抗日义演机会,因此特地来道喜。

一进门,李克农看到除了金山和王莹,谢和庚也在,他不禁兴奋地说了一句:「谢同志,想不到在这里能遇到你。」

话一出口,李克农就后悔了,而谢和庚的脸色也为之一变,但又很快恢复过来。同志是共产党的习惯称呼,在这种情况下叫这种称呼,这不是等于自报家门嘛。

李克农当即看向两位演员,脸上的笑容有些尴尬,毕竟以他这种老资历的特工,犯这样的错误实在不应该。

但幸好金山和王莹都是秘密党员,所以也不存在暴露的问题,金山和王莹在心下了然后也是会心一笑。李克农也赶紧补救说:「请二位务必保密!」

这下,大家相视一笑,原来在座的都是自己人。谢和庚本来是替白崇禧来搞联络的,开始还很局促,但既然大家都是同志,互相之间的距离也就拉近了,说起话来就没那么生分了。而一旁的王莹,更是因此对谢和庚产生了些许好感。

事后,李克农给周总理写了一份报告,在说明桂林统战工作进展的同时,也把这件事写了进去,以坦白自己的错误,接受处分。

周总理在看到报告后,本来很高兴,等到他翻看到第三页,一时间竟然拍案而起,他怒气冲冲地说:「这个李克农,办事太不认真了!」

周总理还为此专门给李克农拍了份电报,质问他:「谢和庚同志要是暴露了,你拿什么负责?」

大家不要因为事情圆满解决,就觉得周总理过于谨慎了,毕竟谍战工作就是要一丝不苟,否则就是人命关天,更会耽误大事。

不过,恰恰是因为这个疏忽,却促成了一段情缘。王莹在此后经常与谢和庚保持联系,二人一来二去之间擦出了情感的火花。

四、爱情受质疑,留学归国后终成夫妻

或许大家会说,谢和庚不是和白崇禧夫人的表妹杜荣成婚了吗?怎么还和别人谈恋爱。没错,谢和庚确实和杜荣成婚了,还生下了一个孩子。但仅仅过了一年,两人就因为感情问题而分居了。

而在谢和庚与王莹爆出情感传闻后,还惹来了一阵非议。以郭沫若、田汉等人为代表,他们批评王莹委身国民党鹰犬,甘愿给军阀做小,简直是自甘堕落,因而极力反对这段感情。

至于桂系那边,也有人说王莹在用美人计,妄图魅惑国民党高官,何况还是一个有妇之夫,他们也很反对。

郭沫若等人那边,是周总理出面,劝大家不要干涉别人的私事。而桂系那边,白崇禧倒是不觉得有伤面子,反倒还很理解谢和庚身处包办婚姻的难处,所以从不干涉他们二人的事情。于是,两人的感情就继续了下去。

1941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共双方都准备往美国派遣留学生。国民党这边选中了谢和庚,而我党这边也选中了王莹。这下好了,去了美国就没人会再说他们的不是了,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谈恋爱了。

周总理在他们临行前,还秘密会见过谢和庚,并对他说:「你们恋爱,完全正当,到美国后希望你们互相学习,真诚相爱。」

到了美国后,谢和庚进入了美国世界事务学院和费城州立大学学习,而王莹则是去了贝满学院和耶鲁大学。在毕业之后,谢和庚到【纽约新报】工作,而王莹去了世界青年学生代表大会。

他们两人在读书的时候一直保持了联系,互相关怀的同时也互相勉励,在工作后,又一起为抗日做宣传。王莹曾组建中国剧团,在美国进行巡回演出,也曾到处做抗日演讲。

至于王莹演讲用的稿子,正是谢和庚一手撰写的。他们的活动搞得很好,还因此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及其夫人的接见与赞许。

等到抗战打赢了,谢和庚和王莹也没有立即回国,他们继续留在了美国。不过,由于没有和杜荣离婚,此时他们的相处一直是以未婚夫妇的身份进行的。

谢和庚也一直没有和王莹同居,每天晚上十点准时回自己的公寓。因为这一点,那位十分保守的美国房东太太还非常赞赏谢和庚。

直到1950年,谢和庚的姐姐寄来了杜荣的离婚协议书,两人就此正式宣布离婚。终于,经历了十年爱情长跑的两人终于结为了夫妻。

那时候,新中国都已经成立了,眼看自己奋斗半生的事业得以成功,谢和庚夫妇都十分兴奋,他们只想立即回到他们热爱的祖国,但是美国这边却不愿意放他们走。双方拉锯扯皮了近四年,最后他们共产党的身份暴露了。

五十年代初的美国,杜鲁门抛出「杜鲁门主义」。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又兴起了「麦卡锡主义」,大量美国公务人员被指责「通共」,因而受到连累。

这帮人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又怎么会放过已经确定是共产党的中国人呢?因此,谢和庚夫妇被关进了监狱中。

美国人希望他们放弃回国的念头,而加入美国国籍,但遭到两人的严词拒绝,他们也就一直未能出狱。

这时,远在大洋彼岸的周总理并没有忘记为革命做出贡献的谢和庚夫妇,他主动联系了美国,愿意用朝鲜战争中俘虏的美国士兵来交换他们,美国同意了。

于是,在1954年的年末,通过与十四名美军战俘做交换,谢和庚夫妇和其他十二位留学生一起回到了已经阔别十三年的故国。

在次年的元旦当天,周总理和董必武等人专门为他们准备了酒宴以接风洗尘。席间,董必武动情地说:「你们夫妇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你们的使命,对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席话说毕,谢和庚与妻子不禁流下了两行热泪。此后,谢和庚被安排到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编辑室担任高级编辑和欧美组组长,后来又去了外交部工作。

王莹则到北京电影片厂做了一名编剧,并当起了作家,她与老舍、赛珍珠、曹禺等知名作家都有着匪浅的交情。

再后来,相爱一生的两个人中,王莹在1974年最先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一岁。深爱妻子的谢和庚满怀悲痛地将妻子埋在了西山脚下,与马连良、梅兰芳等艺术家同枕一片山水。

而迟迟无法走出爱妻亡故阴影的谢和庚请人雕了两块墓碑,一块立在西山,一块放在卧室,就好像妻子从未离开他。

到2006年,九十四岁高龄的谢和庚也离开了人世,他的遗体被合葬在了王莹的身边。曾是同床人,今亦共穴眠,西山碧云寺下的石头冢成为一段伟大爱情的最后见证。

结语

和很多地下工作者一样,谢和庚的故事也是颇具传奇色彩。从一个投笔从戎的书生,成为潜伏在国民党高官身边的特工,这样的人生转变很奇幻,也很精彩。

而究其根本,让一个书生甘愿冒着这样巨大的风险从事特工工作,其心中对国家热爱之深沉以及对革命事业之忠诚都是无比坚定的。

身为地下工作者,往往都是籍籍无名的,他们不像明面上的战士一样可以被人熟知。正因如此,这种奉献精神才更加伟大,这样的志士,才值得被人们敬重。

与谢和庚的人生经历同样引人侧目的是他的爱情故事。为了工作,他接受了军阀的包办婚姻。而后尽管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却始终坚持自己道德上的信念。

这份自觉,在人世中是颇为罕见的,也足见其精神力量之强大。也恰恰是由于这一点,谢和庚才会始终坚守着对王莹的感情,直到生命枯萎。因而,在生命的丰度上,谢和庚是一个值得被赞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