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打了胜仗,陈毅为何痛骂三个纵队司令?十里之差,谬之千里

2024-02-02历史

在黄桥战役中,陈毅领导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然而,尽管取得了胜利,陈毅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相反,他把司令员骂了一顿。

这是为什么呢? 陈毅并没有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这次胜利来之不易,是全体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他把司令员骂了一顿,是因为他发现,在战斗过程中,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

他认为,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因此,陈毅的这种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他对胜利的执着追求和对完美的追求。

他的行为,启示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完美,才能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

黄桥战役,抗日战争中的转折点。在抗日战争的压力下,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然而,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国民党态度转变,从积极抗日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为消灭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华中策划反共事件。黄桥战役,是国共两党抗敌斗争的重要一环。

面对国民党步步紧逼,共产党希望通过「向苏北发展」摆脱困难局面。作为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的陈毅,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指令,于1939年率领部队从苏南挺进苏北。

为何选择苏北?因为苏北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新四军和八路军的重要纽带。这里资源丰富,盛产粮食和棉花等作物,自战争开始就成为敌军、伪军、顽固派的必争之地。

陈毅在进军苏北之前,对当地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他坚信要取得胜利,必须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在苏北地区,有三股主要的力量,它们分别是:第一支、第二支和第三支。

在这一系列势力中,韩德勤是坚决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当年夏天甚至还杀害了共产党游击队,是首要打击的目标。

相比之下,「二李」实力派因为被韩德勤排挤,成为中间势力,是共产党计划拉拢的对象。因此,陈毅经过深入分析当前局势,制定了「击败敌手、联合李派、孤立韩派」的策略。

陈毅为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做了大量政治工作,希望打开北进通道。他三次派人到泰州与二李会面,表示新四军团结抗战的诚意,还赠送了礼物。

陈毅告诉二李,由于苏南的压力,新四军不得不移师苏北。虽然二李口头答应在一定情况下帮助新四军,但是韩德勤却煽动二李围攻新四军,利用二李对蒋介石顽固派压力的畏惧和对新四军在江北发展的疑惧心理。

1940年5月17日,二李向驻扎在郭村的新四军下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三天内离开郭村,并在顽军的协助下,集结了两万人马,对新四军发起了攻击。

新四军被迫反击,在激战了七天后,成功击败了二李的部队。

为了争取二李的和解,陈毅指示新四军主动放弃郭村,并在即将取得泰州城的情况下,收兵在泰州城郊,以此表明新四军并无侵犯二李的意图,表现了大局为重的精神。

同时,陈毅不仅派代表说明新四军的立场,还亲自前往与二李进行沟通,再次重申抗战的立场,并建议二李迅速停止战斗。

陈毅的策略智慧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以退为进,使得新四军能够团结更多的朋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他也成功争取了二李的独立,为后来孤立韩德勤,进行黄桥决战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这次战争,不仅让二李深感感动,表示会保持中立,对新四军充满感激和敬佩,也让陈毅的智谋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黄桥是一个关键的战略地点,位于多县的中心地带。何克谦部队是国民党顽军在黄桥地区的驻军,韩德勤在得知新四军即将进攻黄桥的消息后,命令何克谦和陈泰运部队进行南北夹击,以消灭新四军。

新四军对待这两支部队采用了不同的策略。陈泰运部队与韩德勤之间存在矛盾,因此新四军采取了争取的方针。在打击陈泰运部队后,新四军释放了全部俘虏,发放了武器,并告知他不要制造摩擦,而应积极抗日。

陈泰运对新四军的做法深感感动,表示愿意与新四军合作共同抗战。

何克谦是反共顽固派,新四军决定对他进行清除。于是,在7月29日,新四军成功地将其全部歼灭,解放了黄桥。

解放黄桥后,新四军进一步争取中间人士,派遣干部组成工作队和服务团,与地方党组织一起发动和武装群众,建立地方势力。

对于顽固派韩德勤,陈毅尽全力争取与其合作共同抗日,提出了「救国有份,抗战有地」的要求,表达了想要共同抗战的强烈愿望。

韩德勤一意孤行,决定将反共不抗日进行到底,而陈毅则决定将计就计,以退为进。他派出部队在黄桥后的古溪设下埋伏,再将附近埋伏的国民党军队引入埋伏圈,准备一举歼灭。

经过深思熟虑,陈毅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并向部队下达了命令。他的决策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他明白,只有通过正确的策略和战术,才能在战斗中获得胜利。

韩德勤自以为计,却不知自己已被陈毅设下陷阱。在黄桥战役中,新四军成功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这次战斗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陈毅的决策和指挥,为新四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次战役之前,我们的战士们一直压抑着,没有真正发挥过实力。在这次,他们都想一展身手,把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可是,正因为这种期待,粟裕、叶飞和其他指导员都激动不已,以至于在敌军还没到达距离时,就提前发起了攻击。

陈毅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主力部队消灭了国民党的先头部队,但他的主要目标:韩德勤,已经在周围部队的掩护下逃跑了。

虽然新四军后面立即追了出去,但已经无法追上韩德勤了。知道这个消息后,陈毅暴跳如雷,在后面的会议上,他严厉地责备了这次行动的司令员。

司令员们在受到陈毅的责骂后,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默默地低下了头,对陈毅战术上的完美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场战役虽然不完美,但它给我军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一次重要的歼灭敌军主力的机会失去了,这使得之后消灭韩军主力变得更加困难。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成功地消灭了国民党的两个团,这使得老百姓都感到十分高兴。为了缓解粮食压力和解救百姓困境,我们在9月13日攻占了姜堰。

在韩德勤出师不利之后,他非常愤怒,并悬赏十万元来捉拿陈毅。蒋介石也发电报,命令我军必须在苏北地区被消灭。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军委的毛泽东发电报,指示新四军必须坚持自卫立场,明确敌我力量,做好坚持半个月的作战准备,等待八路军的增援。

但是,陈毅在深入研究了苏北的情况之后,决定独立对抗韩德勤,准备运用计谋来逐步孤立韩军。随后,新四军大力开展了政治攻势,向中间人士表明新四军团结抗战的主张,并表示愿意和解。

中间人士纷纷出面劝韩德勤和解,但他坚持要求新四军必须首先退出姜堰,才能表现出合作的诚意。

新四军深谙韩德勤的企图,欲将我军置于被动,但我军为揭露其虚伪面目,依然决定退出姜堰,从而掌握了主动权。

我军撤离姜堰后,韩德勤得寸进尺,竟要求我军必须退出黄桥,开回江南,这一要求离谱至极。各界中立人士得知后,纷纷谴责韩德勤的不实之辞,其顽固不化的反共反抗日立场暴露无遗。

各界民众开始将救国的希望寄托于共产党,韩德勤部队也因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在陈毅的精心策划下,韩德勤的阴谋终将败露。

在我军撤离姜堰后,韩德勤便违背誓言,急不可待地集结三万兵力,企图一鼓作气,在黄桥地区将新四军全歼。然而,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陈毅、粟裕并未退缩,他们周密部署,决定以黄桥为中心,引敌深入。

新四军的部署是,第三纵队守在黄桥,第一、第二纵队隐蔽于两侧,成功将敌军诱入黄桥阵地前沿后,立即全军出击,一举将韩部全歼。

10月1日,韩军在无后续部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我军第一纵队逐步拉近距离,逐步引诱敌人深入。4日,韩顽军被我军诱入,经过守军的顽强反击,受到了重大损失。

当第二纵队成功切断韩顽军的撤退路线后,一二纵队联手实施包抄,成功将韩顽军包围,这一意外的行动,使韩顽军深感震惊。

6日,新四军乘胜追击,发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勇精神,同时实施宣传「缴枪不杀」和优待俘虏的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军纷纷投降。

韩德勤发现局势已无法挽回,绝望地向兴化方向逃走,黄桥决战宣告结束。我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不仅因为陈毅采取了孤立敌军的策略,更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新四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决战期间,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工会组织工人修筑工事,在黄桥战斗中,群众们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新四军提供支持,许多人家制作食物运往前线,确保新四军的粮食供应。

尽管在黄桥战争初期,陈毅领导的新四军因为轻率而遭受了一些挫败,但是正是这场战役让战士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从中吸取了教训,最终在黄桥决战中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