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88年西花厅海棠盛开,邓颖超想起周总理:看花的人已经走了

2024-04-22历史

1988年4月,在北京市 中南海西花厅的大院中,十余棵海棠竞相开放,在春风中摇曳着身姿。院子里宛若一片红霞,鲜艳妍丽。

海棠树旁,一位老人孤独的站在那里。她痴痴的望着盛开的海棠出了神,似乎在透过它们看着另外一样东西。

许久,老人才缓缓的移动了脚步。她走到一棵海棠树下,轻轻地拾起地面上掉落的海棠花,自言自语的说道:

「恩来,你看,你最喜欢的海棠我给你照料的很好。只是你这位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

那么,院中这位看花的老人和周总理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因公得病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病床上的周总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病房中,一位妇人扑倒在周总理的床前,大声的哭泣着。而这位妇人,正是海棠树下看花的老人,也就是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

1967年2月2日,日以继夜操劳政事的周总理被查出了心脏病。当时医生的建议是住院治疗,但是却遭到了周总理的拒绝。他认为,心脏病并不是什么大病,无需住院治疗。

「不行。」陪同周总理前来医院检查的邓颖超立刻就表示反对:

「你这个病,就是因为整日过度操劳才得上的。既然现在医生都提议让你住院了,你就听医生的,住院接受治疗。也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不是很好吗?周同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知道,但是我现在确实不宜待在医院,我还有很多事务没有处理。人民需要我,国家需要我。」周总理反驳邓颖超说。随后,二人就周总理是否应该接受医生的建议发生了争执。

最终,邓颖超还是拗不过周总理,两人达成了协议:周总理可以不住院接受治疗,但是必须配合医生,按时吃药,并定期进行检查。

次日,上班的周总理看见办公室的门上贴着一张大字报,上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注意睡眠,保证休息。」

周总理欣然一笑,他知道这是同事在关心自己。于是,他就提笔在上面回复了另外八个字:「诚恳接受,要看实践。」接着便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同年4月,患有心脏病的周总理在日夜操劳下,症状愈发严重,开始出现了心绞痛和频发室性早搏的症状,每夜必须吸氧才能入睡。

1970年9月5日,周总理被确定心脏已经出现异常。

两年后,在确诊心脏病后的第5年,周总理又被检查出了膀胱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便中带血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但是他仍不顾众人的劝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1973年3月,在邓颖超的强烈要求下,周总理才决定正式向中央请假接受治疗。为了不耽误公事,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报告给毛主席,希望其能够早日安排人员接手自己还没有处理完的事务。

毛主席在收到周总理的报告后,感慨万分,立刻批准了。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周总理在邓颖超的陪伴下,去到了玉泉山的一个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并接受了相关的治疗,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离开医院后,周总理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始终坚持一边工作一边治疗,并将工作放到了第一位。

终于,在长期的劳累下,周总理的病情还是恶化了。1974年3月,周总理被查出癌症复发。同年6月1日,他住进了北京市解放军305医院,接受全面的治疗。

病房中的周总理仍不「老实」,在病床上处理着公务。邓颖超曾经和医院的护士抱怨说:「他把办公室带进了病房里。」

在1974年到1975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周总理带病先后出席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招待会 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会议,并且都做了重要的讲话。

除此之外,他甚至还在病房里接待了外宾。当外宾担心的询问周总理的病情时,他只是十分坦然的告诉外宾: 这是自然法则。

病床上,周总理甚至对医护人员说:他的病在医院待下去已没有多少意思了,可否搬回家去住,医院里还有好多病人,医护人员应该去照顾他们。很多人都被周总理这种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但是只有邓颖超知道,他应该也是想念院中的海棠了。

1976年1月7日晚上,病床上的周总理留下了最后一句话:他这里没有什么事了,医护人员还要去照护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他们……

最后的陪伴

自从1967年周总理被确诊得了心脏病,邓颖超便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照顾他。就这样,整整坚持了十年。

「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是精神抖擞的样子。」

北京解放军305医院的一名护士在事后的采访中,是这么描述邓颖超的。

「周总理当时住在我们的医院,我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邓颖超前辈过来看望周总理。早上很早就过来了,然后就一直待在周总理的病床中,直到很晚才回去。当时我们都劝她,周总理有我们照顾就够了,她老人家也应该注意保重身体。她每次都笑着答应我们,但是第二天却又早早的出现在医院的门口。渐渐地,我发现她越来越消瘦。我想,若不是她自己的年龄也很大了,她一定会选择一直留在医院照顾周总理的吧……」

1967年,在周总理第一次被检查出心脏病时,邓颖超就是否应该住院接受治疗与周总理起了争执。虽然最后没有说服周总理,但是在离开医院后,她每日都监督周总理吃药,定期陪周总理去医院做检查。

1972年5月18日,在从医生的口中得知周总理已经被确诊为膀胱癌之后,邓颖超显得异常平静,她只是默默的低下了头。沉默了许久,她前往了周总理所在的病房。

打开病房门的那一刻,邓颖超发现周总理正在等着自己。

「怎么样,医生有没有告诉你我还能活多久?」周总理笑着问向邓颖超。原本就强压着悲伤的邓颖超在听到周总理的话后,立刻绷不住了,她一边哭着一边朝周总理喊到:

「早就告诉你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非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垮干什么?」

「邓颖超同志,请你注意场合,这里是医院,不要大喊大叫。你也不要哭,有病我们就治。」周总理对邓颖超说。和周总理已经认识了54年的邓颖超,清楚的了解周总理的个性,她知道现在自己再抱怨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为今之计就是配合医院的治疗。

此后,邓颖超的身影就一直往返于305医院和 中南海西花厅之间。

1975年3月26日晚上,邓颖超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了家。此刻又从医院传来一通电话:周总理的病情突然恶化了。年过七旬的邓颖超不顾家人的反对,亲自前往医院。当她来到医院时,才发现周总理已经被送进了手术室。在手术室的门口,还有其他的人正在等候着。

见到邓颖超,众人不禁纷纷前来劝说:「邓前辈,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来了?您放心,医院里面有我们几个就可以了。您应该回去歇息歇息,等一有什么消息,我们一定马上通知您。」

「不,里面现在正在接受治疗的是我的爱人,我必须留在这里。」邓颖超回答说。

几个小时后,周总理终于从手术室里被推出,邓颖超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同年4月的一天,病房中的周总理看向窗外,对邓颖超说:「院子里的那几棵海棠树今年开花了吗?开的美不美?我真的很想再去看看它们。」

邓颖超心头一酸,她也想和周总理再一起欣赏院子中的那几棵海棠啊,但是周总理当时的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下床了。次日,邓颖超便带着几株海棠花来到了周总理的病房。

「恩来,你看,它们长得真的很漂亮。你一定要赶紧好起来,到时候亲自去院子里看看这盛开的海棠。」邓颖超说。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周总理的病房中总是会有几株盛开的海棠花。

1976年1月,在周总理病逝后,邓颖超并没有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整日以泪洗面。她坚强的处理着周总理的后事,甚至告诉医院的医护人员:

「恩来说过,现在对癌症的治疗还没有好办法,他一旦死去,你们要彻底解剖检查一下,好好研究研究,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他很是高兴。你们要支持他的这一行动。」

事后,负责遗体解剖的韩宗琦告诉邓颖超:当他们慢慢将被单掀开,露出总理消瘦的面容和腹部的几处手术刀疤的时候,他们的心里都十分难过,当报告各个主要的脏器都有癌瘤转移的时候,有人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听到这的邓颖超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她明白,这一次,她的爱人是真的离开她了。

美好爱情

1988年4月,在北京市 中南海西花厅的大院中 ,邓颖超望着院子里盛开的海棠,想到的不是别的,正是她和周总理的过往。

1904年2月4日,邓颖超出身在广西省南宁市的一个官吏家庭。在那样动乱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邓颖超三岁时便失去了父亲,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不过好在她的母亲是一个坚强开明的人。在母亲的照顾下,邓颖超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身上也具备着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爱国情怀。

1919年,邓颖超以优异的成绩被天津市的直隶第一女子学院录取。在这一年,爆发了浩浩荡荡的五四运动,北京的学生打起头阵。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全国,传到了16岁的邓颖超的耳中。她毅然决定,自己也要参与这场运动。也就是在这场运动中,她认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周恩来。

此时的周总理刚从日本留学归来,就读于 天津市南开中学。在一次游行中,邓颖超很快便注意到了这个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正在大声呐喊的风度翩翩的少年,一时间就被其吸引。在游行结束后,邓颖超毫不犹豫的来到了这个人的面前。

「你好,我叫邓颖超。」邓颖超对周总理说到。

看到面前的女子,周总理也礼貌的向对方介绍了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人一起参与了大大小小的各项活动。

1921年11月,24岁的周总理认为,要推进中国的革命,还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于是,在这一年中,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前往法国留学的机会。但是当时的邓颖超却无法与他同行。在周总理离开前,两人约定至少每个月要有一次书信往来。随后,便各赴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了。

1923年,时隔一个月,邓颖超又收到了来自法国的信件。只不过,这一次信封里的是一张明信片。在这张明信片上,印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画像。上面写到:希望他们两个人将来,也像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一样,一同被送上断头台。

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是一对革命夫妇,周总理的这张明信片,不仅表明了自己投身于革命的决心,更是挑明了自己对邓颖超的爱慕之情。

很快,邓颖超便回了一封信给周总理,信中表示,自己愿意和他成为第二个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就这样,两人正式确立了恋人关系。

1924年,周总理从法国留学归来。在机场中,他远远的就看见了早已等候多时的邓颖超。当周总理来到邓颖超的面前时,两人只是相视一笑。

1925年8月8日,邓颖超与周总理终于结婚了。婚礼虽然很简陋,但是对于邓颖超来说,已经足够了。婚后,两人并没有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很快便又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中去。

一阵春风吹来,将邓颖超从回忆中拉出。邓颖超看着这满院盛开的海棠,突然起身回到了自己的屋中,提笔写下了【海棠花祭】。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逝世。

今时今日,又值人间芳菲的四月天,南海西花厅大院中的海棠一定又再一次绚丽绽放。

「看花的主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故事却被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所记住。

让我们再次向周总理致敬,向邓颖超前辈致敬,感谢他们为我们的国家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