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朝鲜停战,韩国要求划三九线,彭德怀发怒,拉出喀秋莎歼敌5.3万

2024-08-01历史

1951年7月,当时的抗美援朝战场形势已经出现了转变,美韩联军被我军打的节节败退,美国政府看见局势正在恶化,于是同意了双方开展对话谈判。

在这次谈判中,我方还是提出分界自治,以战前的三八线为界,双方把军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内。但是李承晚政府这时候还是没有看清局势,他提出了三九线为界。

可能大家对于三九线并不是很了解,简单来说就是占领更多的土地,如果按照三九线的画法,那么韩国将会比三八线的画法占到多达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个要求最终使得这场谈判不欢而散,彭德怀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怒骂李承晚得寸进尺,并拉出喀秋莎,万箭齐发一时间前线美韩联军伤亡5.3万人,这才迫使美韩再次回到了谈判桌前。

朝鲜战争是朝鲜和韩国的内战,美国政府迫于在亚洲的利益出兵干预

1950年6月25日,朝鲜发动对韩国的战争,意图是统一朝鲜半岛,论军事力量的话,显然当时是朝鲜要更胜一筹。

朝鲜战争爆发仅仅三天时间,韩国军队就接连败退,一路向南边撤退,当时的韩国领导人李承晚迫不得已也撤离了汉城。

朝鲜人民军也乘势追击,一路把韩国军队感到了釜山附近,眼看着韩国军队是扶不上的阿斗,当时的驻韩美军彻底坐不住了,开始介入了朝鲜战争。

当时驻扎在韩国的是美军的第二十五师接到东京司令部的命令:坚决要守住不撤退。

在美军的支持下,朝韩两军借此展开了拉锯僵持战,可以这么说,当时的局势和我国解放战争的形势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美国政府不介入这场战争的话,那李承晚的军队是必败无疑,下场和蒋介石的国民党一样,不同的是当时我党基本没有海军,国民党才得以撤往台湾这个岛屿,而李承晚将无处可退。

一旦李承晚政权倒台的话,那么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将会受损,这是美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在经过再三考量以后,美国政府开始派出军队接入这场战争。

1950年9月15日,美国政府指定麦克阿瑟作为联合国军的指挥官,从仁川登录韩国,就此正式介入了朝鲜战争。

在以美军主导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以后,朝鲜战场的形势也是急转直下,在美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加持之下,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被切断,没有了后勤保障以后,美韩军队对朝鲜军队进行左右夹击,朝鲜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

之前被占领下来的韩国土地也迅速被美韩联军收复,到了1950年9月28日,联合国军已经夺回了韩国首都汉城,并越过了「三八线」,往朝鲜境内推进。

这时候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被打的节节败退,韩美联军一直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

联合国军在中朝边境进行轰炸,一度越境对我国边境城市攻击,造成国民的伤亡,在我国严正的谴责之下,美国政府依旧没有停止的意思,为了保家卫国,也为了捍卫国家的利益,党中央决定出兵支援朝鲜,于是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彼时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也刚刚成立,国家也是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志愿军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后勤保障上,和美军的差距都非常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和美军进行周旋,那就势必要依靠灵活的战术进行加持,在经过无比困难之下,志愿军终于再次把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外,这期间我军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战斗英雄。

在经过五次战役以后,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站稳了脚跟,并且在三八线上修建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美韩两军在战场上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终于在1951年7月26日,双方坐下来进行了谈判,我方和朝方提出了依然是以三八线为界线,划分南北自治。

但是美国和韩国对其茄并不同意,声称如果还是按三八线进行划分,那这一仗岂不是白打了,况且发动战争是朝鲜在先,韩国想要得到「补偿」,这个「补偿」要求把分界线往朝鲜境内退38公里至68公里,这样子的话韩国起码要比原先多占得1.2万平方公里。

这样的要求中朝双方肯定是不同意,既然达不成和谈,那战争就要持续下去。美军仰仗着自己的飞机大炮随即就对中朝双方代表处进行轰炸。

此举把我军给激怒了,两军对战不斩来使,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即使我国当时武器十分落后,但在武器库里也并非是没有一件像样的武器都拿不出手,其中密集火力最猛的就要数「喀秋莎」火箭炮,这也是我军在抗美援朝中威力最大的武器。

火箭炮的鼻祖「喀秋莎」

已经持续了近三年的俄乌冲突表明,无人机和火箭炮在战场上充当了未来战争风向标的作用,无论是美国的「海马斯」火箭炮还是俄罗斯的「冰雹」火箭炮,在战场上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不得不说火箭炮确实是战场火力支援与覆盖的利器。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火箭炮强国,这一切都源自于苏联的「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被大量用在战场上是二战时期,当时苏联人正是用这款火箭炮对德军进行地毯式的轰炸,这种武器一次过密集发射可以在几分钟时间内向前线阵地倾泄下成百上千枚火箭弹,瞬间就可以把一大片区域给炸平。

因此到了二战末期,德军非常惧怕苏联的这款形式武器,「喀秋莎」因此也一战成名,「喀秋莎」也获得了「斯大林管风琴」的美誉。

我国当然也是对这款武器青睐有加,在1950年下旬,当时我军决定支援朝鲜,并且事前也和苏联政府进行「通气」过后,苏联开始向我国炮兵提供装备,其中威力巨大的「喀秋莎」就是支援清单中的其中一款武器。

装备「喀秋莎」最多的就是我军的炮兵第21师,这个师的主要装备就是该款火箭炮,也可以说是我军威力最大的部队。

由于苏联援助的这批「喀秋莎」来的比较紧急,给第21师的战士们熟悉这款武器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只是对这款装备练习熟悉了不到一个月就匆匆的开赴前线。

美韩联军显然对我军的这支部队的威力是没有提前做好功课,他们并没有觉得一款武器可以对战场环境带来什么巨大的变化,但是不久以后他们的想法就得到了改变,现实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喀秋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

1953年,美国政权易主,艾森豪威尔上台以后对这场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战争持不同意见,他认为不值得为了韩国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结束这场战争。

这也直接体现到了战场上,在朝鲜战场上两方已经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两方之间甚至还达成了停战协议,联合国军的这种态度也直接惹恼了李承晚,他声称:大韩民国必须要把战争持续下去,直到消灭朝鲜为止。

李承晚不断的利用一些小动作企图延缓停战协议的签订,他的这一行动不但引起了美国政府的不满,还激怒了我方,气愤的彭德怀制定了最后的进攻计划,想要彻底的把李承晚给打醒。

面对金城战役,彭德怀希望以此为最后的结束大战,事实也是如此,彭老总可谓是把所哟普可以集中的部队和火力都布置到了金城周边,甚至在火炮数量的对比上都丝毫不输于联合国军,这里面几乎动用了志愿军全部的「喀秋莎」。

在这场大战开始后不到而是分钟的时间里,志愿军就向敌军阵地倾泄了近两千吨的弹药,这不能不说是抗美援朝战役里我军最富裕的一战了,其中「喀秋莎」火箭炮团连续发射了近七十次,不停的支援着志愿军冲锋的队伍。

在炮声停止的片刻,志愿军战士马上就兵分三路突破了李承晚的四个师的前沿阵地,这场战斗从1953年7月13日一直持续到7月27日,我军几乎是倾其所有的对美韩联军进行进攻,在强大的炮兵火力支援下,志愿军最终歼灭敌军5.3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装备。

金城战役无疑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最富裕、火力最猛且最为顺利的一场大战役,志愿军的战士们得益于「喀秋莎」那密集和凶猛的火力压制,是狠狠的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

虽说「喀秋莎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齐射以后再装填的时间较长,而且那个年代的军用卡车的防弹能力也远不及现在,但瑕不掩瑜,正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尝到了「喀秋莎」的甜头,所以在后来的军事发展中,我军对火箭炮这种武器一直青睐有加,国家也是投巨资下大力气的去发展火箭炮。

事实证明,火箭炮这种密集的火力覆盖能力在今天的战场环境中依旧不过时,俄乌冲突双方都大量的使用火箭炮进行火力覆盖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资料:

【上甘岭战役中的「喀秋莎」:「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