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一等功臣断臂后流浪马棚,师长找到他泪流满面

2024-01-26历史

一等功臣断臂后流浪马棚,师长找到他泪流满面。

在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以便您后续能够及时阅读到更多优质内容,非常感谢您的支持。1963年的一天,几辆军车缓缓驶入内蒙古赤峰市美丽河镇美丽河村。

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平时连小轿车都是稀罕物品,更不用说这次来的是听说是部队首长的视察团。村民们放下手里的活,跟着村主任到路边迎接。

让大家感到疑惑的是,首长在结束视察工作后,突然向村主任打听起了于水林。

12年前,一个身患残疾的流浪者来到了美丽的河村,村民们好心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份马夫的工作。如今,他的身影被村长带回,被一个首长激动地热泪盈眶地认出:「你小子竟然还活着!

我整整找了你12年!」于水林是谁?他的特殊经历是什么?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是中国「雄鸡」的咽喉,连接着中原与塞外、华北与东北。

这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曾经发展得欣欣向荣,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被称为「古北口外第一繁富之区」,是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

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赤峰的优势变成了危险的存在,因为日本侵略者盯上了这片富饶的土地。

1933年2月21日,日本纠集关东军、伪满军10万余人,兵分三路向热河进犯。凭借压倒性的武器装备优势,仅第10天,日军就一路侵袭抵达赤峰。

他们用炮弹轰开城墙,趾高气扬地冲入。尽管奉命驻守赤峰的孙殿英,率领士兵进行了7天7夜的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在猛烈炮火中败下阵来,被迫撤离。

从此,赤峰被迫划入「伪满洲国」的版图。就在这片土地上,1925年出生的于水林自童年起就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

他亲眼目睹了家园被侵略者践踏,亲人一个接一个惨死;亲身经历了罪恶的「奴化教育」,以及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与身心摧残。

随着年龄的增长,「驱逐外辱,保家卫国」的信念在于水林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军从戎,为死去的家人、乡亲报仇雪恨,为家乡复兴、祖国安宁奉献自己。

1946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人民带来期待的和平,反而引发了全面内战。蒋介石在6月26日,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调集了46万大军突袭中原解放区。

这个阴谋,其实早就在蒋介石的筹备之中。早在1月初,他就命令国军第13军、52军等部做好准备,抢占东北通往华北的重要关口:承德、赤峰一带。

2月初,国军大举进攻东北,中共中央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为了避免与国军在主要交通线和大中城市发生大规模冲突,而是转向次要交通线和中小城市,寻找机会消灭国军的有生力量。

在热河省,冀热辽中央分局和省领导机关做出了撤离省会城市承德的决定,转而战略转移至赤峰。赤峰成为了解放战争的前线,国军和解放军在这里狭路相逢。

面对国军的疯狂进攻,全体军民团结一心,解放军战士不畏生死,以血肉之躯抵挡枪炮,在前线英勇杀敌。

赤峰人民是解放军的坚实后盾,他们为战士们提供了生活所需,支持建设兵工厂制造武器,并在战火中勇敢地救援伤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1947年6月,解放军成功发起大规模反攻,一举歼灭8万余敌军,赤峰人民终于迎来了光明与自由。于水林在经历了10多年的卧薪尝胆后,也终于迎来了实现志向的机会,他加入了解放军,跟随部队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冲锋陷阵。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于水林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为国而战。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因其勇敢顽强、战绩卓著而赢得了「旋风部队」的美誉,他们不仅是抗美援朝的第一支开火部队,更是唯一一支参与了全部五次战役的志愿军部队,绝对的精锐之师。

因此,于水林所在的第40军118师352团3营在刚入朝不久便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

李奇微在与志愿军的较量中,发现我军的一个弱点: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后勤补给不足,志愿军前线部队的弹药、粮食和药品等物资只能维持一周左右。

一旦物资耗尽,志愿军就会停止进攻,甚至后撤等待补给。李奇微据此制定了「礼拜攻势」并制定新的作战策略。1951年1月25日,即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半个月,李奇微趁志愿军大休整、等待补给的时机,发动20多万人全面进攻。

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势,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2团3营的战士们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们的战斗意志爆表,誓要将美军炮兵营拦截摧毁,以免前线主力遭受打击。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志愿军战士们始终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在翟文清教导员的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即就位,向敌人发起了进攻。8连战士利用突然袭击,向敌人车队投掷手榴弹,成功炸毁了多辆卡车。

然而,美军并非易与之辈,他们迅速掌握了我军的行踪,派遣两辆坦克作为开路先锋。面对这种形势,3连和7连在制高点上支援8连,以猛烈的火力侧翼攻击,直到完全取得胜利。

在那场战役中,我军的武器装备异常落后,连子弹都要精打细算。此时,作为8连战士的于水林挺身而出,他找到翟文清,主动请缨:"让我去炸毁敌人的坦克,给我一枚反坦克手榴弹!"

翟文清深知于水林的身手,他是队伍中的最佳人选。由于形势紧迫,翟文清果断将全营仅有的2枚反坦克手榴弹交给了于水林。

于水林将手榴弹装进米袋中,独自一人跃过壕沟,悄悄接近敌人的坦克。

经过战友们的火力支援和默契配合,于水林成功来到了第一辆坦克旁。他毫不畏惧地掏出反坦克手榴弹,准确地投掷到履带上。

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坦克瞬间被炸成一堆废铁。敌人见状,立刻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第二辆坦克直接冲向于水林,似乎想要将他碾压在车轮下。

然而,于水林临危不惧,他利用第一辆坦克的残骸作为掩护,等待第二辆坦克靠近。然后,他迅速跃起,潜入坦克的视线盲区。

接着,他干净利落地拉动手柄,将手榴弹塞进坦克的履带里,成功摧毁了它。同时,他还投掷了一枚普通手榴弹,直接击杀了坦克驾驶员。

完成任务后,于水林拿起步枪,跟随8连战友继续向前冲。尽管美军已经陷入了混乱,但仍有一些士兵躲在车辆后面进行抵抗。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枚子弹无情地击中了于水林的右臂,顿时血流如注。他的战友们见状,立刻为他进行紧急包扎,并劝说他立即下阵地进行治疗。

然而,看着残敌逃远的背影,于水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左手紧握手榴弹,强忍剧痛追了上去。 他一路追踪至山坳处,果然发现了8个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蜷缩在茅草堆里。

面对一名身负重伤的中国志愿军,他们是否能抵挡得住?在在于水林这里,答案是肯定的。他左手高高举起,厉声喝道:「缴枪不杀!」

8个美军还没来得及举枪反抗,就被吓得举手投降,生怕于水林真拉开手榴弹,和他们同归于尽。

于水林在横城反击战中,因失血过多、疼痛剧烈,几乎崩溃。但他为了不功亏一篑,咬牙坚持,直至将8名美军俘虏交回营地,才安心地晕倒过去。

他是一名一等功臣,但令人惊讶的是,他战后却住在一个马棚里。 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只用了35个小时就粉碎了李奇微的阴谋,歼敌1.2万余人,迫使美军撤退26公里,给李奇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场战斗中,于水林炸毁了两辆坦克,成功拦截了美军支援部队,并在受伤的情况下活捉了8名敌人,表现出色。

因此,翟文清在将他送往后方治疗后,立即上报了他的战绩,为他请功。最终,于水林因功勋卓著而被授予一等功,并被命名为二级战斗英雄。

然而,这份荣誉不仅是认可和荣耀,也意味着永远的遗憾。

于水林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的右臂已被截肢。无法持枪、不能战斗的现实让这位曾经的勇士无比痛苦,但他只能默默承受,不再成为部队和国家的负担。

为了不让战友们担心和遗憾,他选择隐瞒自己的截肢事实,悄悄提交了退伍返乡的申请,独自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赤峰市美丽河村。

虽然回到了家乡,但他的至亲都死于日军的残暴统治下,于水林感到孤独和无助,没有家也没有亲人。然而,尽管他隐藏了自己的「一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身份,但友善的村民们还是伸出了援手,为他提供了马棚的位置和马夫的工作,让他可以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在马棚里独自生活了整整12年后,于水林终于等到了曾经的营队教导员翟文清的到来。当年,于水林不告而别后,部队里一度传言他可能已经去世,但翟文清始终坚信于水林还活着。

多年来,从3营教导员一路晋升为118师师长,翟文清从未停止寻找于水林的踪迹。

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翟文清终于在美丽河镇美丽河村找到了他曾经的好战士于水林。虽然于水林失去了一条手臂,处境艰难,但翟文清仍然为能够再次见到他感到又惊又喜又难过。

他紧紧握住于水林的左手,眼中充满泪水,看着他很久很久。随后,翟文清高声向周围的村民们宣布:「他可是我的兵,打过抗美援朝,还是一等功臣!」

在他的帮助下,于水林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待遇,住进了新房,还与一位倾慕他的弱视姑娘结为夫妻。

当战友们得知于水林依然在世,纷纷前来探望他,共享那些过去的岁月。许多部队和机关还争先恐后地邀请他去讲述他的英雄事迹,分享他的英勇故事。

对于翟文清来说,他不仅亲自操办了于水林的婚礼和葬礼,还特意制作了一块「英雄匾」赠予于水林。虽然英雄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这篇文章是对于水林英雄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