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她是八路军首位女参谋,敢向毛主席理论,两项政策使数亿百姓受益

2023-12-22历史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军营里向来是男人的天下,即使有女兵,也大多去从事后勤、政工、宣传、通讯等方面的工作。

而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却出现了军史上第一位女参谋,作为一名女性,她不仅从延安抗大的参谋训练队以优异成绩毕业,还曾敢向毛主席理论过。建国后更是成为全国妇联主席和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国务院副总理,制订的两项政策使数亿百姓受益。

这位八路军军史上第一位女参谋就是陈慕华,那她是因为什么和毛主席理论过?又制定了怎样的政策能使数亿百姓从中受益呢?

年少有志,北上投身革命

1921年6月21日,陈慕华出生在浙江青田县油竹乡的一个地主家庭,她的叔父是国民党空军少将陈栖霞。

得益于优渥的家庭环境,少年时期的陈慕华不需要和其它同龄的女孩子一样早早地去工作赚钱、嫁为人妻,她可以去学校读书,享受当时大多数女孩子享受不到的学校教育。

学生时期的陈慕华每天要走20里山路去上学,正是由于这每天20里山路的锻炼和较好的饮食条件,她的身体素质甚至比同龄的男性更好一些。

陈慕华虽然是地主家庭出身,但是少年时代的她乐于接受进步思想,勇于追求革命的真理。在她的学生时代,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她眼看着国土沦丧、同胞受难,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中学毕业后,七七事变爆发,这激发了她的抗日热情,年轻的陈慕华遂北上西安投身革命,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1938年3月,在办事处的介绍下,陈慕华来到了延安,进入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为学习军事,与毛主席较劲

进入延安抗大后,陈慕华于1938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恰在此时,毛主席提出「要将部队建设为较为正规的队伍」,于是延安抗大就准备挑选一批精干学员组建参谋训练队,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分配到各部队中,以此来补充八路军中的军事人才,推动八路军的正规化建设。

而当时参谋训练队只招收男学员,抗大的女学员多和陈慕华一样在卫生、护理、政工、通讯等专业内学习。陈慕华自然很不服气,一方面她的身体素质并不比男学员差,另一方面她一心想要学习军事参谋,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于是,陈慕华便联系了几位抗大女学员,联名写信向毛主席反映,希望参谋训练队也可以招收她们这些女学员。然而眼看报名的时间就快要截止了,她们却还没有收到毛主席的回信。

巧的是,这个时候毛主席正要去抗大给学员们做报告,于是在报告结束后,陈慕华找到了毛主席,当面表达了自己加入参谋训练队的想法和决心,陈慕华虽然此时才只有17岁,但是面对毛主席却没有一点胆怯,她对毛主席说:「女同志也可以学习军事知识,并不是非得学护理、通讯等,男同志能做的,女同志也能干,我希望您能满足我们的请求。」

毛主席听后回答:「小陈同志很有想法嘛,我向来主张男女平等,参谋队伍女同志也是可以参加的。」

最终,陈慕华等女学员如愿以偿地进入参谋训练队学习,学习期间,她曾参加大生产运动并获得模范青年的称号。

毕业后,陈慕华先是被分配到抗大三分校训练部任军事佐理员,后被调往肖劲光大将指挥的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5团任教育参谋,成为肖劲光大将手下乃至八路军首个女参谋。

历无数坎坷,肇建崭新中国

1940年,陈慕华与自己的抗大同学钟毅结为伉俪,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后方的条件也比较艰苦,她和钟毅没有举办婚礼,两个人一起搬到一个窑洞里居住,这样就算是结婚了。

婚后,陈慕华先后调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军事研究室研究员、联防司令部后勤部经建处秘书等职。

1943年,陈慕华和钟毅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了,但这个新增加的家庭成员却始终没有办法让陈慕华夫妇高兴起来。在女儿出生前一年,也就是1942年,陈慕华遇到了一些困境,夫妻二人商议后,决定暂时把二女儿交给别人抚养,日后再把女儿接回来,于是他们将二女儿送给了延安的纺织工人王进夫妇。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们所预想的那样发生,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慕华夫妇双双接到调令,要他们到刚刚接收的东北地区工作,而此时陈慕华却还没有完全摆脱困境,二女儿就这样与他们两地相隔。而那时通讯不便,到东北后,陈慕华夫妇就与二女儿的养父母王进夫妇失去了联系。

到达东北后,陈慕华先是在热河军区司令部一科当参谋,后又调入铁路系统工作,历任东北铁路总局机关政治协调员、中长铁路中央医院副院长等职,为东北地区的解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脚步不曾停,从东北调任中央

新中国成立后,陈慕华调任东北铁路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组(处)组长。1953年,在东北工作了8年的陈慕华夫妇被调往中央,1954年,陈慕华调离铁路系统,被调往国家计划委员会交通局,历任副局长、局长。随后,又被调往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任副厅局级干部。

1971年,经毛主席批示后,陈慕华直接从副厅局级干部提拔为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

在对外经济联络部工作期间,陈慕华主要负责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工作,她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指定的经济外交方针,在那个中国本就不富裕的年代,陈慕华要在极为有限的成本内尽可能多地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通过她的努力工作,我国广泛争取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权利,在76个赞成票中,有一多半来自于第三世界国家,而这些国家之所以会支持中国,与陈慕华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

多年不懈寻找,一家人终获团圆

调往北京后,陈慕华夫妇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们的二女儿,但是,中国这么大,要找到以及失去联系30年的女儿谈何容易?

或许是机缘巧合,也或许是上天不忍再看到这个为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的家庭饱受分离和思念之苦。1975年,陈慕华偶然听到对外经济联络部来了一个叫做王进的新同事,陈慕华心里当即燃起了再次见到女儿的希望。

她托人四处打听这个叫做王进的同事,得到的反馈是「王进确实有一个女儿,长相和你很相似。」陈慕华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和自己的丈夫前往王进家中,在看到王进女儿的第一眼,陈慕华就认定,这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见到了已经分别了30年之久的女儿。

陈慕华夫妇见到女儿后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向女儿道歉,告诉女儿当时并非是父母抛弃了她,而是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将她托付出去;他们又一遍遍地感谢女儿的养父母王进夫妇,感谢王进夫妇将女儿抚养长大。

王进夫妇表示愿意将自己抚养长大的女儿送还到她的原生家庭,但是,陈慕华并没有「横刀夺爱」,她没有接受,她知道王进夫妇对女儿也是感情深厚,可怜天下父母心,她也不忍看到王进夫妇因此而受到心灵上的伤害。

她对王进夫妇说:「从此以后小萍(陈慕华二女儿的小名)就是我们共同的孩子,我们两家以后就是亲戚。」

就这样,经历了30年的日思夜想和不懈寻找,陈慕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一家人终于再获团圆。

升任副总理,政策泽被数亿国人

在调入对外经济联络部后,陈慕华于1976年升任部长。1978年,陈慕华成为新中国继吴桂贤后第二位女性副总理,并任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

在任期间,陈慕华继续发展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参与制定并执行了最严厉的一胎化政策。上世纪70年代初,受迫于快速的人口增长对粮食、经济、资源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首次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即「晚、稀、少」政策,意在通过推迟结婚年龄、拉大生育间隔、限制每个夫妻的生育数量来抑制人口的快速增长。

陈慕华执掌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后,于1979年1月的全国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会议上首次提出「鼓励生一胎」,并且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性的法律政策出台前先行制定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暂行条例。

至1980年,除新疆、内蒙古外,各省区市都已经制定并推行了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暂行条例,「提倡」一个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对违反规定者处以严厉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在这之后,陈慕华还参与了【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这一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为转变国民的生育观念不懈努力。

「一胎化」政策的推出,背后蕴含着极为复杂的博弈,在「一胎化」政策推出前,党中央、国务院还有计生工作的领导者在「一胎」、「一胎半」(女儿户)、「两胎」(晚婚晚育加拉大生育间隔)这三个政策之间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多次的试点。

由于「一胎半」政策在多数农村地区取得的试点效果并不理想;「两胎」政策与之前的「晚、稀、少」政策并无二致,这种较为宽松的政策在地方执行时多有折扣,因此最终决定实行「一胎化」政策。

大多数读者都或多或少地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有一些了解,正是得益于这个基本国策,中国的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自上世纪7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一胎化」政策推出后出现了显著的下降。据初步估计,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今天中国人口可能会突破25亿人。

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招好棋,把视角拉回政策制定的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中国四周环绕着「亚洲四小龙」,二战后独立的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而中国人贫苦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怎么办?「开源节流」!「开源」就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节流」就是要限制人口的增长,让中国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简单来说就是:挣的钱越来越多,花钱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人永远都富不起来,因为花钱人增长的速度远远高过挣钱的速度;挣的钱越来越多而花钱的人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甚至于不增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就能逐步地得到改善。因此,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是中国发展的两个引擎,缺一不可。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对资源与缓解压力,优化了中国资源配置,减轻了中国的就业压力,提高了中国的人均发展水平。在这个政策的制定的过程中,陈慕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她所推出的「一胎化」政策,为数亿国人今天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人过花甲年,仍愿春蕾遍开大地

1985年,陈慕华不再兼管计生战线,她被任命以国务院国务委员的身份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此时,陈慕华已经年满65岁,但她仍然工作在第一线。

在她的领导下,央行在改革开放中重新厘清了身份和管理的界限,强化了央行在经济工作中的领导与管理职能,增强了央行的权威性。陈慕华还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为日后金融管控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起草和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她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名为全国妇联主席的候选人,同年,68岁的陈慕华光荣退休,继续担任全国妇联的名誉主席。

妇联主席,对于从来没有从事过妇女工作的陈慕华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她曾经开玩笑地说「你们是不是选错人了?」但是,陈慕华的工作成绩表明,老百姓没有选错人。

1989年,在陈慕华的推动下,由全国妇联领导主办、全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发起实施的致力于改善贫困家庭女童受教育状况的「春蕾计划」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各地区风俗文化的不同,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及偏远山区重男轻女观念的深重,中国仍有大量文盲的存在,而在这些文盲中,女性占比高达60%以上。为了改善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给所有中国女性一个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春蕾计划」由此启动。

众所周知,在中国实行义务教育前,受中国封建传统思想中「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千百年来,能够享受和男性同等教育环境的女性少之又少。

陈慕华得益于家庭出身,是中国广大妇女中比较幸运的一个,出生于农村家庭的她,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但是,在她的求学之路上,不知看到多少同性的同学和玩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完成学业,甚至根本就没走进过课堂。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广泛开展,可是这股春风却始终无法吹进一些地区,吹进某些人的耳朵里。

在担任全国妇联主席及名誉主席期间,除了「春蕾计划」,陈慕华还推动建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妇女儿童专门小组、全国政协妇女青年委员会,积极建议并推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参与起草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她领导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女子高校——中华女子学院,为中国广大妇女的教育、就业、人才培养开辟了道路;她领导创办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并亲自担任会长,为贫困地区妇女脱贫致富办了许多实事;她还倡导了「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等活动,为西部贫困地区妇女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保障。

2011年5月12日12时25分,陈慕华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读者朋友们,在女权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样的人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敢于为妇女能不能学习军事参谋而当面向毛主席发难的女人是女权主义者;为中国革命、发展事业一辈子发光发热的女人是女权主义者;在领导岗位上为她人民制定出顺应时代的计划的女人是女权主义者;年过花甲还不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广大妇女同胞争取合法权益的女人是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从来不是空口白话地说说就行,也不是在手机屏幕前动动手指就成,而是像陈慕华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去证明:女人不比男人差,妇女同样能顶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