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毅与李先念对陶铸究竟有着怎样的评价?

2024-01-18历史

陶铸的军事生涯引人关注,许多文章都在讨论他的事迹。其中,最常被引用的是他在1955年授衔时,李先念听说自己要被授大将,他说道和陈毅曾对陶铸动容地说的两则评价。

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出处,但这些评价无疑增加了陶铸的知名度。接下来,我们通过陶铸的军事履历来探讨一下这些评价是否恰当。

陶铸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革命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从事地方工作,是一名优秀的党政工作者,曾经担任过政治局常委兼中宣部部长。

他的妻子曾志也是著名的女革命家,曾担任过中组部副部长。他们的女儿陶斯亮,她的作品【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曾经轰动一时。

陶铸在文学造诣上也是一流的,他的作品【松树的风格】曾入选过语文教材,还有不少诗词佳作,其中写给妻子的名句「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广为流传。

然而,陶铸的早年革命是以军事起家的。他在1925年报考黄埔军校,虽然数学成绩太差而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次年继续报考,并与哥哥陶自强一起被第五期所录用。

他也于同年入党,成为了叶挺手下的一位连长,随军参加了南昌起义。同时参加过南昌与广州两大起义的将领那可是凤毛麟角,算上十大元帅与十大将,在二十人当中,也只有聂荣臻一人。

在很多的网络文章中,说到了叶剑英与聂荣臻共享这一殊荣,其实是不严谨的,是错误的。叶剑英只是参加了广州起义,并担任了工农红军副总指挥,但他并没有参加南昌起义。

陶铸的早期在军队的资历那是杠杠的。不过,陶铸并没有像林彪与粟裕那样,在南昌起义后一直跟上部队,最后上了井岗,成为将领种子;也没有像徐向前等在广州起义后,一支活跃在军事一线。

陶铸先是回了老家湖南祁阳工作过一段时间,曾在唐生智那里做过兵运工作。后党组织遭到严重打击,一路辗转去了北京才找到了组织,被派往了福建省委工作。

虽然期间陶铸也不乏军事活动,组建过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人民武装力量,但地方工作还是主线。在此期间,关于陶铸最著名的一个传奇便是「智劫厦门思明监狱」。

话说思明监狱里面关有我党与进步人士40余名,陶铸率领11人在十分钟之内,无一伤亡,成功劫了国民党有40多人看守的监狱,将同志们全部救出,名噪一时。

之后陶铸与哥哥陶自强兄弟二人去了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5月,由于被叛徒出卖,兄弟二人双双入狱。哥哥陶自强在狱中叛变,成为了国民党政府的县长,兄弟二人从此背道而驰。

陶铸这次一关就是4年,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才在周恩来与叶剑英的多方交涉下出狱。这个四年,陶铸虽然也没有虚度,在狱中坚持革命,也读了大量书籍,但这期间是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时期,是一众红军将领破土而出的年代,而陶铸遗憾地缺席了,在军事上没能进一步建树。

陶铸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领导鄂中游击培训班,并培养了数百名干部,与李先念一起拉起数千人队伍,后发展成为新四军五师,成为二野的主力之一。

同时,他在福建建立的闽南游击总队被整编到了新四军,成为三野的主力。虽然他的军事贡献有限,但他的贡献与功绩被战友和同志誉为「二野、三野鼻祖」和「元帅」。

陶铸的军事成就虽然没有更上一层楼,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他在革命年代的工作经历。他的工作在军队与地方之间频繁变动,没能长期在军事一线深耕,导致其军功有限。

此外,他的背景和山头也不是很明显。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之所以工作变动频繁,是因为他的能力非常强,能够适应各种工作。

但我们也不得不提到,他的性格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因素。陶铸性情耿直,直来直去,是个「炮筒子」。当初他在福建搞游击队时,听说毛主席与林彪的部队打了胜仗,有不少缴获,他前去「讨要」装备,但被二人委婉拒绝。

陶铸立马火冒三丈,回怼了过去。但毛主席对他的性格十分欣赏,笑着说了三个字:「是头牛」。还有在一次讨论会上,陶铸看到林彪写的一份军事计划,情不自禁地连连称好,这倒没什么,但紧接着他又对旁边的某位元帅来了一句「你就写不出来」,令元帅哭笑不得。

虽然陶铸没能授予军衔,但他的个人成就却远远超过了大部分元帅与大将。在文革初期,他入选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四,还兼任副总理与中宣部部长。

然而,在那个特殊年代,陶铸早早就被「打倒」,这与他的性格过于直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