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我国遗憾!94年划给俄罗斯的地区,面积比河南还大,现在发展如何

2024-06-09历史

很多人可能都难以置信, 在1994年,新中国成立已有40多年的时候,我国依旧有一大块领土被迫划给了俄罗斯。

这就是 唐努乌梁海地区 (如今称「图瓦共和国」), 面积比河南省还要大一点 ,甚至早在汉代时就有中国人活动的痕迹。

而这块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世界第七大河叶尼塞河也流经此地, 甚至还盛产黑狐、银狐、貂獭、灰鼠等珍贵毛皮。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区 在脱离中国后却混成了亚洲最穷的地区, 它的首府落后程度甚至堪比乡村。

它究竟是如何从中国脱离的呢?又为何混成了这样?我们还能收回么?

神州疆土

唐努乌梁海位于蒙古国西北部, 其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早在匈奴、鲜卑统治时期,这里就是游牧民族的根据地。

当时的匈奴、鲜卑虽身居边陲, 却也渗透了中原文明的精髓。

他们大都信奉萨满教, 既有祭祀自然的祭祀传统,又吸纳了道教等中原宗教的元素。

萨满教跳神祭祀场景复原

生活方式亦多元交融,既保留游牧的粗犷本色, 又融入了一些农耕文明的影子。

政治体制则大多是一种松散联盟,各部族之间虽时有军事冲突, 却也存在着某种上下等级秩序。

唐朝时期, 中央王朝才正式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版图。

为了统一管理边陲,唐廷 在此设置了乾坤都护府 ,辖地包括阿尔泰山以北的广袤草原。

当时的唐努乌梁海 还不过是一个边远的边疆小镇 ,居住着少数民族的游牧部落。

但依托中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制度优势, 唐朝的统治还是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一段难得的稳定和发展。

几百年之后的元代,蒙古高原文明达到全盛时期 ,唐努乌梁海地区自然也被纳入了岭北行省的版图。

作为草原游牧民族的发祥地 ,元代在此设有众多行营,屯田种植、畜牧业经济都十分发达。

虽然后来经历了明朝、清朝高度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但唐努乌梁海在明清两朝也均被册封为中国的领地。

不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 两朝中央对其的管控力度也略有差异。

明朝采取了更为集权的统治方式 ,先后在此设立大小六个行都司,下设众多小小卫所;

至于清朝,则更多采取「怀柔」的做法 ,册封当地酋长为世袭的土司,实行间接管理,但仍然坚持以中原文化为主导。

不管是直接管辖还是间接统治, 唐努乌梁海都是深深融入了中华大一统体系。

而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中央政权的大力扶持, 唐努乌梁海逐渐成为当时西北最繁华的商贸重镇。

来自中亚和西亚的商人云集于此, 使之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珍奇异物、物品琳琅,流通于这片热土上, 触目所及是一派勃勃生机。

外族窥伺

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就像一个控制亚洲内陆的枢纽。

它毗邻外高加索地区、西伯利亚大区,又与蒙古国接壤, 从更大的层面看,它是连通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的一座桥梁。

这样一块战略要地, 自古就是外族窥伺觊觎的对象

早在17世纪, 沙俄就开始了对这块领土的入侵和觊觎。

当时正值清朝的黄金时期,中央政权虽然也驻有重兵防守, 但终究难以完全阻挡沙俄的进攻。

沙俄凭借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频频对唐努乌梁海发动侵略。

他们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暗中支持当地酋长和游牧部落对中央政权的反抗 ,然后趁乱渗透影响力。

比如扶植亲俄派酋长, 向他们提供资金和武器装备,暗中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便利等等。

除了煽风点火, 沙俄还直接派遣大量官员和商人进驻这一地区。

他们口口声声是为了促进贸易和经济往来, 实际上都是在暗中散布亲俄思想,同化当地民众。

沙俄政府还无偿提供大量俄语培训班, 以俄语教学掩盖其真实意图。

面对沙俄的挑衅, 清政府当时虽然一再抗议, 但终因军事力量的不足而无可奈何。

局面到了1912年更是 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年 ,蒙古独立危机引发了整个蒙疆地区的动荡。

沙俄乘机大举军队入侵 ,直扑唐努乌梁海,再次挑衅中国主权。

而沙俄也没有就此止步, 短短几年间,俄罗斯人就在唐努乌梁海地区扎根并逐渐掌控了主导权。

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沙俄将大部分兵力调往欧洲前线,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俄军虽然仍在扩张勘界, 但局面略有缓和。

直至1917年沙俄内战爆发,俄国统治阶级被推翻, 布尔什维克政权接管了政权。

民族浩劫

沙俄从唐努乌梁海撤军后, 当地佐领中的"投俄派"趁势宣布"独立",成立了"唐努图瓦共和国"。

尽管北洋政府强硬反对, 但俄国人早已在这里扎根并掌控了大权。

1924年,俄国签订了与"唐努图瓦共和国"的"友好条约", 实际上是作为支持和认可其"独立"地位。

同时,俄国人开始在这片土地上 实施他们的"蚕食计划"。

首先是 全面推行文化同化政策。

他们 暴力破坏当地佛寺和萨满教庙宇, 处决和驱逐了近千名僧侣和萨满教徒,强行将本土信仰从社会祭祀活动中根绝。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俄国人前来传教,并在 短短数年内修建了数十座东正教教堂。

俄国的语言文字,也以铁腕手段强行推行, 年轻一代被迫放弃蒙古语言转而学习俄语。

同时,俄国 还从事了人种的同化。

他们大量移民俄罗斯人,并将其安置在唐努乌梁海最富庶的城镇, 同时将当地图瓦人的居住区划分隔离。

短短几年间,图瓦人在本土上便成为了少数族裔, 图瓦人在自己的家园里却成了次等公民。

阻止不了文化和人种的同化, 无疑会导致地域和族裔认同的彻底瓦解。

几代人下来,被俄国文化和人种所主导的唐努乌梁海, 已很难看出曾经属于中国的任何痕迹。

1944年,在苏俄的操纵下, 唐努图瓦"共和国"更名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并正式并入苏联版图。

北洋政府虽然不断抗议, 但面对日益强大的苏联已无能为力。

一块曾经的神州领土,就此被生生割离。

从此, 唐努乌梁海地区彻底堕入苏联的铁幕之中。

而在苏联的掌控下, 图瓦人任何反抗和维护传统文化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据史料记载,仅在1949-1953年 ,就有数千名图瓦人因为参与民族独立运动或者坚持信奉萨满教被处决或流放。

更有甚者,苏联当局为了彻底铲除萨满教的影响, 曾屠杀了数百名萨满教徒。

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民族浩劫中, 图瓦人几乎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

萨满语言不复存在,传统手工艺式微,服饰习俗也被彻底同化。

到20世纪70年代, 还热衷于保留本族文化的图瓦人屈指可数。

痛苦的选择与割爱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 俄罗斯作为继承者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边界问题。

在漫长曲折的谈判过程中, 双方都作出了一些让步和妥协。

根据历史传承, 唐努乌梁海地区本应该属于中国的领土范围。

这里不仅在明清时期长期统辖, 而且地缘文化上也与中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当时的中国政府还是做出了痛苦的决定,在1994年与俄罗斯签订的边界协定中, 正式承认了图瓦共和国属于俄罗斯的版图。

这背后的考量首先是出于现实和大局的需要。

一方面,图瓦地区居住的主要是俄罗斯移民和少数本土民族, 对中国的历史认同感已渐行渐远。

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联对该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同化政策之后, 中国在这里的影响力已微乎其微。

即便在外交谈判桌上坚持把它纳入版图,可能也难以真正掌控。

另一方面, 当时的中俄关系正处在重建的关键时期。

双方都有合作共赢的强烈诉求 ,而边界争议只会成为摩擦的祸根。

放弃图瓦地区虽然无疑是中国领土完整的一个伤痛,但如此折中也为了维护两国大好的合作前景 ,避免陷入激烈的对抗和矛盾之中。

现状困境

如今,在俄罗斯的统治下, 图瓦共和国的处境确实令人堪忧。

这个曾经名存实亡的"自治共和国"已经几近名存实亡, 完全沦为俄罗斯的一个边疆弃儿。

按照当初俄方的承诺, 他们将为这里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但事实是, 俄方并未完全信守诺言,重视程度远低于其他地区。

作为图瓦共和国的首府, 克孜勒城市的整体面貌也印证了这个民族的没落和衰败

这座城市 在基础设施、商业娱乐等方面均一片落后, 呈现出一幅破旧简陋的景象。

城区内分裂成俄罗斯移民区和当地居民区两个世界, 几乎鲜有交集。

俄罗斯移民区相对富裕繁华, 房屋楼宇修葺一新,商铺林立,是这座城市为数不多的消费和娱乐场所。

而当地图瓦人则大多出身贫苦家庭 ,文化程度低下,从事底层工作或干脆游手好闲。

两个世界平行存在,隔阂明显。

尽管图瓦共和国地广人稀,盛产大量矿藏 ,但长期被剥削性开采,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大量年轻劳动力只能外出务工谋生。

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实施的同化政策也在持续发酵。

如今的年轻一代图瓦人,大多使用的是俄罗斯语言和文字, 与本族的语言文化已渐行渐远。

在经济贫困和文化失根的双重压力下, 这个曾经游牧生活的民族正逐渐失去自我认同感。

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语言和信仰,完全俄罗斯化, 丧失了自我发展和振兴的动力。

在被边缘化的境遇下, 整个图瓦族群只能止步在一潭死水之中。

可以说,当初中国割让这片领土给俄罗斯, 是希望能让当地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现实远非如此,图瓦人正在经历着文化认同、发展机遇和生存权利的严重剥夺。 他们在俄罗斯统治下的命运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那这片俄罗斯握在手里却不发展的地区, 我们还能收回么?

前路难卜的命运

在现有的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版图下, 想要重新收复这块领土显然已是不可能了。

这不仅需要举国体制的决心和力量, 更需要战略上的机遇和时机。 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些条件都显得遥不可及。

不过, 我们也并非完全失去了重视和挽救图瓦人的机会。

从更长远来看, 当地区的发展遇到突破性机遇时 ,图瓦人有朝一日重新认识和振兴自己文化传统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比如, 如果俄罗斯在经济上陷入长期停滞甚至衰退 ,再也无力维系其庞大的边疆地区。

图瓦人或许就能乘势 摆脱俄罗斯同化政策的控制 ,重拾自身民族认同。

届时 只要获得适当的外部支持和援助, 图瓦文化的振兴便有了发展契机。

另一种可能性是,随着当代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图瓦人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和网络平台。

有机会跨越地理界限接受外来文化交流,从而重新挖掘和弘扬自身文化遗产。

一些具有长远意识的 年轻人极有可能成为这种振兴运动的中坚力量。

结语

无论是否能最终收复,都不能改变唐努乌梁海曾是神州的一部分, 承载着悠久的华夏文明烙印。

期盼有朝一日,这里能再现生机,重拾本族文化的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