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渡江战役结束,为何不选粟裕与刘伯承,非要让四野去打白崇禧?

2024-03-01历史

三战结束后,国军与解放军的局面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国军只剩下四个兵团,分别是汤恩伯、白崇禧、张群和胡宗南。

四个兵团分布于九江到宜昌(白崇禧兵团)、京沪杭地区(汤恩伯兵团)、西北地区(胡宗南兵团)和西南地区(张群兵团),总兵力分别为25万、45万、不详和不详。

国民党在各地的四个兵团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为了对抗他们,我军的四个野战军分别在西北、西南、东南、华北等地部署。

西野负责对抗胡宗南的部队,二野将要向西南进军,对抗张群的兵团,三野完成了渡江战役后,迅速进入南京,向着京沪杭地区进军,四野也在参与了该战役后,南下准备对付白崇禧的部队。

虽然二野、三野在完成渡江战役后距离白崇禧兵团很近,但四野还是被安排南下对付白崇禧,这是因为军委需要分散兵力,避免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对一个部队进行攻击。

毛主席的军事策略源于局势变化。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倡持久论,主张与日本人长期抗战。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则强调不能拖,因为当时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干预。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命令二野、三野准备对抗美国。同时,如果三野能够成功攻占青岛,二野就可以直接向西南进军。

因此,毛主席的军事策略始终以应对变化的局势为核心。

提前预防,才能更好的守护国家安全。许世友在济南之战后,便在青岛驻军,防范美军的可能侵扰。然而,中国的统一时刻,列强的觊觎从未停止,比如在长江沿岸,他们就可能利用海军对我们沿海地区进行轰炸。

在渡江战役期间,英国甚至悍然闯入我国领海,我军予以坚决回击,最终令其挂白旗认输。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军必须派遣士兵进行预防,以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刘伯承与粟裕带领各自的部队,在击败汤恩伯的兵团后,成功占领了上海。

随后,第三野战军解放了浙赣闽地区,并在此驻扎,准备解放台湾。所以,这两个部队并非没有能力去对抗白崇禧,而是他们各自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一个需要对抗汤伯恩的兵团,另一个则需要防范美国。

因此,这些任务非常重要,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要想在国军四个兵团中脱颖而出,白崇禧是实力最强的存在,他以25万兵马之力,被誉为小诸葛,连蒋介石都自愧不如。

为了战胜白崇禧,必须投入更强大的野战军,因为速战速决是关键。而在四个野战军中,四野的武器装备是最强大的,这让他们打白崇禧更有保障。

要想实现速战速决,装备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四大野战军凭借其强大的实力,能够迅速结束战斗,因此中央选择了他们来对抗白崇禧。再者,四大野战军在作战区域内拥有地形优势,因为他们曾经在此战斗过,因此能够更快速地熟悉地形,这样的优势使得他们很难被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