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3年,关向应含泪对彭德怀说:不要闹了,我们都要听主席的话!

2024-01-28历史

毛泽东和彭德怀,同乡、朋友、战友。在红军时期,他们并肩战斗,无数次地保护党和军队。

他们都是具有坚定主见的军事家,但也会在具体的指挥上产生分歧,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因为毛泽东在延安而彭德怀在华北,关于如何对日作战,他们有过争论。

然而,这些分歧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和合作。

1937年8月22日,中国共产党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洛川会议。当时的华北地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的进攻态势十分凶猛,已经派出了5个师团以上,10万人以上的兵力,而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30万军队却显得无能为力,短时间内,良乡、房山、南口相继失守。

华北地区的局势十分严峻,如何坚守,红军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袖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在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除了少数兵力留守陕甘宁边区外,主力红军3.2万人将开赴晋绥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共同防守华北。

即使国民党军队败退,放弃华北,红军也会坚持抗战,阻挡日寇,为民族的存亡而战。

尽管毛泽东与朱德、彭德怀等人在如何对抗日本人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毛泽东坐在冯家村历史悠久的窑洞内的黑漆方桌旁,操着湖南口音,提出了他的深思熟虑:目前的任务包括五个方面:1.建立根据地;2.牵制和消灭敌人;3.配合友军作战;4.保护和扩大红军;5.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

关于红军的作战策略,毛泽东说:「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同时也要与白军一起作战。」毛泽东停顿了一下,继续解释说:「红军应主要在山区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军集团和在平原地区进行游击战。」

对于毛泽东关于「山地游击战」的观点,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等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随着抗日战争的临近,红军全体斗志昂扬,决心与日本侵略者一决高下,展示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在红军时期,我军已经掌握了高超的运动战技巧,在反围剿战役中,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多次以装备劣势击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

红军的战斗力如此强大,为什么又要「一夜回到解放前」,重新进行山地游击战呢?彭德怀等人对此有些困惑。打游击战是无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东打一枪,西打一炮,何时才能消灭日寇主力,收复国土呢?

因此,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人认为,我们应该像红军时期一样,适时地进行运动战,即集中大量兵力,成建制地歼灭日军。

对于朱德、彭德怀的民族情怀,毛泽东怎能不了解。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毛泽东何尝不想成建制地歼灭日军,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呢?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深思熟虑的政治家。他反复强调,战争本质上是为政治服务的,不能为了战斗而战斗。

毛泽东坚信,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之前,我们必须保存革命的力量。经过长征的考验,曾经拥有30万红军的队伍,如今只剩下3万人,这些人都是革命的精华,是不能有任何损失的。

失去一个人,就等于失去了一个革命的种子。毛泽东早就意识到,日本不是普通的敌人。在七七事变之前,他并未全面了解日军的实力。

然而,事变之后,他惊奇地发现,日军的战斗力远超他的预期。仅仅用两万人,日军就突破了宋哲元部三个师的防线,平津两城也迅速落入敌手。

宋哲元部属于西北军,战斗力不弱。宋哲元部的迅速溃败,大大出乎毛泽东的意料。

毛泽东重新评估了红军的出兵规模和战斗原则,他意识到必须积极抗日,但必须以保存革命军队为前提。他已经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斗中的失败,如果把红军拼光了,谁又能拯救沦陷区的人民呢?

因此,他确立了山地游击战的原则,不与日军硬拼,而是逐步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人民军队的力量。他相信只有待时机成熟,才是与日寇主力决战之时。

然而,朱德、彭德怀等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尽管整体实力上日军是强者,但并非强到完全无懈可击、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地步。

他们认为打运动战、消灭日军,是有可能的。毛泽东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歼灭日军兵团为目的,适时进行运动战,但仍以运动战为主。

在洛川会议后,红军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成为了八路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担任八路军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3万红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向了抗日前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杀。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他们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而战。

抗日战场上,我军凭借智取与巧妙伏击,成功在平型关大捷中消灭日军一千多人。然而,此役代价惨重,我军损失了六百多名百战精锐。

林彪事后指出,尽管日军在绝对劣势下仍能保持冷静,国民党军在面对同样的围攻时早已崩溃。日军凭借汽车和树木进行顽强抵抗和反击,射击精准,我军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

在拼刺方面,我军需要三人才能对抗一个日本兵,而日军异常顽固,即使是同归于尽也不肯投降。平型关大捷证明,日军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强敌,我们必须智取,不能硬拼。

像土地革命战争那样大规模消灭敌人几乎不可能,但在1938年至1939年间,八路军仍然取得了几次辉煌的胜利。

日军将大部分兵力投入到正面战争,后方空虚,八路军可以集中精锐部队,找到敌人的弱点,以伏击和袭击的方式消灭日军一路或多路。

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长乐村战斗等都是这段时间的经典战斗,不仅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而且缴获丰富。

八路军在正面战场与敌军对峙的同时,通过广泛开辟抗日根据地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百团大战爆发了。

有人认为这是彭德怀背着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动的错误战役,而实际上,这并非事实。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开始对华北实施囚笼政策,通过修建道路和碉堡将根据地分割成孤立的小块。

这种疯狂的筑路行为让朱德、彭德怀和左权感到非常担忧。为了打破敌人的这种战术,朱德和彭德怀决定在正太线进行大规模破袭战,以此来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他们向延安报告了这个计划,并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然而,毛泽东并未预料到这次战役的规模会如此巨大,八路军投入了40万兵力和100多个团,虽然成功打击了日寇并提振了华北的民气,但也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

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期间,指出宣传100个团参战可能导致日本集中力量对付我们,同时增加蒋介石对我们警惕。百团大战后,日本将攻击目标转向我们,八路军发展使蒋介石恐惧,反共高潮再起。

起初,日军低估八路军实力和装备,百团大战后惊呼:「共军成为华北治安威胁」。1940年,日军退出「肃正计划」,改剿灭八路军。

百团大战热潮消退后,彭德怀和敌后军民面临更严峻的斗争。日军大扫荡在即,蒋介石再次添乱:1940年11月,停止八路军薪饷和武器供应;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1941年7月,八路军最强大的对手——冈村宁次上任了。刚一来到华北,他就开始周密策划,调集5万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持续「扫荡」,声称要对八路军的「百团大战」进行报复。

冈村宁次不仅沿用了前任的囚笼政策,还采用清乡、蚕食和扫荡相结合的方法,巩固其占领,缩小我们的抗日根据地,扩大其占领区,以便对我抗日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

在他的老练进攻下,我们的抗日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1942年最初几个月,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退缩,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接敌区变成了游击区,游击区又变成了敌占区,这些都发生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地的退缩主要是由于敌人的蚕食造成的,占了十分之七八。

1942年5月,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到了退缩的顶点,也是敌后抗战最危急的时刻。就在此时,日军派遣臭名昭著的益子挺进队,在汉奸的配合下深入我们的抗日根据地,突袭了八路军的总部。

在突围中,左权同志不幸牺牲,成为抗战中我军牺牲军衔最高的将领。在乱战中,彭德怀也险些丧命。

彭德怀认识到了毛泽东的正确性,他建议利用红军时期的方法,将日军引入内线然后集中兵力消灭。然而,由于敌我实力悬殊,这种策略无法实施。

于是,八路军被迫转入全面的游击战。毛泽东强调,我们不能孤注一掷,而应该采取巩固敌后根据地,实行广泛的游击战争,与日军熬时间的长期斗争的方针。

熬过了最艰难的1942年,日军开始遭遇惨败,抗日根据地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然而,回到延安后,中央虽然肯定了彭德怀的指挥,但也批评了他在百团大战中暴露八路军实力的失误。

对此,彭德怀表示不满。

关向应,贺龙在红二方面军的老搭档,长期战争中他积劳成疾,染上了致命的肺结核。1940年底,毛泽东要求他离开前线,到延安接受治疗。

到了1943年,关向应的身体状况已经很糟糕。彭德怀回到延安后,第一时间去看望正在养病的关向应。关向应听到彭德怀来了,不顾病痛,挣扎着坐起身来,流着眼泪说:「彭总,你不要闹了,中央目前一定要团结,我是快死的人了,你听我一句劝,我们都要听毛主席的话……」彭德怀看着面容枯槁的关向应,心中也十分难受,他连连点头:「我听你的,我听你的。」

在关向应的劝谏下,彭德怀最终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他本着毛泽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方针一再反省自己,将自己的缺点、错误提到原则高度来认识,有时一连几天茶饭不思,他确实感到了自己在思想理论修养上的不足。

在检讨中,彭德怀总结自己「入党带来的三个东西:旧军事观点、个人英雄主义、恩赐的群众观点」,「18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清算过」。

表示今后一定要增加一些马列,向毛泽东学习。在会上,彭德怀详细报告了华北的斗争情况,还深刻地检讨和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还当众吐露出自己在革命道路上对毛主席认识的三部曲:大哥——先生——领袖。

经过8年的抗日实践,他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的英明领导,认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不二人选。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高层对于抗日战术达成了一致,采取山地游击战。

尽管我军与日军的战斗规模减小,战斗频率却急剧上升。通过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我军不仅在敌人的围剿中存活下来,而且扩大了军队,开展全国沦陷区的游击战,从而解放大量领土,解救无数同胞,使他们脱离了日寇的魔爪。

虽然我军的战斗规模较小,但这种小规模、零敲碎打的战斗,却实实在在地打击了日寇,可以积小胜为大胜。到了抗战后期,华北、山东等地已经变成了抗日军民的根据地,而日军只能在交通线和大城市中苟延残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到了抗战末期,我军已经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到百万,人口超过一亿,人民军队也发展到了120万人。

人民军队的百万大军,绝非躲避而来。作为军人,彭德怀有着强烈的战斗欲望、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他渴望与日军进行面对面的战斗。

但是,想要与日军正面对抗,需要时间,也需要合适的时机。对此,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把握了这一点,并提出了「山地游击战」的策略。

结果证明,毛泽东的选择是正确的,八路军从无到有,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根据地和强大的人民军队,成功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并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

到了1950年,彭德怀率领数十万志愿军入朝。此时的人民军队已经具备与强大的美军进行正面对抗的实力,而不再需要打游击战。

他们可以摆开阵势,与美军进行一场真正的较量。不得不说,统帅的智慧和策略是无人能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