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何刘邦在「太子之位」的斗争中败给了吕后?刘邦笑你不懂帝王术

2024-04-03历史

作为开国皇帝,刘邦最关心的毫无疑问是大汉帝国的未来,看清这一点不难得出结论:原来吕雉就是刘邦的精心选择的政治盟友,所谓「刘邦败给吕雉」纯属胡扯蛋。

按照史料记载,刘邦不喜欢太子刘盈,因为这小伙儿有点窝囊,缺少男子汉气概。

英布谋反的时候,刘邦已经病得骑不了马,想让刘盈出征,可这娃儿的一脸沮丧比死了爹还难受,气得刘老三只好说:「我就知道这小子不顶用,还是老子亲自去吧。」

把江山社稷交给这么一个废柴,还不得败光了?

再看看三娃子,这孩子长得英气勃发,聪慧过人,天生的龙种,加上咱老刘流氓……哦不,政治基因,谁说他不会超过他爹呢?人如其名——如意,咋瞅咋如意,更何况孩他娘戚夫人就是一杯「君王醉」。

于是刘邦难得清醒,戚夫人唱一首刘邦醉一回,戚夫人跳一曲刘邦醉三天,戚夫人抱一个刘邦醉不醒:朕要改立三娃子当太子。

眼看这事就要拍板了,岂料长期默默无闻的「农家大妈」吕雉竟然拎了把菜刀要老刘玩命。

说吕雉是农家大妈一点都没贬低她,这个女人嫁给刘邦真是祖坟诈尸。想当初,她爹吕太公害怕「丰邑大氓」刘邦,只好含泪将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四十出头的老光棍刘邦,还给自己贴上独具慧眼的遮羞布:哇塞,您一看就是贵人,老汉占你点便宜,劳驾您娶了俺闺女呗。

可怜风华正茂的吕雉从此成了「氓嫂」,进门就给人当后妈,每天替刘邦操持家务,种地带娃,孝敬家翁,还得整天提心吊胆。

那时候刘邦就是个惹祸精,官府上门的频率估计都比他勤。当然,官府肯定不是送温暖小队,他们每次都是凶神恶煞,恨不能掘地三尺挖出刘老三。

后来事情闹大了,「氓嫂」作为罪犯家属被扔进了监狱。多亏得萧何、曹参、夏侯婴这些老友帮忙才让吕雉走出了牢笼。

再后来,刘邦发达了,从丰邑打到河南,又进入关中,再受封汉王,牛皮得一塌糊涂,身边的女人如过江之鲫,数都数不过来。而吕雉竟然不光没占到便宜,还因为「氓嫂」的身份被项羽当做人质囚禁了两年。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贤内助,而我们的刘老三同学却成功地培养出了一位女强人,不得不说皇帝就是皇帝。

终于,刘邦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他「悉心培养」的女强人要反噬自己了。

吕雉的武器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也不是夺命武器「百爪挠」,而是搬救兵,在张良的点拨下人家请出四个老头就降服了「悍匪」。

当商山四皓出现在刘邦面前时,老刘的胡须根根颤抖,他陡然清醒了,并对「君王醉」说:呀,太子的羽翼丰满了,我干不过老吕婆子了,你们娘俩认命吧。

心心念念的易储事件就此破产,于是后人惊叹:刘邦纵横天下,竟然完败给了吕雉。

真的是这样吗?四个老头有那么大威力?

后人的解释是,商山四皓代表了士族集团的人心,除非刘邦不想大汉稳固,否则他必须对这个群体低头。当他意识到吕雉、刘盈已经获得了这股力量的支持后,只能服软。

咱不能说这个观点完全错,但至少可以说这叫「逮着芝麻吹成西瓜」的蛮拧理由。

士族集团确实是决定天下大势的政治力量,但请别忘了两个事实:其一,四个老头真的能代表士族集团吗?其二,当下决定大局的真的是普通的士族集团吗?

商山四皓确实是读书人,即士族集团的一员,不过他们属于「非典型士族」。

士族集团是个很庞杂的概念,以读书做官为目标的叫「儒士」,以行侠仗义为生存方式的叫「侠士」,以避世自修为特征的叫「隐士」,商山四皓就是典型的隐士。

积极参与天下治理,并且有政治影响力的其实是「儒士」,而不是「隐士」,否则四个老人家绝不可能那么默默无闻。

估计有人会说,人家不出名是不想出名。呵呵,请问他们为何会出山?隐士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真隐士,管你天王老子来他们不会出山。第二种是假隐士,想出山却没机会,自认怀才不遇,一旦有机会,窜出来的身段比猴都利索。

您觉得商山四皓属于哪一种?

好吧就算他们能代表士族集团,也请别忘了,大汉立国之初影响力最大的绝不是「天下读书人」,而是以军功集团为代表的士族集团。

商山四皓代表的其实是离政治圈很遥远的普通士族阶级,彼时还没有建立一个让普通士族阶级成为核心力量的体制。更准确地讲,那时候的士族集团其实还是个萌芽阶段的个体,并没有形成阶级。

很明显,后人夸大了商山四皓的影响力,刘邦「服软」的理由不成立。

如果我们纠缠于刘邦与吕雉、戚夫人的三角官司,就太小看高祖皇帝的格局了,一个承载天下的君王,他所思考的层面必定是天下,而不是宫闱。

无论选谁做接班人,刘邦一定会以帝国的安危为出发点,而刘盈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吕雉就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

为了解释这个结论,我们要先看清当时的形势,以及刘邦去世后大汉帝国可能的危机。

打败项羽后,刘邦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即消灭异姓诸侯王。

我们且不论这件事的道德争议,只说合理性。从帝国的生存需求上讲,消灭异姓诸侯王是必须要做的「割腐」手术,除非刘邦允许他的汉帝国二世而亡。

异姓诸侯王不仅是一个待遇,而是他们的本质是拥兵的割据军阀,未来一定会走向与朝廷的对抗,乃至冲突。

虽然从道义上讲,刘邦确实很被动,但从大局上讲,这么做无可厚非。

做完这件事,刘邦依然不放心,他还有第二件事要做,那就是想办法构建一个体系打压功臣势力。

功臣派虽然不具备武装割据的实力,但请别忘了,他们是唯一可以左右皇权的力量,而且是合法合规的。假如他们要勾结在一起,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还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吗?

您可能会说,这话是不是太危言耸听了?还真不是,一个事实就能证明,那就是吕雉死后的「平定诸吕之乱」。

我们现在知道,吕氏根本没有任何作乱行为,而陈平、周勃竟然凭空夺了兵权,将吕氏满门,以及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全都杀光了。这已经是经过十五年打压后的功臣集团,依然具备这么大的能量,刘邦的警惕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对功臣集团绝不可能像对异性诸侯王那么粗暴,毕竟国家治理还需要他们,只能「文斗」。

刘邦在世当然不是问题,就他那副悍匪的气场,估计也没谁敢跟他呲牙。可是他去世后怎么办?刘盈不行,刘如意就能行吗?

开玩笑,刘邦去世时刘如意才10岁,他得醉成啥样才能做出易储的决定?

刘邦知道,能压制功臣集团的绝不是一个皇帝,而是要给功臣集团培养对手,功臣派是虎,咱得养一群狼伺候着他们,

于是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面积册封刘姓诸侯王,让他们武装到牙齿,作为皇权的外藩。仅仅这一步还是不保险,朝廷内部谁来扮演狼的角色呢?刘邦选择了吕雉,他的理由如下。

其一,吕雉具备这样的能力。

这还得「感谢」刘邦,这些年他为吕雉创造了锻炼的机会,生生将一个农村小媳妇锤炼成了坚毅、狠辣、智慧的政治家。

戚夫人就是「爬山虎」,离开刘邦就不知道怎么活,除了哭什么也不会。而吕雉呢?人家知道怎么去争取。

争取不是跟刘邦纠缠,她首先对形势有清醒的认知,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并且会抓住关键人物。事实上,刘邦可以对商山四皓熟视无睹,但不能不忌惮张良,以及张良所代表的功臣集团的立场。

刘邦为何拖着病体去讨伐英布?不去不行啊,朝廷上下都说,这种事太子做好了无功,做不好危及储位,不划算。你老刘则不一样,无论做啥样都不影响你的地位,所以必须你去,万一你挂了那叫为儿子铺路,当爹的,应该的嘛。

这事是刘盈策划的吗?背后很显然是吕雉嘛。你看看,刘邦都不得不接受吕雉的差遣,牛不?

其二,吕雉背后有吕氏家族。

对刘邦来说,比吕雉更重要的吕氏家族这个外戚势力。

吕雉再有能力也需要帮手,毫无疑问吕氏家族就是她背后的盾,相较于戚氏,吕氏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吕家本就有一定的根基,刘邦起兵后,吕氏兄弟子侄成了他最得力助手之一。由此,吕氏在功臣集团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吕雉的价值在于,她可以打造一个以自己为中心、吕氏家族为核心,包括部分功臣集团和宗室藩王为拥护势力的政治圈,足以对抗那些心怀叵测的家伙。

其三,吕雉可以平衡功臣派与宗室藩王。

其实西汉的开国功臣集团并不是铁板一块,丰沛集团是一块,河南集团是一块,而最核心的丰沛集团其实也并不团结。

这就是吕雉的机会,她本来就与丰沛集团关系很深,当初萧何、曹参、夏侯婴这些老人都跟她有旧交,王陵有过命之交,审食其跟她还有「深交」……

总之,吕雉在功臣集团中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另外,吕家姑娘多,吕雉大搞「刘吕联姻」,将刘家宗室藩王全都系在吕家姑娘的裤腰带上,让两头狼变成了听从她一人使唤的群狼战队。

刘邦看不到吕雉的这些才华和优势吗?太小看阿邦了吧?

哪怕他多么醉心于戚夫人,多么钟爱于刘如意,为了帝国的未来,他也绝不可能放着吕雉不用,想出易储这么个自残的馊主意。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吕雉就是刘邦既定的政治盟友,而不是低头认输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