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萧克能「镇上将」,为何粟裕难以「镇大将」?因为有一个人的存在

2023-12-23历史

1955年秋,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

在万众瞩目中,仪式诞生了十位元帅、十位大将,以及五十五位上将。按照官方文件的内容,同级将衔之间,并无详细排名,不过大家还是喜欢以授衔顺序给各位高级将领排名次。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是,萧克是上将之首,因为他资历深,且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国防部副部长,所以,人们会称他为「镇上将」的上将。

那么「十大大将之首」的粟裕呢?为何情况不一样?主要因为有张云逸大将的存在,这还要从他们的资历说起。

粟裕出生于1907年,是湖南会同人。南昌起义期间,20岁的粟裕在起义指挥部里担任警卫班班长,是刚入党的军中后起之秀。

抗战爆发后,粟裕在新四军下属第二支队担任副司令。在新四军期间,粟裕参与指挥过横山战斗和黄桥决战,对地区抗日形势的稳定局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抗战后期开始,逐步执掌重要兵权的粟裕渐渐展露军事指挥天赋,他在南部沿海区域,先后指挥了南坎、陇海等战役,实现了华中地区多处解放区的扩大和联合。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进入个人军事生涯的巅峰时刻,先后指挥了孟良崮、开封、济南和淮海战役。率领三野解放沪杭之后,粟裕在实际上主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军政工作。

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受到中央高度肯定的。毛主席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过,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粟裕的功劳是最大的。

1955年授衔,第一个接受周总理授予大将军衔的正是粟裕。不过,即使是在这样的高光时刻,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在见到张云逸大将时,还是要毕恭毕敬地叫一声「老首长」。

张云逸出生于1892年,对于粟裕来说,老是老矣,可是「首长」二字又是从何而来呢?

张云逸资历之深,在开国将帅之中,无人能出其右。他早年追随孙先生,是同盟会最早的一批成员之一。

国民党发动北伐战争时期,张云逸在第二方面军担任师部参谋长,而这个时候,位居开国元帅之首的朱德,也仅仅只是北伐军中的一个旅长。四一二政变之后,张云逸赴广西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张云逸和邓小平共同领导了百色起义,组建红7军。红7军是红三军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期并入中央红军序列。从创建红军部队的角度来说,粟裕远没有张云逸这样的功勋。

抗战爆发后,张云逸在新四军中的职务为参谋长,算是二支队副司令粟裕的直属上司。当时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的,是后来的开国元帅陈毅。

张云逸为人,诚恳憨厚,无论是对粟裕,还是对后来变成自己上司的陈毅(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后,张为副军长),都是凡事以革命工作为首要出发点,个人得失放在第二位。

越是这样的行事作风,就越受到大家的尊重。

建国后,张云逸虽然授的是大将军衔,不过他的实际工资和待遇,是与元帅看齐的。张云逸本人对于这样的安排,一直受之有愧。

从五十年代开始,已近花甲之年的张云逸身体状况不佳,并没有承担太多的工作内容。进入六十年代之后,他更是趋于半退休状态,除了迎接李宗仁回国这样重要的活动之外,鲜少露面。

不过,鉴于他的历史贡献,中央一直维持对他的高配待遇。

粟裕是较为年轻的解放军将领,他的重要战功集中在解放战争时期。所以,建国之后,粟裕担任了总参谋长等职务。

不过,粟裕的身体状况也不算太好,但是他始终坚持参加工作,为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

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国将帅逐渐离我们远去……

回顾军史,除了那些震撼人心的战役过程之外,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显赫的战功,朴素的作风和高尚的品格,才是真正值得被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