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引以为傲的四渡赤水,到底有多厉害?西点军校多次模拟失败

2023-12-19历史

毛主席引以为傲的四渡赤水,到底有多厉害?西点军校多次模拟失败

四渡赤水,可谓我党历史上一场关系生死的战斗,也是毛主席最为卓越的一次指挥。

红军以3万人的兵力,成功脱离40万国军的围追堵截,踏上了胜利之路,开启了长征的征程。

这场战役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西点军校多次模拟当年的战场,但均以失败告终。

然而,毛主席领导红军成功地进行了四渡赤水,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绝境中,毛主席坚持扛起大旗。1935年1月,红军经历了九死一生后抵达遵义,湘江血战使8.6万战士仅剩下3万。

在这个悲痛的氛围中,遵义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在会上共同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红军战略转移受挫的经验教训。

在惨败的阴影下,中共对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感到不满,情绪已达到巅峰。

湘江战役前,尽管毛泽东强烈反对李德的军事部署,但由于当时博古坚定支持李德,坚持让红军撤退至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导致红军正好陷入湘江一带30万大军的包围圈。

在李德和博古的指挥下,8.6万红军战士经历了惨烈的渡江,战后仅剩下3万。

湘江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周围的民众「三年不敢饮湘江水,十年不敢食湘江鱼。」

尽管红军勇猛突围,但元气大伤,濒临绝境。

在这次沉重的打击后,中共终于认识到,博古和李德的战略决策是红军陷入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直以来反对博古和李德的正确意见的毛泽东,因为他显著的战略天赋,获得了中共的一致支持。

最终,遵义会议决定剥夺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确立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

毛主席在危难时刻上任,毫不畏难,果断提出新的行军计划:离开遵义,西渡赤水,进入川南地区,从泸州渡过长江,北上川陕边界,与由张国焘领导的四方面军会师。

然而,计划却受到阻碍。

原来,在红军出发之前,四川军阀刘湘已经安排了8个旅提前东渡赤水,驻守在赤水县城一带,阻挡红军渡河,并额外调配了双倍的兵力在泸州对岸驻守。

川黔交界的各个通往蜀地的要道都被川军设置了重兵防线。

这庞大的防线表明了刘湘为阻止红军进入川地的决心,毕竟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已经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林总带领红一军团的两个师作为渡河先遣队,计划先攻占赤水县城,然而在进城之前就遭遇了川军的伏击,遭受了失败的打击。

川军的增援部队迅速追击,与红军主力发生直接对抗,红军指挥部陷入危机,双方爆发激烈冲突,红军只能全力拼死才勉强将川军击退。

然而,川军的增援部队不断增加,毛主席在紧急关头判断出泸州渡长江的计划行不通。主席紧急关头冷静地分析了我军情报部门截获的敌军密电:

川军北方阻挡了红军经泸州北上的计划;

湘军在黔东控制了铜仁,滇军已经进入黔西的毕节;

南面,中央军薛岳部队进驻贵阳,桂军则守在黔南的都匀。

东南西北,3万红军已经被敌军40万的数量包围。

显然,蒋介石采取了强硬手段,打算在贵州将红军一次性歼灭。

在如此悬殊的敌我形势下,普通人可能会被吓得不知所措,但毛主席作为用兵如神的领导人,是如何破局的呢?

生路在包围中早在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就调动了川滇湘贵军力四面围剿,派遣嫡系薛岳部队进驻贵阳。

蒋介石的野心昭然,然而那些表面上听从他调遣的各路「诸侯」实际上各怀私心。

川军表面上看似积极作战,但实际目的只是为了不让红军踏足川南,只要红军不进入四川,他们无所谓。

滇军守在黔西,除了防范红军入侵引发麻烦,更重要的是为了防范蒋介石。当40万国军围剿红军完成后,他们有可能趁机进入云南「削藩」,这并非不可能。

守卫在黔南都匀的桂军也抱着同样的心思。

湘军则死守着黔湘边界,夯实防线,目的是为了防止红军北上未果后返回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

总的来说,虽然国军的40万军力看似强大,内部却存在分裂,军阀们对于蒋介石的意图心知肚明:让他们充当炮灰,与红军交战到两败俱伤后,中央军再登场,一举歼灭红军,顺便削弱军阀,达到一石二鸟之效果。

因此,川、滇、桂、湘、黔对于红军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过路可以,我来送客;但如果想打我的地盘,那就准备付出代价吧!

红军原计划西渡赤水,然后通过泸州渡长江北上,但因川军阻挡而受挫。

我党接受苏联培训的情报局及时截获并破译了大量情报,虽然敌方形势一目了然,但我党领导集团却陷入了沉默。

在40万国军已将3万红军团团包围的危急时刻,似乎并无取胜的机会,东西南北的出路都被封堵。

然而,在大家都做好最坏打算时,毛主席仍然充满信心。

在仔细分析了敌我形势后,毛主席迅速做出决定,决定立刻从土城西渡赤水,继续北上川陕边界,与红四方面军汇合。

唯一的变动是中途不再选择泸州渡长江,而改为宜宾渡金沙江。

这便是「一渡赤水」计划。然而,在渡过赤水、向川南宜宾挺进的途中,红军在半路的叙永遭遇了川军的激烈阻击,攻城行动以失败告终。

在蒋介石的调度下,国军包围圈不断缩小。同时,川军援兵也在追击红军,为了避开川军的压力,毛泽东下令红军放弃宜宾,改向川滇黔交界的扎西前进。

抵达扎西后,为了打破40万国军紧密包围的局面,毛泽东指挥湘西的红二六军团攻击湘黔边境的湘军,同时命令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进攻川军。通过里应外合的策略,试图在川湘军阀分散兵力的同时制造混乱。

此外,他还派遣红军的一小部分兵力,伪装成攻打云南的行动,企图通过引开滇军,制造包围圈缺口。计划是越过云南边境,跨越金沙江,然后沿着西康的少数民族地区北上,最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川军和湘军误以为自家后方受到威胁,纷纷调转部分兵力回救急。然而,滇军则显得老谋深算,龙云似乎看破了这出「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计谋,依然守在原地,保持镇定。

红军的进云南渡金沙江计划因此告吹。一渡赤水,腹背受敌,计划屡次受挫。在北上川陕的计划看似无望的情况下,毛主席将如何破局呢?

最卓越的指挥在于掌握敌人渡过赤水后,原计划川南北上的战略遭受挫折,计划前往云南渡江北上也因滇军死守滇黔边界而暂停。

然而,毛主席并未气馁,反而似乎更加灵感迸发。

1935年2月10日,中共在扎西召开会议,毛泽东阐述了一项惊险的战略:进行二次渡赤水,重新回到遵义!

这一决策引起了疑惑:刚刚费了老半天劲从遵义出来,为什么又要返回?

毛泽东的这一部署完全是出于绝境求生的策略。

此刻,国军以为红军将拼死北上,因此大部分兵力已经从黔北调离,守在红军经川南北上的去路,只剩下最弱小的黔军留在黔北。

而在红军攻占遵义时,黔军也基本上被打残,因此如今的黔北成为了虚弱的地方。

就在国军围困扎西之时,红军早已兵分两路,通过太平渡和二郎滩成功进行了二次渡赤水。

二次渡赤水后红军的进军路线

这个计谋使得原本设下重兵等待红军北上的敌军,却在空虚中落空。

蒋介石感觉自己被愚弄,怒不可遏,立即调转几十万大军,向着黔北猛冲,试图再次包围红军。

而此时的黔北,两大重镇遵义和桐梓已被红军夺取。

红军再度占领遵义,老蒋断定,红军意欲向东进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汇合。于是,他急忙调动所有兵力,包括嫡系薛岳部队,大部分从贵阳撤出,北上遵义围剿红军,只留下4个团守卫贵阳。

一时间,黔北和黔东都挤满了国军,而西路却又变得空虚。

毛泽东毫不犹豫,迅速采取行动,向西发起鲁班场的进攻。周浑元驻守在鲁班场,依仗着离援军不远的优势,大胆地奋力抵抗红军的进攻,成功守住了鲁班场。

尽管未能攻占鲁班场,但此举却引起国军大规模西进。国军和红军开始了一连串的「你逃我追」行动,使得黔北再次成为空虚之地。

毛主席迅速率领红军撤出鲁班场,调转方向,发动进攻黔北的茅台镇,并通过茅台进行了三次渡赤水。

毛主席如此玩弄40万国军,让老蒋怒不可遏。老蒋立即下令,要求川滇湘桂迅速包围并歼灭红军。

原本静悄悄守在黔西边境、未动一兵一卒的滇军,在老蒋紧急命令下,紧急东进,追击红军。红军从云南渡金沙江突围的缺口出现了。

然而,毛主席并未急于与滇军交战,也没有急于突围。相反,他派遣了一小部分军队北上,进攻川南边界的古蔺,佯装要继续向北宜宾渡江。

国军中招了,立即调动大部队前往川南集结,进一步包围古蔺。

就在国军认为必能在古蔺歼灭红军的时候,毛主席再次抽身而退,从古蔺附近的二郎滩、太平渡,再度四次渡赤水。

老蒋感到非常焦急,看着红军四次渡赤水,更加确信红军将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汇合。因此,在3月26日这一天,他飞到贵阳,准备亲自主持战局。

这一飞到贵阳的消息被红军情报部门及时截获。毛主席看着位于乌江南岸的贵阳,喜上眉梢,他再次产生了玩弄国军的灵感。

于是,3月31日,红军南渡乌江,4月2日,派出小部分兵力佯攻息烽,主力部队则悄悄继续南下,直抵贵阳,假装要「逼宫」老蒋。

老蒋彻底慌了,此时,贵阳城内只有4个团的兵力,几十万国军都被红军甩在了乌江以北。

蒋介石迫切希望中央军嫡系能及时赶到,但时机已经失去,他不敢轻易向素有「狼军」之称的黔南桂军求援,因为万一他们不走反而对蒋介石发起攻击,将会对蒋介石造成致命威胁。

面对局势的压力,蒋介石最终向一直没有反对过他的龙云寻求帮助,请求他调动「内战如绵羊」的滇军前来支援。

由于滇军主力被调往贵阳,滇东地区陷入空虚状态。毛泽东趁机率领红军迅速撤离贵阳,与赶来支援的滇军擦肩而过,毫不费力地进入云南,宛如行走在无人之境。

龙云坐镇昆明,急切盼望红军能够迅速北上,因此他甚至装作不经意地提供物资和地图,希望能够促使红军尽早离开。

1935年5月9日,红军主力成功渡过金沙江,彻底甩开了数十万国军的围追堵截,开启了中共历史的崭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