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郑位三:曾是新四军政委,55年授衔名单却没有其名,主席亲自特批

2024-04-13历史

引言:

他是中国开国元勋之一,1955年的授衔名单上却不见他的名字,但是却享受元帅同等级待遇。

他就是郑位三,他又是谁?能够得到如此殊荣呢?

投身部队报效国家

1902年郑位三出生在黄安的一个殷实家庭。优越的家境并未将他塑造成一个纨绔子弟,相反他自幼便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

闲暇之余他总是泡在书房里,沉浸在书海中。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16岁的郑位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甲种工业学校。他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就在学校里脱颖而出。

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成就。在思想浪潮汹涌的时代背景下,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所学所能用于更广阔的天地。

「位三,你为何如此刻苦学习?」有同学曾这样问他。

「为了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坚定地回答。

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引领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郑位三毅然投身其中,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领导者。

他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高呼反帝爱国的口号,为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尊严而抗争。

不久后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伟大理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心中的迷茫。

他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答他心中的疑惑,才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他的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入党后的郑位三被派往家乡黄安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亲切交谈,向他们灌输革命思想。

在他的努力下,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革命积蓄了强大的力量。

但是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27年大革命失败,黄安县的革命形势也陷入了低谷。

他果断地将县委机关转移到七里坪,继续领导革命斗争。在郑位三的领导下,黄安县的革命火焰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他组织发动了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边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像一颗火种,点燃了鄂豫皖边区的革命烽火。

浴血奋战只为心中目标

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国民党大军三十万重兵压境,红军为了保存力量,被迫开始了艰苦的长征。

在主力军撤离后,郑位三接过了游击总司令的重任。这不仅仅是一项职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动员区、乡干部深入群众,建立武装队伍。在那个大别山斗争最为残酷的时期,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共渡难关。

在郑位三的带领下,部队和根据地的革命群众团结一心,斗志昂扬。他利用空闲时间给大家讲革命故事,用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的故事来鼓舞士气。在他的感染下,每个人的心中都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火焰。

只是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反围剿行动中,郑位三失去了至亲。面对亲人的离世,他悲痛欲绝,但革命的信念却更加坚定。

在郑位三的领导下,鄂东北的革命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们不仅成功拖住了国民党的步伐,还恢复了地方武装,组建了多个独立游击师,为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时间来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郑位三再度临危受命,从延安回到鄂豫皖边区,发动和领导抗日斗争。

他指导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办了多期游击队干部、青年、党员训练班,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在郑位三的带领下,新四军第四支队在皖中、皖东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赞誉。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他被评选为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继续率领中原军区部队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中原突围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随部队一起行动。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堵,他沉着应对,机智周旋,最终成功冲破合围,保存了有生力量。

晚年依旧不忘为国做贡献

1955年新中国迎来了首次授衔仪式,同时也实施了工资制度。在这历史性的时刻,郑位三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上面。

他虽未出现在授衔名单上,但毛主席和周总理却一致决定,给予他行政三级的待遇,相当于政府副总理级别。

只是这个荣誉在郑位三看来,却是莫大的荣幸与不安。每月300元的津贴,他分文未取,全部用于资助老区人民和革命烈士后代。

他常说:「这些钱,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怎么能私自享用呢?」

这位曾经的新四军师政委,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却选择了功成身退,不居功,不自傲。

他的名字,鲜少出现在报刊、纪念馆和书籍中,但他却从未对此有过任何怨言。

郑位三的身体状况其实并不好,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加上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病,让他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但他却从未向组织诉过苦,总是默默承受着一切。

在北京休养期间,郑位三并没有过上悠闲的生活。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动态和人民的疾苦。

身体稍微好一些,他便深入到民众中去了解民情。看到老区人民的生活依然艰苦,他心痛不已,立即将自己的津贴全部捐出,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

郑位三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却从未向组织要求过什么。他始终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心态,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的家里陈设简单,除了必要的家具外,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他的子女们也都继承了他的优良品质,从不依赖他的地位谋取私利。

结语:

1975年7月27日,郑位三因病去世,享年73岁。他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李先念亲自致悼词。

两日后的【人民日报】用大篇幅报道了他的事迹。这位无衔元帅、开国元勋的事迹终于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郑位三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虽无元帅之名,但在党和人民心中,他却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