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身在闹市无人知,第二代南越王墓现世,赵佗陵墓还会远吗?

2023-12-10历史

赵陀,秦末汉初南越国开国皇帝,生前自称「南越武帝」,在位67年,其去世时已是103岁的老人,儿子早已死去,只得让孙子赵眛(【史记】称赵胡)继承帝位,即南越国第二代皇帝——南越文帝。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98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计划在广州市象岗山一带扩建职工宿舍,调来挖机开挖象岗山,将山头削去17米后,意外发现山腹中竟隐藏着一座保存完好的大型石室墓。

象岗山

考古发掘得知,象岗山的这座石室墓不同于一般的崖洞墓,它是先从山岗顶部开凿一个深20米、平面「凸」字形的岩坑,又在坑内用条石砌筑墓室,耳室、侧室则在山体中横向开凿修建。整个墓室长10.85米,宽12.5米,面积100平方米,由前室、左右耳室、中室(主棺室)、左右侧室和后室(藏室)共7个部分组成。

第二代南越王墓葬结构

除中室(主棺室)葬有墓主1人外,其余室共殉葬有15人,主要是墓主人的妻妾和奴仆。墓室顶部使用24块巨大石板覆盖,其上夯筑封土密封,直至与象岗山原山头高度齐平。如果不是这次修建宿舍,根本无法知道山腹中藏有这样一座古墓,这也是为何施工前没有发现任何墓葬痕迹、古墓从未被盗掘的重要原因!

第二代南越王墓

象岗山古墓考古发掘的意义重大,它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随葬最丰富的一座墓葬,墓中出土1812件(套)文物,包括各类金银玉器、青铜器、陶器、石器等,尤以一枚「文帝行玺」龙钮金印、一枚「赵眜」玉印以及一套丝缕玉衣最为珍贵。印章的出现,确证了墓主人为第二代南越王赵眜,破解了南越国王室丧葬谜团!

南越国疆域

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又派50万大军南征百越,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开发岭南地区。秦朝灭亡后,这些军队留在了南方。西汉初年,秦将赵佗割据岭南称王称帝,建立南越国,自成一脉。汉武帝时期,赵佗去世,其孙赵眛继位,僭号「南越文帝」,为第二代南越王。此次象岗山发现的「文帝行玺」,符合史料记载,证实赵眛有僭越帝号的行为,同时也确定象岗山为一处南越国王陵。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另外,「赵眜」玉印的出现,彻底坐实了墓主人的身份。在中国古代,印章属私人物品,帝王下葬会将印章陪葬在棺内,以便在阴间彰显身份、更好通行。象岗山古墓中,玉印放在腰部位置,足以说明墓主人对其重视程度,死后随身携带。赵眜,赵佗之孙,第二代南越文王(帝),在位16年,长期患病,没有太大建树,只能稳住南越国的基本盘。赵眛死后,其子赵婴齐继位第三代南越(明)王。赵婴齐墓,三国时期被吴大帝孙权派人盗发,疑似为今象岗山西北3公里的凤凰岗木椁墓(1983年发掘)。其后的两位南越王,一代不如一代,哀王赵兴被丞相吕嘉所杀;术阳王赵建德参与吕嘉之乱,被汉武帝派10万大军攻打,南越国灭亡,自己被擒获送往长安,身首异处!

赵眛玉印

值得注意的是,象岗山发掘的这套玉衣,属丝缕穿联,之前从未发现,不同于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是一种全新的类型。赵眛所穿的玉衣全长1.73米,由两千多块穿孔玉片用朱红色丝带制作,玉片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的玉器相似,质地不算高档,玉衣的玉片很多是粘贴在麻布内衬上,很可能是紧急拼凑完工,可见当时西汉中央确实对南越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封锁。但这套玉衣保存完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套完整玉衣,比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要早12年。由此,我们猜测,赵陀也身穿金缕或丝缕玉衣下葬,玉衣的精细程度肯定要比象岗山的好得多,如果找到赵佗陵墓,那一定举世瞩目!

赵眛丝缕玉衣

第二代南越王墓的发现,重燃了考古人员寻找赵佗陵墓的信心。经过勘探,专家认为赵陀陵墓就在象岗山附近的一座山岗之中,在越秀山主峰越井岗一带的可能性最大。中山纪念碑下30米,或就是赵陀的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