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61年周恩来视察江西,领导敬酒,周:喝可以,但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2024-04-14历史

61年周恩来视察江西,领导敬酒,周:喝可以,但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众所周知,周恩来是个好总理、好外交官,但殊不知,他还是个优秀的「生意人」,为国家建设谈了不少「生意」。

1961年,周恩来和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吃饭,被劝酒时说:「喝酒可以,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周总理提出了什么条件?最后的结果如何?

一、周恩来去江西

1959年,我国进入三年粮食灾荒时期,多个省市粮食紧缺,中央对此十分头疼。周恩来在这困难的当口挑起大梁,统筹全局,把全国的粮食调运起来,但缺口仍然很大。

作为以产粮为主的农业大省,江西每年除了满足本省需求外,还要完成外调粮食的任务,1959年支援了13亿斤,1960年又外调了15.5亿斤,算是劳苦功高。

到1961年,全国的饥荒依然很严重,但江西本身粮食不算特别宽裕,又涌进很多外省人口,压力也很大,于是打算把外调任务下降到12亿斤。

1961年9月17日,周总理刚参加完会议,便和谭震林、罗瑞卿等人来到南昌视察,江西省委特地设宴招待他们,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亲自作陪。

二、周总理喝酒谈条件

席间,刘俊秀举起酒杯,恭敬又热情地对周总理说:「当年您在南昌发起八一起义,这里因此成为英雄之城和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后来您离开了34年,南昌的人民都很想念您,如今您来南昌视察,我们都很高兴,让我们敬您一杯。」

刘俊秀并非恭维,他是真的打心眼里尊敬周总理,这也是在座所有人的心声,大家都齐声叫好。

然而,周总理没爽快应下,而是站起来说:「这几年困难时期,江西给了国家不少支援,应该受到表扬,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接着,周总理又说:「小刘同志啊,你要敬我酒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

「条件」二字立马让刘俊秀紧张起来,别看周总理表面上文质彬彬,和蔼可亲,喝酒可是个能手,刘俊秀以为周总理要和他一杯一杯干酒,心中有点忐忑,他问:「什么条件?」

周总理满上一杯酒,说:「我们干一杯酒,你就将外调粮食增加一亿斤,我们干3杯,就增加3亿斤,怎么样?」

刘俊秀大概心里想:还不如和周总理干酒呢!

刘俊秀为难道:「总理啊,我也想为国家出力,但我们现在的外调任务是12亿斤,再加3亿斤就是15亿斤,实在是有点困难啊!」

周总理身边的谭震林鼓励道:「总理好不容易来趟南昌,也是看江西的形势好,你就答应了吧。」

罗瑞卿也附和道:「是呀是呀,老刘你别那么死脑筋,先喝了再说嘛!」刘俊秀一时有点动摇。

三、3杯酒换3亿斤粮食

周总理并非脱离实际狮子大开口,让江西多拿出3亿斤粮食是有一定困难,但也不是无法完成,只是要辛苦一些。

周总理务实地说:「我对江西的情况做过调查,有的老表还有储备粮,江西整体情况比其他省份好很多,努努力,再增加3亿斤并非不可能。」

增调3亿斤粮食本就是周总理此行的目的,但他采取了这种迂回的方式,既有「证据」又有人情味,不愧是个「谈判专家」。

周总理亲自开口,也没有拿官威压人,刘俊秀不好再拒绝,他咬咬牙,说:「好,国家有困难,我们要尽力支援,3亿斤就3亿斤!」大家都为刘俊秀鼓起掌来。

周总理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端起酒杯连饮三杯,大笑道:「好,3杯,3亿斤!辛苦你们了。」3亿斤粮食可以为不少人解决困难,周总理心里万分高兴。

就这样,周总理用3杯酒换了3亿斤粮食,这笔买卖赚翻了。这事要换其他人开口,大概率成不了。

三年饥荒时期,周总理一直奋战在抗荒第一线,当时担任总理办公室主任的童小鹏回忆说:「那三年,各地要粮的电报堆满了总理的办公室。」

周恩来的秘书李岩也说:「总理那段时间一直操劳调度粮食的事,经常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熬夜和相关部门的同志讨论粮食问题。」

在周总理用心指挥下,我国终于在1962年底渡过了这段困难时期,而周总理在这三年里生了不少白发。

结语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活着还是逝去,周总理永远是人民心中的好总理,人民的敬爱是他用一根根白发、一滴滴心血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