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吴文化博物馆注意!!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众所周知,在宋代的苏州,有两位范姓名人最为知名:范仲淹和范成大。二人同是苏州人士,并且恰好都曾官至宰执却始终郁郁不能得志,范成大与范仲淹之间实在颇有相似之处,所以明代又有「吴中二范」的说法。那么,二范家族的发展走向是否是相似的呢?
明代石湖乡贤祠中的范成大画像
实际上,二范家族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有其必然原因,也有偶然原因。必然原因在于范成大并未像范仲淹那样尽力经营家族产业如义庄义田,这就不能保证子孙后代拥有充足的经济来源作为支撑。同时范成大对子女的督导教育似乎未足严格,其二子并无文学名望,没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研究者就指出范仲淹家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实缘范氏之一族,世世辈出贤者。」至于偶然原因则是范成大家族人丁不旺,由于父亲早亡,范成大没有亲兄弟,二女中也有一人早亡,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其家族的发展和壮大。相比之下,范成大的家族便无法像范仲淹家族那样长期延续其社会声望。综上所述,尽管范仲淹与范成大家族在科举考试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得以在【吴郡登科题名录】中保存了自己的名字。但由于种种因素叠加,使得二范的家族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而这些是值得今人深刻思考的。范仲淹与范成大都是苏州历史上的一流名人,也是宋代苏州最为知名的两位人物,都是苏州文化史上的高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事迹应被反复讲述和铭记。与此同时,也应该从他们的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古为今用。参考文献: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2.朱林方.「补王政所穷」:范氏义庄与宗法制帝国修复机制[J].天府新论,2014,(03):135-139.3.陈其弟.范仲淹与苏州[J].江苏地方志,2002,(01):46-47.4.王善军.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J].中国农史,2004,(02):90-95.5.吕涵,周扬波.南宋苏州士绅的家族和活动——以范成大为核心[J/OL].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11-30:1-106.李学如.苏州范氏义庄田亩考述(1049—1899)[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05):170-179.7.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A].王蓉贵、白井顺点校.周必大全集第2册[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8.范成大.吴郡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9.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0.陈继儒.重建范文穆公祠堂记[M].崇祯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一编:35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