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会昌战役陈赓受伤佯死,黄埔同学装没发现,踢了他一脚后直接走开

2023-12-28历史

会昌战役陈赓受伤佯死,黄埔同学装没发现,踢了他一脚后直接走开

在茅草丛中,一名身着白背心和裤子的男子躺在水沟里,全身血迹斑斑,双眼紧闭,似乎已经离世。

这是八一起义战场上的景象,硝烟弥漫,两军士兵的尸体散布在四周。

不久后,国军的搜索队开始逐一查找倒地的起义军战士,试图找到幸存者。

一名国军士兵来到茅草丛旁,审视了一番。陈赓屏住呼吸,感受到对方的目光。

没错,这位装死在水沟中的男人,正是我们熟悉的陈赓将军。

这是1927年8月30日的清晨。几天前,我党振奋人心地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成功占领了瑞金,紧接着向前推进,准备攻打会昌。

在会昌战役中,陈赓以第20军3师6团2营营长的身份,带领全营冲锋陷阵。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他毫不畏惧,亲自率领部队攻占了三座高地。

然而,敌军早有准备,设置了坚实的防御工事和密集的火力网,炮火和子弹如雨倾泻而下。

2营遭受重创,陈赓的左腿中弹两次,鲜血涌流。营部副官卢冬生冲了过来:「营长,您受伤了!」他说着,试图背起陈赓一同撤退。

陈赓强忍着剧痛,对身旁的卢冬生说道:「我走不了了,你快走吧。」

卢冬生坚持要背着他,但陈赓用尽全力推开他,板着脸喊道:「我命令你,快离开!」

卢冬生离开后,陈赓脱下军装,将腿上的血涂抹到脸和身上,然后忍受着疼痛滚下生长着茅草的水沟,开始装作死去。

接下来发生的情景如文章一开始描述的那样。

在敌人逐渐靠近的短暂时刻里,陈赓感到了不妙之处。他所面对的敌军是老蒋的亲信部队,第20师,而这支师的军官全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

这对陈赓来说非常不利,因为他在黄埔军校里是一位名人,几乎所有黄埔的师生都认识他。

看着眼前的敌人,陈赓觉得对方很可能也是黄埔的同窗。他在心中飞速思考着如何摆脱困境。

下一瞬间,一只脚轻轻地踢在陈赓的腰部。陈赓一动不动地闭上眼睛。

旁边传来脚步声,渐行渐远。听到对方离开的声音,陈赓松了口气,体内累积的疲惫感涌上心头。他最终晕了过去。

下午4时,八一起义军反攻获胜,战士们赶来清理战场。一名战士用枪托轻轻戳了戳陈赓。陈赓微微哼了几声。战士们匆忙将他抬上担架。

就这样,在黄埔生的默许中,陈赓得以脱险。由于陈赓一直保持着闭眼状态,对那位黄埔生的身份一无所知。

八一起义军中,同样有许多指挥员出自黄埔军校。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黄埔生而言,不得不面对昔日同窗在战场上,这是一场难以言喻的痛苦。

曾经是共同学习、共同训练、并肩作战的同窗、朋友、战友,彼此之间情同兄弟。然而如今,他们却不得不运用所学的战术技巧,与对方交战。

尽管如此,起义军的官兵并未感到后悔,因为他们所走的道路是革命之路,是为了百姓的解放而战。即便面对昔日的同窗,他们也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

当然,这并非陈赓在战场上与老同学相遇的最后一次。

1936年11月下旬,陈赓率领红军与黄埔同窗之一的胡宗南在山城堡展开激烈的战斗。

一天一夜的生死搏斗后,胡宗南溃不成军,只得狼狈撤退。

有趣的是,胡宗南的一生基本上都被陈赓压制得死死的。

从黄埔军校时期开始,胡宗南因政见不合,经常与陈赓争执不休,每次都以被打得到处逃窜而告终。

有一次,胡宗南甚至被追逐到一条街上。

他在前面奋力逃跑,而陈赓在后面挥舞着板凳,拼命追赶。最终,胡宗南躲到一家茶馆的桌子底下才算是「捡回一条命」。

尽管毕业多年,胡宗南与陈赓在战场上的对决依然没有一个胜负之分。

1946年9月,胡宗南亲自指挥着美械整编的第1师、第30师等精锐部队,还有以号称「天下第一旅」的第1师第1旅,向浮山发动了一场雄心勃勃的进攻。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实力强大的部队一旦出动,竟然陷入了陈赓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在陈赓的指挥下,红军部队对胡宗南的军队进行了包抄、分割和逐个歼灭的行动。

在激烈的战斗中,胡宗南引以为傲的「天下第一旅」彻底覆灭,中将旅长黄正诚更是被俘虏。

黄正诚同样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尽管非同一期。

当他被红军俘虏时,他表现出一副极不甘心的态度,高声要求见陈赓。

陈赓亲自前去与他见面,黄正诚毫不客气地自报家门:「我就是陈赓,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与你们的胡宗南长官是同窗。」

「我知道你。」黄正诚虽然身处俘囚之地,却依然傲慢地凝视着陈赓:「久仰大名了!学长的战术确实高明。但你们的战斗方式实在有些不拘规矩,根本没有按照操典的规范来!」

陈赓则表现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如果你们按照操典摆出正确的阵势,现在的结果未必会如此!」黄正诚昂首说道。

这番言辞让人不禁感慨,黄正诚的言辞与功德林中的黄维曾说过的相似。

当时,一群国民党老将军正聚集在功德林里,对淮海战役的战局进行回顾。在讨论黄维被俘的情况时,黄维表达了对失败的不满,豪言道:「有本事各自退三十里,我们再来一场!」陈赓听后并未生气,反而哈哈一笑:「你们投入了8个旅、6万多部队,还全是美国提供的机械化部队,而我们只有3个主力旅,武器还全是小鬼子的三八式!」黄维一时无言以对。陈赓接着说:「你们用美国的武器打中国人,难以赢得人心,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现在即便不服气,也只能拭目以待。」

国军和国民党存在着无数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缺乏人心。

虽然不能说国民党「不爱国」,但他们所钟爱的「国」似乎只包括他们自己。

只要自身状况良好,他们几乎无暇关心亿万贫苦百姓的疾苦。

甚至对于国民党内部的基层成员,他们也是漠不关心。

为了应对共产党,「老蒋」等人从美国获得了大量援助。

然而,这巨额的资金和物资究竟有多少真正惠及了国军普通士兵呢?

国军的大部队都被折磨得骨瘦如柴,饱受饥饿之苦,甚至连美国援助者都感到无法坐视。

曾被派往缅甸的美军教官史迪威曾表示,国军士兵「一个冲锋就可能累死自己」。

当然,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大多数是老蒋的亲信,他们并没有遭受如此苛待。无论如何,这一切只能让人拭目以待。

然正因如此,他们被老蒋套用「君君臣臣」之规矩所束缚,将老蒋的荣誉与个人的荣耀紧密联系在一起,几乎成为无法分割的整体。

为了坚守这一制度,他们对于那些在底层苦苦挣扎、甚至快要饿死的士兵和百姓漠不关心。

黄埔同学会建国后的某一天,陈赓,已成为开国大将的他踏入功德林,渴望与黄埔老同学们会面。

所长迅速召集了20多位黄埔系战犯,包括宋希濂、黄维、杜聿明等人。

陈赓笑容满面,与大家寒暄打招呼,让警卫分发了一些东西。

警卫打开扛在肩上的大袋子,里面装满了新鲜的苹果。

「你们要好好享受!」陈赓笑着说道,「这可是我一个月的薪水买的苹果,都给你们了。」

「你是开国大将,一个月的薪水也只够买几袋苹果?」杜聿明皱着眉头说道。

陈赓坦然地点点头:「是的。」

众战犯互相对视,私下里窃窃私语。这位大将居然只有这么点工资,在国民党时简直无法想象!他们的表情中有嘲笑、担忧,甚至带有一些鄙夷。

陈赓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切,但他只是微笑而不发一言。

多年后,一群国民党战犯获准迈出牢狱,踏上了一场与往昔截然不同的「远足」之旅。组织决定通过展示我党引领国家蓬勃发展的点点滴滴,唤醒他们对当代中国的新认知。

这些战犯在巍峨宏伟的大桥、庞大而现代的工厂以及骄人的中国汽车品牌面前驻足。杜聿明甚至亲自驾驶着国产汽车,在宽阔的道路上漫游,不禁陶醉其中。

然而,最引起他们深刻震撼的,却是百姓们的翻天覆地的变迁。回顾民国时期,只有「上流社会」灿若云霞,而广大人民却深陷黄粱梦境,面对贫瘠的土地,身临其境难以为继。许多百姓为生计奔波,却难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而今,虽然仍有贫困存在,但人们散发着奋斗拼搏的朝气。国家已然在他们努力的双手中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一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国度。

这一切让那些曾经傲慢的黄埔生们感到深深的反思:蒋校长的判断曾经错误,而他们自己也曾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