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开国大典细节:彩照被毁,毛主席站6小时,中途为人民重返天安门

2024-07-25历史

「鸣21响礼炮是国际通行的最高规格,我们为什么要鸣28响?」 新政协筹备开国大典的会议上,有党外政协代表提出这个问题。

当时没有人做正面回答,会议休息时,毛主席问一位我党的会议工作人员 :「你知道为什么要鸣28响礼炮吗?」

这位工作人员马上领会毛主席的意思,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毛主席说: 「主席,我这就写一份简要说明提交大会。」 毛主席露出满意的神情。

鸣放礼炮的礼仪起源于海军,在英国称霸全球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英国军舰出访弱小国家,会鸣放七响礼炮致意, 而弱小国家则被英国要求,要以三倍的礼炮声回礼,这就有了二十一响礼炮。

英国衰落后,军舰出访也开始鸣放二十一响礼炮,显示平等相处,二十一响礼炮就演变成一种最高规格的礼遇。

开国大典确定, 用五十四门礼炮,鸣放二十八响。「五十四」代表当时知道的我国五十四个民族,「二十八」代表我党从1921年到1949年,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

这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含义怎么可能去依照外国的惯例。在国人心中,比国际最高规格多出来的七响礼炮,或许还对应了把帝国主义逐出中国的胜利。

二十八年付出无数的牺牲,终于迎来的新中国的诞生,这个意义一定要在开国大典上得到体现。

开国大典的前一晚,毛主席像往常一样在熬夜。身边工作人员多次劝毛主席早点休息没有用,周总理打电话来劝也没有用。 对毛主席来说,伟大的日子,就更应该有一如既往的定力。

直到早上六点,毛主席才上床休息,睡前告诉工作人员,下午一点务必把他叫醒。 下午三点,开国大典就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选在这个时间,中央有多种考虑。

就全国形势来看,我军当时有四百九十万兵力,国民党军队只剩下一百四十多万兵力,我军对国军形成辗轧之势。

不过西南云贵川、两广、海南,湖南、福建的一部分还被国民党占领,西藏也没有归附。新疆已宣布和平起义,但我军还没有进入新疆核心地区。

这种情况下,本来可以等到全国解放再建国,不用急在一时,最初我党也是这种想法。那时建国条件更好,也更顺理成章。

我党预计最迟1950年上半年,就能彻底打垮蒋介石的军队。 按照这个预计,建国时间原来定在1950年1月1日,以元旦为建国日,寓意也很美好。

西方在七、八月份的时候,也在猜测新中国的建国日,普遍认为我国喜欢吉利数字 ,10月10日、1月1日这样的日子,很可能成为新中国的成立日。

而且, 西方觉得我党比较认同孙中山,双十是辛亥革命纪念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这两个日子都有特别意义,被新中国选用的概率相当大。

西方猜得也有道理,不过斯大林知道我党在筹备建国后,向我党建议应该迅速建国。他提出国民党占领区的政权很多都已崩溃,无政府状态下,容易让西方找到干涉的借口。

我党建国宣布一个新政权的诞生,可以杜绝西方干涉的借口,有利于稳定整个远东的局势,不必等到内战结束再建国。

这个理由有苏联冷战的考量,也符合我国的利益,我 党就采纳了斯大林的意见,把开国大典提前了两个月 。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称北京,准备迎接新中国的建立。

在战争状态下建国,安全成了重大问题。开国大典的时候, 北平和平解放不到一年,北平及周边地区,还隐藏着很多国民党的残存势力,这些势力必然会有破坏开国大典的活动。

还有当时我军空军刚刚建立,不能掌握制空权,国民党的轰炸机存在空袭开国大典的可能。

按国民党轰炸机从浙江舟山群岛起飞,往返六小时的航程算,下午三点举行开国大典,国民党的飞机来轰炸,就只能在夜间返航,而 那时国民党的轰炸机夜航性能极差,这就大大降低了开国大典遭遇空袭的可能性。

即使国民党冒险空袭,下午三点国民党飞机也是逆光飞行,飞行员视线受干扰不利作战,我阻止空袭更有把握。

考虑了种种因素,开国大典开始的时间,最终确定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

下午一点,工作人员准时叫醒毛主席,开始做出席开国大典的准备,卫士马武义把毛主席的礼服拿了出来。

在定下开国大典的日子后, 周总理和卫士长李银桥专门请示毛主席穿什么样式的服装出席,毛主席想都没想就说穿中山装 。于是找布料给毛主席做中山装礼服的任务,周总理就交给了李银桥。

李银桥在北平的商店里看了很多布料都不合适,毕竟当时的北平经过多年的战乱,商品的种类少、质量差,做这样重要的礼服,要找到合适的布料并不容易。

几经寻找,李银桥在一个军用仓库中,发现一批缴获的美国将校呢比较合适,就买了一些请王府井的王子清师傅,给毛主席做了三套中山装。

三套中山装两套毛主席换着穿,另一套从来没穿过。由于样式一样,多年后身边的人也搞不清楚,毛主席出席开国大典究竟穿的是哪一套。

1954年毛主席 把三套礼服给了李银桥,李银桥留下两套毛主席穿过的礼服,没穿过的那一套送给了副卫士长孙勇。

李银桥身高不到一米七,穿毛主席的衣服大了很多,就找裁缝按他的身材把两套礼服改了。

改之前,李银桥的爱人还给他开玩笑,说换以前那是皇帝登基的龙袍,改不得。 李银桥让爱人别乱开玩笑,毛主席都说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哪儿还有什么皇帝,衣服不穿那不是浪费了。

好可惜,那套礼服是新中国诞生的重要纪念物,比皇帝登基的龙袍有更值得保留。现在博物馆里的两套礼服都走了样,让人遗憾。 不过礼服易主也记录下了人民领袖和警卫员的温馨故事。

回到开国大典那天,穿礼服前,马武义翻箱倒柜也找不出好点的衣服,给毛主席穿在里面。

衬衣、毛衣有补丁,毛裤还烂了个两个大洞。毛主席不在意,拿过来就穿,结果脚从大洞里蹬出去,只好脱下来重新穿过。

毛主席早已习惯这种生活,并不觉得艰苦,不然怎么能走过二十八年的峥嵘岁月。

穿上礼服,毛主席乘车来到天安门,领着一众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

1949年7月,中央确定要举行开国大典,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周总理任主任,林伯渠、彭真、聂荣臻等人为副主任,然而大典的地点却还在斟酌中。

庆典有三项内容,缺一不可: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大阅兵式;各界群众欢庆游行。 要完成这三项内容,需要足够宽广的场地和足够大的主席台。

筹备委员会设立了阅兵指挥部,由朱老总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本来该由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长叶剑英担任, 因战局需要,叶剑英九月被任命为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和陈赓一起负责广州战役,聂荣臻就被任命为阅兵总指挥。

我军将在世界的瞩目下,第一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阅兵仪式,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等起草「阅兵典礼方案」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专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相关汇报。方案获得中央批准,阅兵场地仍未确定。

「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毛主席对大典阅兵的指示,阐明了阅兵式的重大意义。八月份,华北军区将两套经过反复论证的阅兵方案,递交给周总理审定。

两套方案一个选址在北平西苑机场,一个选址在天安门广场。中央迁入北平时,华北军区在西苑机场举行过一次阅兵式,欢迎毛主席、党中央。

西苑机场场地宽阔、远离市区,举办大典不会造成北平交通堵塞,如遇空袭也容易疏散。但没有现成的主席台,临时搭建耗费财力,时间也很赶。

大典要有三十万群众参加,才有相配的场面,这样多的人从市内往返西苑机场很不方便。而且机场的通道只有一条,不利阅兵部队的集结、行进。

天安门广场自带万众瞩目的气场,天安门城楼就是一个辉煌的主席台,主会场与全城庆祝融为一体,气氛会远超西苑机场,四通八达的交通,群众和受阅部队集结也很方便。

不过在天安门广场举办开国大典,预计会造成北平市内至少四小时的交通堵塞 ,当时的长安街不够宽,阅兵场面受限,只能通过步兵12横列、骑兵3横列、装甲车3横列。

两套方案各有利弊,虽然阅兵指挥部和周总理都倾向于天安门广场,但周总理还是难以做出最后决断。

直到临近大典前一个月,周总理才做出决断,把天安门的方案,提交给毛主席、朱老总和刘少奇同志,并获得通过。

当时局势复杂,如果出现意外情况不得不在西苑机场举行开国大典,那会留下一个很大的遗憾。

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临机把政协新疆代表团团长、34岁的赛福鼎,叫来站在身边, 这样在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里程碑照片上,我们就看到毛主席身后站着一个当时并不知名的少数民族年轻人。

新疆的第一个代表团,在前往北京的途中不幸坠机,机上所有人员全部牺牲。 毛主席的安排,抚慰了新疆代表团的坠机之殇,也宣告新中国把民族大团结放在中心位置。

开国大典极为庄重、神圣,主持人林伯 渠同志宣布大典开始,请毛主席讲话,就进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由毛主席宣读「开国公告」。

这种时刻,毛主席没有即兴发挥,全程照着稿子念,仅在念稿子前,加了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现在我来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开国公告」没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这句话出自9月21日,毛主席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原话是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大典即将开始时,张治中提出,「开国公告」既然提到有五十六位政府委员,那就应该把五十六人的名字写进「公告」。

已经印好的「公告」中没有具体人名,毛主席赞同张治中的意见,说 「好,把56名委员名字都写上去,可以表示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强大阵容。」

然后就请林伯渠同志,重印一份有五十六位委员名字的「公告」。时间来不及了,林伯渠同志就把五十六位委员的名字,抄在一张纸条上交给毛主席, 毛主席照着印刷的「公告」读到五十六位委员时,又照着纸条念出了五十六位委员的名字,五十六位委员获得了莫大的荣幸。

接下来毛主席按动电钮,天安门广场上首次升起五星红旗。五十四门礼炮,随着升国旗的节奏,鸣炮二十八响,国歌奏响、升旗开始时第一响,国歌结束、国旗升到杆顶最后一响, 国歌、升旗、礼炮配合得严丝合缝。

为了圆满完成鸣放礼炮的任务,华北军区挑选了一百多门山炮和最优秀的炮手,编成礼炮队,从七月起就在北京先农坛进行训练。 礼炮不求打准目标,但要做到整齐、匀速,也不容易。

按与国旗、国歌同步的要求,礼炮队计算出二十八响礼炮,整个鸣放时间为两分零五秒,每次齐放间隔四秒半。

大典时,五十四门礼炮分两组,一组发射,一组装填,轮换鸣放确保节奏。有人在大典上留心数了礼炮鸣放次数,说礼炮不足二十八响。

按这种操作漏响不可能,即使有哑炮也不会全哑。现场各种声音混杂,数漏也很正常。

国旗升起,阅兵开始,我军刚成立的空军也加入分列式。17架飞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这十七架飞机有两种型号的战斗机,还有轰炸机、运输机和教练机。机型多,速度差别大,要整齐通过天安门广场,就需要设计进入天安门广场的不同航线,和起飞的先后顺序。

受阅飞行员经过艰苦训练,圆满完成了任务。大典时,十七架飞机队形整齐,依次飞过天安门广场,其中有些飞机携实弹受阅,准备迎接各种突发事件。教练机通过天安门广场时,三次拉抬机头,向党和国家领导人致敬。

看到新中国的空军,大典现场掀起又一波高潮。为了增添大典的兴致,九架战斗机重飞一次,让现场很多人以为受阅飞机有二十六架。

大典期间也出现过突发情况,大典的警戒人员发现,有个外国人在美领馆的围墙旁,拿着相机在不停拍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的外宾基本上只有苏联人,那人显然不是受邀外宾,警卫人员立刻上前查问。

这个外国人说自己是美国人,叫包瑞德,曾到延安访问还见过毛主席。了解到这个情况,警卫人员不敢擅做处理,赶紧把情况汇报给阅兵总指挥聂荣臻。

聂荣臻向毛主席请示,要不要收缴包瑞德的相机。毛主席说认识包瑞德, 「我们这是大事,是完全公开的活动,没有啥秘密,就让他拍嘛,还可以为我们在国际上义务宣传。」

得到拍照许可,包瑞德很开心,在大典外围到处乱窜,找拍照角度。他在开国大典前一天,就到天安门广场偷拍过。

他拍到的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的画像,下部有两尺宽的白边,印着毛主席手书题词: 「人民的胜利」 这张照片被美国主流媒体采用。

可他拍的开国大典照片中,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的画像,却没有留白边,这让他觉得很迷茫。

原来,周总理觉得毛主席的画像上,有毛主席的题词不太合适,临时换了画像,包瑞德拍到的带白边的毛主席画像,就成了海外珍贵的孤品。

开国大典的拍摄记录,主要由苏联人完成。刘少奇同志到苏联访问时,斯大林主动提出,苏联可以派出摄制组,为开国大典彩色摄影。

彩色摄影那时还是高科技,我国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彩色摄影的技术设备,苏联能用彩色摄影记录下开国大典,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我方就接受了苏联的帮助,把拍摄记录任务交给了苏联摄制组,还给了他们特权, 可以拍摄任何地方任何人,现场毛主席等领导人还会配合摄制组,按要求做一些摆拍。

苏联摄制组也很尽力,力求完整记录下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场面。整个开国大典,苏联摄制组拍摄了几十盘胶片。

很悲剧的是,第二天放在宾馆房间里的胶片,就因火灾几乎全部焚毁,苏联摄制组跺脚崩溃,保卫胶片的我军警卫班一个个失声痛哭。

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四五分钟由我国自己拍摄的开国大典黑白影像,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精彩,再也找不回来。

群众大游行与毛主席互动场面,就没有影像记录。宣读「开国公告」。到阅兵结束,毛主席已经站了三个多小时,刚到休息厅喝口水,周总理就来汇报, 群众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城楼没有见到毛主席,都不肯往前走。

毛主席一听说到: 好吧,到群众中,疲劳也得去啊。」 放下水杯就回到主席台与群众见面。

毛主席一出现,「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瞬间铺天盖地。毛主席用 「同志们万岁!」、「万岁!」 来回应群众。

为让群众都能看到自己,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来回走动,不停挥手,一只手挥累了又换另一支手。

工作人员见毛主席太累,搬来把椅子想让毛主席坐一下,毛主席坚决不肯, 开国大典毛主席整整站了六个小时。在这个不可复制的日子,毛主席不愿因为自己,给群众留下遗憾。

开国大典结束,毛主席回到住处已经很晚。虽然很劳累,心潮澎湃的毛主席还是在院中散了一会儿步。这一晚,毛主席没有熬夜,散步过后就上床睡觉。

警务员 李家骥每隔半小时,就到毛主席卧室查看一下,发现毛主席一直没睡着。不同往常,毛主席睡不着没有起来看书,而是在床上辗转反侧。

为了让毛主席平复心情尽快入睡,李家骥向毛主席提议弄饭吃,毛主席只要了点麦片粥,还很久没有动。李家骥知道毛主席在想事情,又不好问毛主席,只能等着毛主席从沉思中走出来。

终于,毛主席主动让李家骥弄饭来吃,李家骥才松了一口气。饭菜端上来,毛主席让李家骥陪着一起吃,李家骥刚坐下来,毛主席就对他说 :「 我们的革命不容易啊,有多少革命同志献出了生命。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这种场面,一定比我们还高兴!」

说这话时,毛主席眼里闪动着泪光, 李家骥的心情也沉重下来,赶紧给毛主席夹菜来宽慰毛主席。

是啊,无数的牺牲才换来开国大典,毛主席一家就有六个亲人,为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生命,这一天毛主席怎能不思绪万千,欢乐的海洋中,又怎能不奔腾着深切的的缅怀。先烈们会和开国大典一起永留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