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年齿最高、效力最久、圣眷最渥——领侍卫内大臣马武的故事

2024-07-28历史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帝与皇太子胤礽这对原本亲密无间、感情深厚的父子之间,因为皇太子逐渐长大后开始慢慢地接触到最高权力中心,导致康熙帝对这个儿子的防备和猜忌之心越来越大、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多年以来所积累的父子(权力争夺)矛盾、和皇权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给康熙帝造成了深深地‘警惕提防皇太子’之心;就在这一年巡视完塞外蒙古诸部的返京途中,康熙帝经过深切考虑后,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不孝不悌、暴戾不仁、结党营私、窥伺皇位’为由,废黜了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皇太子的胤礽‘储君之位’。

但皇太子刚刚被废、朝廷的储位一旦出缺,这个时候已经成年的康熙帝诸皇子们,便有了趁机‘夺储、成为新储君’的想法,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大部分的成年皇子们开始积极出击、各自与党羽亲信暗中谋划,希望能得到康熙帝的青睐,从而坐上新太子之位。

就是这件事情,让仕途顺风顺水、升迁之路平坦迅速的武英殿大学士马齐、镶白旗汉军副都统马武兄弟也被牵扯其中。

皇太子被废后,诸皇子们身后各自的亲近属众、以及引为援手的其他王公大臣们也火速地行动起来,相互之间交通串联,意欲左右康熙帝的立储决策,使自己所支持的皇子能被立为新一任的皇太子。

但康熙帝在废黜皇太子胤礽之后,见朝堂内外因为‘夺储’而生出的种种乱象,于是很快就心生悔意,想要复立胤礽为储君,以平息事端。

在此之后,康熙帝对已废的皇太子胤礽多加询顾,常常下谕旨召见胤礽前来见面,平日里在与臣子们的交谈中,康熙帝也不时地流露出欲复重立胤礽为皇太子之意。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康熙帝特地召集诸王公及满汉大臣,让众人于诸皇子中推举一人为新太子(其实,康熙帝的意思是要大家推举原太子胤礽复位,但自己又不好直接说,便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之前多次召见胤礽之意臣子们已经明白,会根据自己的暗示而推举胤礽复任皇太子)。

但以佟国维(顺治帝孝康章皇后之弟、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之父)、马齐(米思翰之子)、阿灵阿(遏必隆之子)、鄂伦岱(佟国纲之子、佟国维之侄)、揆叙(明珠之子)、王鸿绪(汉大臣)为首的朝中重臣们,却在得到康熙帝‘推选皇太子’的旨意后,联名上疏康熙帝,保奏皇八子胤禩为新任储君,这个结果令康熙帝大感意外、随即恼羞成怒。

当时,为了不泄漏消息,康熙帝曾特别下旨让少数几个知悉自己真正心思的近臣们不要参与此事,马齐也在其中(因为马齐时任武英殿大学士,这时候长期在康熙帝的身边协助处理政务,很清楚康熙帝的真正心思)。

但不知为何,马齐却没有服从康熙帝的命令和旨意,在与国丈、致仕议政大臣佟国维暗中商议后,依旧于推举新任储君的当天,会同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人积极保举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让康熙帝‘复封胤礽’的期望完全落了空。

虽然最后康熙帝以皇帝之尊强行压制了‘推举胤禩为新太子‘之事,甚至搬出了‘孝庄文皇后’(康熙帝祖母)和‘孝诚仁皇后’(胤礽生母)的‘托梦告诫’来解释,还说胤礽已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心性行事都恢复得差不多了,总算将几乎失控的局面给扳了回来。

十一月十六,康熙帝将暂时处于软禁中的胤礽给释放了,所蕴含的意义不言而明。

但经过此事之后(原本是皇帝要大家推举新太子,但最后皇帝却因推举结果不合心意而直接掀了桌子),诸王公大臣们再也不愿听从康熙帝的旨意,去配合他搞什么‘推选新太子’之事了。康熙帝想以正常的推选流程,复立胤礽为皇太子愿望彻底落空(此后只能以皇帝的身份,强行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了)。

因此,康熙帝对违抗自己旨意、一心要推举胤禩为新太子、从而打乱自己计划的马齐等人怨恨不已、准备寻找时机予以重处,以泄心头之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初,初步控制了朝堂局势后,康熙帝旧事重提,在朝会上严厉斥责佟国维、马齐等人,还怒气冲冲地说‘百官推举胤禩、必出自马齐授意’;因此,马齐被暴怒的康熙帝顺势革去了大学士的官职以及世职,交给诸王大臣‘议罪’。

而因为二哥马齐的牵连,马武与幼弟李荣保及去世了的长兄马斯喀、还有沙济富察氏一族都受到了牵连和加罪——

奉命审理此事的、以康亲王椿泰为首的诸王大臣秉承康熙帝旨意,对马齐及其族人做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厉判决——马齐、李荣保立斩,马武立绞,兄弟四人(包括马斯喀)的子孙在朝廷中有职位的全都革职,家产查抄,其妻子家眷发配黑龙江为奴。

好在康熙帝只是一时怒气攻心、还没到丧失理智的地步;在平息了心情后,康熙帝又念起了当年米思翰支持自己撤藩的功劳、以及马齐的能干、马武的忠心来。

于是,康熙帝对椿泰等王大臣所拟定的对马齐一门的‘重处之刑’予以了驳回,并亲自修改了最终判决——马齐从宽免死、交给胤禩拘禁、‘严行管束’;李荣保免死、枷责,也交给胤禩一并看管;而躺枪的马武则免罪释放、但革除官位和世职,家人免罪;已去世的米思翰长子马斯喀一系成员则从宽一律不问。

(有关马齐领会错圣意、或者说故意和康熙帝对着干,带头举荐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之事的前后经过,在后续介绍马齐的文章篇幅中,再为大家详细加以叙述。)

因举荐胤禩为新太子而得罪了康熙帝、从而被革职‘管束’之后,马齐和马武兄弟在近两年的时间内都无所事事、由胤禩看管照顾,闲得在家看孩子、数星星。

直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二月,因为清朝和罗刹展开了互市,康熙帝认为马齐当年曾管理过与罗刹交往的外交旧事,所以下旨让其复出、重新去管理与罗刹的互市和贸易等事宜。

但在重新起用马齐之时,康熙帝还特别下诏说‘马武、李荣保不必复职。’(这是让马武再清醒一点,也给马齐一个警钟,让他小心办差。)

不久后,马武也被康熙帝再度启用了,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出任内务府总管,这也是富察氏家族成员几乎都担任过的职位。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又命马齐署理内务府总管事,还把当初马齐兄弟被革职时、一并撤除的镶黄旗世袭佐领(曾拨给胤禩),又发还给马齐和马武(本来是归李荣保所领有的,但再度返还富察氏家族后,这个世管佐领就归马齐了)。

而从之后的君臣相处中,康熙帝也逐渐了解到——当初马齐之所以掺和到佟国维等人的‘推举新太子’之事中去,其本质上并不是和佟国维一样的心思;他为人忠直憨厚,在当时也确实认为胤禩是比较适合的新太子人选,所以才主动站出来支持胤禩的。

也就是说,马齐推荐胤禩出任新太子的举动,并不是有结党营私的阴谋在内,而是公心大于私心,确实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的;因此,康熙帝在晚年的时候,再度信任、重用马齐,倚为心腹。

而无辜躺枪的马齐之弟马武,因此就更加得‘心怀内疚’的康熙帝信任,不但重用如前,还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时候让他出任了镶白旗蒙古都统。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初,马武被康熙帝调到身边,执掌皇宫及各皇家园林的出入警跸,是康熙帝最为信任的侍卫近臣。而就在当年的十一月,康熙帝病逝于畅春园,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位,即雍正帝。

雍正帝在继位的第二天,都还没有正式举行登基仪式,就下旨让马齐与允禩、允祥、隆科多三人共同出任‘总理事务大臣’(允禩、允祥是总理事务王大臣),负责处理嗣后一应朝廷事务。

而与康熙帝、雍正帝两代帝王都保持着良好君臣关系的马武(马武担任康熙帝的侍卫近五十年、而且曾在雍正帝、也就是胤禛年幼时多方看顾关照过他),则被雍正帝直接授予了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之职,负责自己继位之后的一切宫廷、皇家园林巡查保卫之责。

至此,马武也继其兄马斯喀、马齐之后,成为了正一品的朝廷顶级重臣,还是皇帝侍卫近臣中的最高武臣,按照雍正帝的刻薄冷酷性格,不是他最亲信的人员,是不会得到这个任命的。马武也以自己五十年如一日对皇家忠勉勤直的效力,为富察氏家族由康熙时代向雍正时代平稳且顺利地过渡,做出了不亚于其兄马斯喀、马齐的同样优异贡献。

雍正帝登基后,马武又给新皇雍正帝勤勤恳恳地当了近四年的领侍卫内大臣,不敢稍有懈怠;雍正四年(1726年),马武已经老迈,但还是忠勤办差,奉雍正帝之命,出任了正式任册封雍正帝的第一宠臣、爱弟允祥为和硕怡亲王典仪的副使(其兄马齐是正使)。

同年,马武在领侍卫内大臣任上去世,终年不详,大约总在六十岁以上。

马武病重时,雍正帝担忧不已,命宝亲王(弘历)、庄亲王(允禄)前往其府上送药、探视疾;而马武不幸病逝后,雍正帝流涕哀悼不已,再命宝亲王弘历和庄亲王允禄前往祭奠,并很快就为其赐下了‘勤恪’的谥号,下诏予以厚葬,同时追授其‘三等阿达哈哈番’(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由其子保祝承袭。

宝亲王弘历,也就是将来的乾隆帝;而据史料记载,宝亲王在雍正帝在位时期,除了按礼制出席若干皇室成员的葬礼以外,唯一去亲自吊唁祭拜的大臣,就是马武(恰好就是他将来的元配富察氏的三伯父)。

马武之子保祝后来也出仕担任了雍正帝、乾隆帝的侍卫,并做到了直隶提督、正红旗蒙古都统的高位,去世后得谥号为‘恭简’。

马武去世后,雍正帝在追思他在世时的往日功劳时,对他的评价是「年齿最高、效力最久、圣眷最渥」;而这三个「最」字,也反映了马武五十余年宫禁侍卫生涯中的突出功绩,以及在雍正帝心中的圣眷优渥位置。

后世的文史笔记中,在记载马齐、马武兄弟事迹时,曾不无羡慕的说‘马太傅齐,历任两朝,居相位者三十余年;,公与其弟太尉公武权重一时,时谚有云:'二马吃尽天下草’,如其是也。’

富察氏家族的后续故事,下一篇文章继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