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我死后中国会成为什么样子?邓小平回答后,毛主席:英雄所见略同

2024-07-19历史

1973年的一天,邓小平恢复工作回到了北京,毛主席见状便将邓小平与当时的副主席王洪文叫到身边,看着他们二人坚毅的模样,毛主席不禁发问: 「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王洪文的回答中规中矩,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转头看向邓小平,邓小平思考片刻后给出了答案,毛主席见状又追问道: 「那该如何解决?」

邓小平没有说话,只是交换了自己与毛主席的水杯,毛主席眼前一亮,点头说道: 「英雄所见略同」。

那么邓小平是如何回答的?交换水杯又有何含义?

毛主席年事已高,对中国未来发展十分担忧

毛主席青年就参加了革命活动,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国的发展而努力,有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但是,英雄总有老去的那一天, 曾经与毛主席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也已经老去。

1972年,陈毅元帅去世后,毛主席更是伤心地难以接受,亲自前去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这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参加追悼会。

追悼会过后,毛主席也开始意识到, 这些中国曾经的顶梁柱正在逐渐衰老,必须有新的接班人来接管中国的发展大业。

如此,中国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成长得越来越好,中国人民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早在之前,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作为事无巨细的毛主席,他很早就发现了这些问题。

毛主席心中始终装着国家与人民, 他不忍心在自己去世之后,让中国陷入动乱的火海当中。

所以他开始暗中谋划,试图找到一位合适的接班人, 接受前辈的使命,扛起重担,为中国未来的建设出一份力 ,很快,一位才能卓越的人便脱颖而出,这人正是邓小平。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前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处理了国家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正是在这次会议里,邓小平的命运得以改变。

他终于从江西回到了北京,从拖拉机厂回到了中南海,自此, 他将继续负责党政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邓小平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下定决心努力工作,再加上邓小平自身本来就是一个细致的人,

他很快就发现了国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而这个隐患,正是毛主席已经发现了的。

部队问题显露

1971年,毛主席曾经亲自前往,华中与华南的部队进行视察,指导工作,正是在这次经历中,毛主席发现了大问题。

毛主席在军区调查时发现, 许多军区的长官,已经在所管辖的军区,工作了将近十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长官对军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长时间掌握军队的重要权利,这让不少军官的内心都开始膨胀起来。

有的人甚至在自己所负责的军区,与自己的亲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就算中央在军区内部调度工作,长官也会将自己的亲信一并带去, 军官与下属形成了绑定式的纽带关系,会破坏军区的秩序。

同时,地方军区的这种行为, 也导致中央的各种精神,无法得到传达与落实,中央与地方无法得到有力的配合。

地方军区是维护中国安全的重要保障,他们守护着中国的土地,保卫着一方水土,是人民心中的盾牌与定心丸 ,如今这些最基础的保护力量出现了隐患,毛主席心里自然十分焦急。

毛主席明白,如果放任这种现象继续恶化下去,那么,以后的工作开展将越来越困难。

如果军官长时间在一个地区工作, 工作方法便难以得到创新,军队的生机与活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长此以往,军心势必会涣散,军队战斗力也会随之下降,这对我国军事发展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为了解决军队的问题,毛主席认为,必须开展改革了, 要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要将隐患消除在摇篮里。

可是,对整个国家的众多军区进行改革,又谈何容易呢,如何才能做到, 既让各个军官还能继续在军队事业上大显身手,不伤害其自尊心与积极性, 同时又解决军区的这些问题呢?

毛主席年事已高,已经无力再细致地开展此类工作,此时的他,迫切希望找到一位可靠的帮手,进行军区改革。

与毛主席的观点不谋而合

1973年,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前,毛主席特意找来了邓小平和王洪文,开口就是: 「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听到这个问题后,王洪文没有犹豫的就说到: 「主席的革命路线将会永远延续下去」, 这明显不是主席想要的答案,于是主席看向了邓小平。

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后回复道: 「我们可能会重蹈‘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覆辙。」

此时,毛主席已经明白,邓小平也认识到了军区所存在的问题,毛主席眼前一亮,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懂自己的人。

随后,毛主席紧接着提问:「那你认为,出现了这种局面以后,该如何应对呢?」

邓小平没有急着回答毛主席的问题,而是看了一眼摆在面前的杯子,将自己与主席的杯子进行了对调交换,毛主席立刻明白了邓小平的意思,开心的回复道: 「英雄所见略同啊!」

看到邓小平与自己的观点一致,毛主席认为,应该把「解决军区问题」提上日程了,不久以后,他便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自1973年的12月12日至22日,毛主席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 毛主席宣布,将任命邓小平为军委委员、政治局委员。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道: 「今天,在会议上,我想讨论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此消息一出,全场哗然,大家不知道主席为何突然宣布此事,对于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来说,这个举措更是突然。

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就意味着他们即将要离开,自己工作已久的环境,去到新的军区工作,新的环境是否会适合他们工作呢?

在新军区工作时,手下将领是否会配合,大家是否会尊重自己这个新来的司令员?这一切都是未知的,这些未知也成为了司令员心中的不安。

不过, 还没等政治局委员发表自己的疑问,组织安排大家唱了【三项纪律八项注意】。

在座的各位都是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大家也许会对毛主席的观点,产生一时的抵触心理。

但是在唱起这首党性纯洁的歌曲时,大家的心灵会得到又一次的净化与洗涤,那些怨念与抱怨也会被随之带走。

在演唱完毕以后,大家不安躁动的心,都平静了下来。这时,毛主席开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有的人提问: 「为什么不能小规模的对调,而要在全国大范围的调动呢?」

毛主席表示:「军区司令员对调的问题, 我已经想了很多年,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步调一致, 任何一个人步调不同,就会影响整体工作,这是不行的。

一个人在一个军区待久了是万万不可的,也许待久了就油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司令员对调势在必行。」

之后,又有人陆续对毛主席提问,虽然毛主席年事已高,但是他还是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

最后,毛主席将邓小平请上了台,并且对大家宣布: 「关于司令员对调问题,我们还专门请了一位参谋长,不过,这位参谋长不是我一个人请来的,而是政治局请来的。」

毛主席所言切实,为了让邓小平顺利开展司令员对调工作,早在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也就是1973年3月10日, 中共中央便做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报告 ,证实中央对于邓小平开展改革这一举措的认可。

在毛主席的鼓励之下,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 表达了自己对于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的初步构想。

虽然邓小平的初步构想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但是他在准备实施计划时,却犯了难。

邓小平刚刚恢复职位不久,有许多人对他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如今,他是一个刚刚复职的人,要去管理全国多个军区司令员的对调工作,心中不免忐忑不安。

毛主席很理解邓小平的心中所想,对他说: 「不要怕,人在工作的时候本来就会犯错误的,如果不工作,那自然不会犯,可是,不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邓小平知道, 毛主席这是在鼓励自己,放心大胆地进行军区改革 ,不要怕犯错,只有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才能得真知。

大胆去做,好于纸上谈兵,优于原地踏步,得到鼓励的邓小平准备放手一搏, 他下定决心,要将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做到最好。

与四十位战友见面

各个军区的司令员,大多都是曾经与毛主席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兄弟,要想让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安抚各个军区司令员以及政委的情绪。

12月18日,一封绝密的通知传到了军区负责人的手中,收到通知的各位,心中充满了疑惑,因为这通知的最后一句话是「 请不要将会议下达,北京方面将派飞机接送。」

读完通知内容以后,军区负责人都明白,这是有大事要发生,随后, 司令员们乘坐着北京派来的专机,向目的地北京进发。

不久,这些军区负责人便到达了北京,毛主席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把各位负责人聚集在了一个屋子里,一时间,军区的司令员、政委以及政治局委员,齐聚一堂。

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庞,毛主席不禁感慨万千, 这些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也已经老去了,革命生活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

毛主席与各位战友寒暄了许久,大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见过面了。

在会议上,毛主席对大家说: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我如今正是八十岁,是我把你们全都钓到中南海来了。」

毛主席的此次举动,成为了军区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的助推器,在12月22日,会议结束以后, 邓小平便正式下发了【中央军委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 ,这也拉开了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的序幕。

中央军委命令,司令员需要在十日内,完成中央的对调任务, 且对调过程中,所带领的随行人员最多不超过十人。

中央下达命令以后,地方的军区司令员也积极配合,对调工作很快便完成了,邓小平所下发的命令中是充满智慧的, 他规定了对调时限,如此一来,可以促进对调工作高效率进行。

其次,邓小平规定, 司令员的随行人员不得超过十人, 这也解决了军区司令员与亲信交往过密,扰乱秩序的问题。

对调工作充满温情

虽然毛主席在宣布对调事宜时斩钉截铁,邓小平在执行对调工作时雷厉风行, 但是整个对调过程却充满了感动与温情。

毛主席知道,这些军区司令员大多都是将军,在自己的军区工作久了,受人尊重,过得快活, 如今到一个新的军区去,很可能行事风格与新军区不适合 ,也许手下的将领会为难司令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毛主席特意给各大军区下达命令, 「调任要欢迎,不要冷清」。

有了毛主席的嘱托,各大军区都对新来的司令员表示热烈欢迎,司令员们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顺利地开展工作。

除了毛主席的关怀之外, 邓小平在安排对调工作时,也费了不少心思, 真切地考虑到每位司令员的具体情况。

福州军区的韩先楚将军靠近台湾地区, 为了避免蒋介石在台湾挑起事端,危害国家安全,韩先楚将军付出了许多心血。

他每天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不敢有一点懈怠与放松,如此高强度与高压力的工作, 也使韩先楚将军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患上了许多疾病。

邓小平体恤韩先楚将军,特意安排他与兰州军区的皮定均将军对调,兰州的局势相对稳定, 在那里,韩先楚将军可以安心地调养身体,恢复精力。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安排了杨得志将军与曾思玉将军进行对调, 这两位将军交情深厚,曾思玉将军作为杨得志将军的得力部下, 十分了解自己之前老上司的秉性与管理习惯。

让这两位将军对调,是再合适不过的事了,二人来到新的环境以后,都不会觉得别扭陌生,反而会有一种温暖的熟悉感。

南京军区的许世友将军,自1955年至1973年,从未离开过南京军区 ,一直在这里工作。

他在军区实行的各项制度效果良好, 其手下的部队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许世友将军由此得到了部下的爱戴。

在南京军区生活, 许世友将军感觉到怡然自得,十分舒适, 所以他十分担心,自己会不适应新的军区生活。

考虑到许世友将军的顾虑,邓小平也为他安排了合适的对调对象。

丁盛将军负责广州军区的工作, 他是一位雷厉风行,做事一丝不苟的大将军 ,在这一点上,许世友将军与丁盛将军有着相同之处。

邓小平安排这两位将军对调,他们的行事风格与军事政策十分相似, 在对调来到对方的军区以后,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不适感。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安排了沈阳军区的陈锡联将军,与北京军区的李德生将军对调, 他们两个人军区相连,二人在许久之前便打过交道,成为了知心的好友。

如今,安排二人对调,不仅可以提高对调的效率, 而且也可以帮助二位将军,很快地适应对调军区的生活 在邓小平的用心安排之下,八大军区的对调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并且,八位将军在对调之后,没有产生任何怨言,每个人都以较快的速度融入了,新军区的生活。

如果没有毛主席与邓小平的缜密规划,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很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

总结

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与邓小平的用心准备, 我国军区所存在的隐患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中国未来的发展才能够得到保障。

邓小平之所以能在这次对调工作中表现优异,是因为他在之前的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邓小平深入群众,了解中国国情,对中国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着深刻的把握, 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积累,邓小平才能够在处理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时得心应手。

我们作为中国人 ,拥有像毛主席与邓小平这样的先辈是多么的幸运。

他们有着长远的目标与卓越的才能,护佑着中国的安康,让中国平稳地走在繁荣发展的道路上, 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