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1年毛主席途经南昌,向汪东兴询问道:小平现在怎么样,身体好吗

2023-12-22历史

前言

从中国革命战争中走来,毛主席的身边汇聚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战友。而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

在战火硝烟和政治风云中,邓小平多次被毛主席直接或间接地关心过。

邓小平被疏散转移到江西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恶化,苏联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毛主席做出了加紧战备、准备打仗的指示,紧急将在京的老干部疏散转移到其他地方。邓小平等人被转移疏散到江西。

在离开北京之前,邓小平向中央提出请求,要求临行前再见一见自己的孩子们。

此时,距离邓小平上一次和孩子们见面,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1966年,一段特殊的历史岁月开始了,而邓小平也在这段特殊岁月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被监管在自己的家中,而他的孩子们则被迫离开中南海,与邓小平失去了联系。

中央得知邓小平的请求后,报告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便通知邓林所在下乡劳动的连队,让她回北京。

当邓林回到家,看到许久未见的父亲和母亲时,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几年不见,父亲和母亲又老了,他们的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也比以前多了。

当晚,邓小平一家三口在一起吃了顿饭,这一顿饭,让邓小平非常高兴,尽管自己的孩子们并没有全部回来,但他总算是见到自己的大女儿邓林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邓小平和卓琳对孩子们的舐犊之情。

尽管邓小平表现得和以前一样,但是邓林也明白,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为此,她强忍心中的悲伤,在饭桌上和父亲健谈着,并且在饭后,积极地为父母准备出行需要用的物品。

卓琳看着久别重逢的大女儿邓林,又想到其他几个至今还音信全无的孩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邓小平见到卓琳这个样子,便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卓琳明白邓小平的意思,便忍住了将要流出来的眼泪。

第二天,中央警卫局又派车来到邓小平家中,将卓琳接到了解放军301医院,去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大儿子邓朴方。

在那段特殊岁月中,邓朴方因不满所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就用跳楼的方式对此表示抗议,结果造成胸椎压缩性骨折。

毛主席知道后,命令医务人员要全力进行抢救,并且将他安排在解放军301医院住院治疗,而这次,毛主席在邓小平夫妇去江西之前,让卓琳去看望邓朴方,也是让邓小平放心。

就这样,邓小平在处理完相关事宜后,带着妻子卓琳和继母夏伯根,悄然登上了前往江西的飞机。

邓小平的身体有些不太好,正是因为如此,卓琳等人才陪着邓小平一起前往江西。

对于这一天,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可谓是记忆犹新:

1969年10月26日,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首长被中央疏散到江西,而我也陪着首长一起来到了江西。

对于江西,邓小平有着特殊的感情,想当年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也曾在这里这片土地上担任过中共瑞金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要职。

不过,这里也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第一次起落的地方。在当时,由于他一贯主张拥护毛主席的正确军事路线和主张,而受到「左倾」领导人的排挤和打压。

1933年,邓小平被撤销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被派到乐安县南村当巡视员。

邓小平在江西,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他的安全。为此,周恩来亲自做了安排,他给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打了电话,要求对邓小平妥善进行安置。

程世清和江西省革委会副主任陈昌奉商量之后,将邓小平夫妇安排到了南昌郊区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

在进修配厂工作的第一天,邓小平就以自己认真的精神打动了车间主任。

分配工作的时候,卓琳被分配到了电线班,而邓小平则换了好几个工作。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开始,邓小平分到了修理班,可是长时间的蹲下修理,让这位65岁老人感到吃不消。车间主任看到邓小平蹲久了站不起来的身影,心里感到十分自责。

于是,车间主任又询问邓小平是否会看图纸,邓小平说自己的眼睛花了,图纸的线太细了,他看不清。

最后,车间主任想到了一个活计,便询问道:「老邓,让你锉锉零件怎么样?」

邓小平一听非常满意,说:「这个要得,锉刀活,可以出出汗。」

邓小平之所以对这个工作十分满意,是因为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就学习过锉床这门技术,这个工作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重操旧业了。

听到邓小平肯定的回答,车间主任带着邓小平来到了工作台前,看着工作台以及各种锉具,邓小平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之感。

随后,邓小平拿起锉刀,熟练地锉了起来,刚锉几下,车间主任就被邓小平的招式给折服了,这就是一个资深的锉工啊。

而随着在这里的劳动,邓小平的心情也变得好了。

在这里,工人们以及车间主任都对邓小平很好。他们丝毫没有想过当时的政治环境,自己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什么不利后果。

在邓小平长时间工作而没有休息时,车间主任会过来和他说:「老邓,累了吧,休息一下吧。」

每当这时,邓小平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微笑着说:「不累,谢谢。」

面对工人们的信任和关怀,邓小平心里感到十分地满足。而邓小平认真工作的精神,也给工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工人们说起邓小平时,都是赞不绝口。

毛主席对邓小平的关心

就在邓小平在江西干得心情大好的时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便也想起了这位亲密的战友!

1971年秋天,毛主席乘火车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为期33天的南巡,在到达南昌之后,毛主席便向随行的汪东兴询问:「小平现在怎么样了?身体不知道好不好?」说完,就让汪东兴前去看望邓小平。

见到邓小平后,汪东兴说:「主席很关心你,让我来看看你,叫我问问你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主席叫你注意身体。」

听到毛主席的关心,邓小平显得十分激动,他对汪东兴说道:「谢谢主席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也谢谢你对我的帮助。请你们好好保卫毛主席,照顾好毛主席的生活,祝毛主席健康长寿。」

在送走了汪东兴之后,邓小平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对于毛主席,邓小平并不陌生,相反两人在之前的革命岁月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且这也不是毛主席第一次询问邓小平的情况。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召开的时候,邓小平是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的。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是在遵义会议前,便已经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

为什么邓小平能够提前担任中央秘书长这个重要的职务呢?这便是毛主席对邓小平的第一次的关心和询问。

在红军达到遵义之前,绝大多数军内和党内的高级干部已经对「左倾」领导强烈不满,而毛主席被排斥的状况开始改变。

那时,有很多高级干部频繁地到毛主席那里,向他反映情况,与他交换意见。这使得毛主席在党内军内的影响日益增大。

特别是在长征路上,毛主席与王稼祥、张闻天的交谈,最终说服了他们。

这样,毛主席在有了发言权之后,在他的过问和影响之下,中央任命了邓小平为中央秘书长。

回忆到这里,邓小平的思绪又回到现实中来。毛主席对自己是多么的关心啊,我应该养好身体,继续为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1971年9月之后,邓小平向中央写了两封信,就是这两封信,让毛主席深受感动,并让他再次出来主持工作。

第一封信中,邓小平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关于林彪反党集团的协议,叙述了自己对林彪事件的看法。

随后,邓小平又于1972年8月3日写了第二封信,信中说道:「主席知道,林彪、陈伯达对我是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如果不是主席的保护,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我愿意继续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再做一些工作。」

毛主席仔细地阅读了邓小平的信之后,很受感动。于是,他对邓小平的来信做了如下批示:

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印发中央各同志。邓小平同志犯过错误,但也不可否认他的功绩,我再说一遍:(1)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是所谓的毛派头子。(2)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3)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4)建国之后,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没有屈服于苏修。

周恩来看到毛主席的批示后,立即指示中央办公厅将主席的指示连同邓小平的信印制若干份,分送中央政治局委员传阅,并于8月15日支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毛主席的批示。

而毛主席对于解决邓小平的问题早就有所考虑。

1972年1月10日,陈毅元帅逝世,毛主席思考再三,决定拖着年迈的身体,前去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毛主席有心无意地说道:「邓小平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可以说,在经历了林彪事件之后,毛主席对大批老干部的看法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再加上毛主席对邓小平来信的批示,对恢复邓小平的职务已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1973年2月22日,在江西待了三年多的邓小平一家,回到了北京。

接着。便是安排邓小平工作的问题。3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做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

1973年3月28日。周恩来、李先念等人终于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战友邓小平。第二天,邓小平到毛主席的住处参加政治局会议。会前,邓小平先到了毛主席的住处与毛主席见了面,这是两位伟人久别重逢的一面。毛主席握着邓小平说:「我们都老了呀,干不动了,你要接着干,保护身体。」

邓小平看着毛主席,严肃认真地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保重身体,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事情。

对于邓小平的工作,随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对外活动;有关重要政策问题,小平同志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讨论。」

邓小平,又一次站在了中国政治舞台的前面,出现在世界面前。

邓小平晚年怀念毛主席

邓小平复出后,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措施。在邓小平主持工作的这一段时间,全国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邓小平在1976年又一次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被打倒。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一举结束了那个动荡的特殊历史时期。

这时,全国人民期盼让邓小平出来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人们信任邓小平,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1978年12月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第三次「起」。它是人民和历史最终做出的正确选择。人民需要邓小平,中国需要邓小平。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人民有了盼头,中国又有了希望。

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做出评价。他会怎么做呢?人们很关心这个问题。

历史并没有像人们预演的那样,邓小平没有因为毛主席对他的批判和剥夺他的权力而对毛主席产生任何的不满或怨恨。

邓小平毫无个人私怨,他始终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毛主席的历史功过,肯定了毛主席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斗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和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和真理标准问题的深入讨论,对如何看到毛主席的错误,在一段时间很难取得一致的认识。

有的人仍未摆脱个人崇拜的影响,不愿意接受毛主席犯有错误这样的事实。有的人则存在偏激心理,把一切错误都归罪于毛主席个人。

但是,这两种认识都不利于对毛泽东的错误做出正确的评价,也不利于进行拨乱反正。面对这种争论,邓小平及时地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评价毛主席的错误。

他指出:「毛主席有许多好的思想,我们要继承下来,他的错误也要讲清楚。」

邓小平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毛主席的错误,回答和解决了当时迫切面临的几个热点问题,比如毛主席这样的领袖人物会不会犯错误?以及犯了哪些错误?是什么性质的错误?等问题。

在对待毛主席一生的评价中,邓小平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毛主席在他的一生中,为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因为他的功绩而讳言他的错误,以及因为他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功绩,都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邓小平一直都把自己当做是毛主席的学生。当他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时候,他是这样做的。在他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情况下,他也仍然把自己当作毛主席的学生,将自己的规格放在毛主席之下。

对此,邓小平最大的担心,也是他本人最不愿意听到看到的事情,就是对他个人的评价超过对毛主席的评价。

1989年9月,邓小平在即将退休之前,找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恳切地说:「对我的评价,不要过分夸张,不要分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规格放在毛主席之上,这就不好了。」

邓小平对于毛主席的敬重,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的谦虚品格。

纵观邓小平和毛主席一生的交往,尽管发生过误解,出现过中断,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可以说是顺境多于曲折,成功多于失败。

这是因为在长期相互交往的,两人共同遵循了两项基本原则:党和国家利益在先,个人利益在后;革命事业在上,个人得失在下。

毛主席和邓小平真是世界级的伟人,他们的精神和信仰,将永远指引着年轻一代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