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黑水营畔的神迹:三千破两万!兆惠有没有被迫食人?

2024-06-08历史

接上回,兆惠完成平准战争的后续工作(族灭)后,在乾隆皇帝的催促下,连忙率军南下继续平叛。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定边将军兆惠亲率四千清兵赶到小和卓霍集占驻扎的大本营叶尔羌城。

兆惠为了探清和卓军的虚实,将手中军队分兵7路攻城,吸引小和卓出城,小和卓果然按捺不住,率军出战,三战三败,据此兆惠判断城内叛军不过4000。于是兆惠开始分兵,一路去堵截可能驰援的大和卓军队,一路去各个交通要道堵截溃败的小和卓,这么一分兵,兆惠手里此时仅剩2000人。不过,兆惠还是很自信的,但是兆惠带着两千工兵杀穿准噶尔,今天有2000精锐,定能擒杀小和卓。

于是兆惠带着这2000人驻扎在叶尔羌城外的葱岭南河,因为南河又翻译为黑水,所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水营,黑水营攻防战即将爆发。但是这时,兆惠的情报出了问题,小和卓的军队并不是兆惠预估的4000人,而是整整1.5万人,就是这个判断失败,差点葬送了兆惠以及明瑞。

当时,根据探马回报,距黑水营几十里的英娥棋盘山上有数万头小和卓的牲畜,兆惠闻讯,当即决定:抢。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就必须准备好给养,而且也是一举两得,一旦小和卓出战,就可以借此消灭他,在冬天之前结束平回战争。小和卓霍集占的盘算也简单,兵力是15000:2000,压也能压死兆惠,只要杀了兆惠,就能造反成功。于是他呼啦啦把1万步兵和5000骑兵都拉上了英娥棋盘山,双方在这里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清军无不奋勇当先,尤其是最精锐的200巴图鲁,杀得和卓军不敢上前,随着夜幕降临,深知再打下去就要全军覆没了,兆惠率军杀出一条血路退到了黑水营,霍集占尾随而至,将黑水营围得水泄不通,先前派出去的清军也都急忙赶回了黑水营助战,此时的清军大概有3000人。第二天,叛军发动猛烈进攻,双方血战5天,叛军依然无法攻进黑水营。

此时,最大的变数来了,驻扎在喀什噶尔的大和卓本来是不想反叛的,但是听说小和卓将兆惠残军围困在黑水营,也领兵前来参与合围,此时和卓军的兵力达到了2.5万人左右,兵力对比是2.5万:3000,兆惠危险。

除了兵力对比悬殊,在后勤上,兆惠更是没有一点胜算,黑水营被围困,粮草弹药已经全部告急,粮草只能支撑2个月,热武器子弹已经耗尽,怎么看都是必败无疑。这个时候,兆惠作为名将的素养就体现出来了,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三步:一坚守,二求援,三反击,就是不投降。

和兆惠相比,大小和卓没有半点军事素养,在强攻不成后,就打算困死兆惠,等兆惠弹尽粮绝再进攻。于是先派人在黑水营外修筑高楼往营里打枪射箭(想象曹老板在官渡的囧状),兆惠就组建夜袭队,在晚上今天摸掉一个炮楼,明天烧掉一个箭楼,打得叛军晚上也不敢合眼睡在,之间撤掉了所有箭楼。射箭不成,就打算水淹黑水营,结果没搞好地形,清军在下游早就挖好了引水沟,叛军引来的水一部分由暗河流走,一部分给围困中的清军提供了水源,清军的水源问题得到解决。

弹药问题也好弄,黑水营中林木茂盛,兆惠让士兵举着盾牌多在营中走动,叛军见状,开枪射击,弹丸嵌在树干上,清军抠出来继续使用,弹药问题解决了。其实最难的是粮草问题,这也是兆惠最让人疑惑的地方,3000士兵的吃饭怎么解决,总不能问大小和卓伸手要吧。

据记载,在杀光了战马后,黑水营的粮食已经彻底消耗完,【清史稿】记载: 兆惠军发地得藏粟一百六十窖,掠野得马驼千余 。很多人都在传这个消息,事实上这个消息是假的,怎么可能在贫瘠的南疆土地上就能挖到160窖粮食,这都是兆惠放出去的风声。后来乾隆问过兆惠,怎么解决粮食问题的?

兆惠回答:当时确实挖到了地窖,但是不是160个,而是20个,但是都是空的,根本没有粮食。最后兆惠含糊其辞说:黑水营的将士是托了皇上的洪福菜活下来的。这句话就耐人寻味了,乾隆何等聪明,可能也猜到了,就没有再深问。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就是吃人了,清代【啸亭杂录】: 各兵每乘间出掠回人充食 。包括清代各种文献都提到了,如果不吃人,兆惠的3000清军是活不下来的,有人据此抨击兆惠反人类。

我想,这里所说的回人更大概率是活着的或者战死的和卓军普通士兵,而不是回部老百姓。理由很简单,兆惠被2万多和卓军围得水泄不通,苍蝇都飞不出去,清军怎么可能出去猎人,再者,早在兆惠到黑水营驻扎后,小和卓就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略,叶尔羌城外根本就没人了。放着遍地的和卓军士兵不吃去抓百姓?但无论如何,兆惠军队为了活下去,也为了平定叛乱,在那种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确实吃人了。

至于后续如何,兆惠如何逃出生天,并亲自擒杀大小和卓,平定叛乱,我们下期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