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东北民主联军攻克哈尔滨,李兆麟将军英勇抗日,深受敬仰

2024-05-08历史

1946年4月28日拂晓,东北民主联军根据总部命令进驻哈尔滨,并全歼了在哈尔滨的国民党守军。

要知道当时国共双方正在和谈间隙,况且当时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已经占据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东北民主联军为何对哈尔滨展开军事行动呢?

事实上,我军突然对哈尔滨展开军事行动,完全是哈尔滨民众自发请愿,要求我军进驻,并驱逐在当地的国民党军的。

哪怕是后来,东北民主联军在国民党军咄咄逼人态势下不住后退,中央已经同意东北局在必要时刻放弃哈尔滨,但我军自始至终坚持在这里,没有后退一步。

一直到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哈尔滨一直是我东北解放区的首府。

之所以如此,是和和李兆麟将军遇害有关。

李兆麟将军是东北抗联的创始人,是和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齐名的抗日名将。

从参加革命那天开始,李兆麟就在东北大地活跃,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在家乡(李兆麟是辽宁辽阳人)组织抗日义勇队

东北抗日联军从成立到后来大发展再到后来逐渐沉寂,这中间经历了几段不同的历史时期。

如果说义勇军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抗联还处于草创阶段,那么到了后来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抗联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

至1934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共编了五个军,其中赵尚志、李兆麟领导的部队被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

赵尚志、李兆麟的部队极大的扩充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力量。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至1937年时已经被编为11个军,这十一个军后来被分别编入第一、二、三路军,李兆麟任第三路军总指挥,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3、6、9、11军。

不过,很遗憾,由于日军疯狂围剿,加上抗联内部出现叛徒(当时抗联11个军,其中第一至第七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第八至第十一军是统战性质的武装力量),抗联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

至1940年年底,幸存的抗联撤退入苏联,所有的抗联领导人集合以后,在伯力召开了党代表会议。

为了实现东北抗日联军的统一领导,经与会众人一致推选,成立中国共产党东北地区临时委员会,魏拯民(南满省委书记,仍在国内坚持游击),周保中(吉东省委书记),金策(北满省委书记),临时机关就设在伯力。同时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周保中任司令员,李兆麟任副司令员,魏拯民为政委。

不过,因东北地区党组织已经与中央失去联系,因此所有任命都有待同中央打通联系后批准。

事实上从整个过程中,也不难看出李兆麟在东北抗联的影响力。

即便是在后来抗战最艰难的环境里,李兆麟将军还多次率部到东北,继续参加抗战。

周保中将军有意将撤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集中起来,编为一个团,进行统一的训练,后来得到了苏联人的同意,这支部队对内称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为了隐蔽,苏联人对这支部队授予正式步兵旅的番号,即后来的苏联远东军区第88独立步兵旅。

周保中出任旅长,李兆麟任政委(对外称副旅长)

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随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攻入东北,并一举击溃盘踞东北十多年的日本关东军。

从回到东北的那一刻,抗联教导旅依据实际情况,其实已经不复存在,教导旅中原有五分之二是朝鲜人,后来交由金日成带回北朝鲜,剩余的人在周保中、李兆麟的安排下,被编为57个工作组,分别开赴东北各地,负责接收东北地区各大、中、小城市。

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各率20至30余人分别进驻长春、哈尔滨和沈阳,并同时领导着附近的十余个县市的工作组。

考虑到保密需要,征得苏联人同意后,每一名组长在派出后,都要兼任当地苏联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周保中来到长春时,化名黄绍元,担任苏军驻长春卫戍司令部副司令。李兆麟则是兼任驻哈尔滨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

应该说抗联教导旅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为后来八路军、新四军开赴东北,接管地方奠定了很强大的基础。

李兆麟领导东北抗日14年,深孚众望,据说当年他一到哈尔滨,市民便自发的上街迎接,有人甚至激动的跑到李兆麟身边抱头痛哭。

几乎是在极短的时间里,李兆麟便担负起了担负起稳定社会、清除日伪残余的工作。

不过,李兆麟在哈尔滨出现,引起了国民党当局注意。

蒋介石当然清楚东北的价值,但因为他的部队基本上都在西南,来不及赶到东北,于是他选择就地收编日伪军,并利用日伪军来接收东北各大城市,甚至一些血债累累的汉奸,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接收大员。

当时,国民党军负责接收哈尔滨的部队一到,李兆麟肺差点气炸了,这支国民党军过去就是「伪满洲国军驻新京守备队」,曾在黑河、嫩江等抗联根据地制造「无人区」,杀死无数抗联志士。

「东北的沦亡是由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造成的,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没有派一兵一卒在东北抗战,因此国民党也没有理由到东北当家做主。」

可面对大势,李兆麟也颇感无奈,这帮「国民党大员」到东北以后,对于社会民生根本拿不出有效的治理办法,他们忙着抢占地盘,然后就开始大肆侵吞伪产。

哈尔滨整个市面上乌烟瘴气,老百姓怨声载道,纷纷怒骂: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接收,盼接收,接收来了更难受。」

李兆麟在哈尔滨的一段日子里,主要就是与国民党反动当局抗衡,努力稳定市面,还老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为了抵抗国民党军如蝗虫过境一般的侵袭,李兆麟和周保中商量后,决定利用苏联人的关系,接收一批武器,成立人民自治军。

更为关键的是,李兆麟为东北抗联争取了他们的「合法地位」。

国民党军最初并不想承认东北抗联在过去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是李兆麟一再呼吁,加上各地民众祭奠抗联牺牲的战士,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承认东北抗联。

国民党「接收大员」东北行营参谋长董彦平和哈尔滨市市长杨绰庵不得不承认:

「东北抗日联军为国流血的英雄们,应载入史册。孤儿寡妇应受到抚恤」。

也因为李兆麟的四处活跃,国民党当局对他十分忌惮,一开始他们还计划通过诱惑,说服李兆麟为她们所用,在后来发现不可能后,便千方百计的安排特务,准备刺杀李兆麟。

有一次,李兆麟收到封信,打开一看,一颗黄澄澄的子弹掉出来,上面还写着威胁的话:

「现在你不拥护蒋委员长,就应该把你杀死!念你抗战十四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若是再执迷不悟,我时时在你身边,要杀你易如反掌。」

李兆麟只是轻蔑一笑,丝毫不为所动,随手就把恐吓信和子弹丢到一边。

党组织意识到李兆麟在哈尔滨已经不安全,加上国民党特务有过几次暗杀行动,计划将他调离哈尔滨。

从日本人投降那天开始,戴笠就开始筹划在东北全境安插特务组织,抗战胜利后,戴笠派遣心腹张渤生到东北,出任军统驻哈尔滨特务组织滨江本组行动组长。

一开始,戴笠就把目标瞄准了李兆麟,因为李兆麟自从回到东北后,便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发挥作用,如果能除掉他,势必会对我党我军的工作造成影响。

也不是所有特务都赞同戴笠。

有人曾向戴笠建议过:

「李兆麟是东北人民领袖,影响太大,要暗杀他,可不是件好办的事。」

那时戴笠正急于打响军统在东北的声势,丝毫不认为这是个问题。

特务张渤生一开始看恐吓不奏效,就制定暗杀计划准备动手,甚至派出特务严密监视李兆麟。结果没想到的是,这帮特务筹划了数次暗杀,结果都失手了。

气得张渤生大骂手底下人无用。

戴笠也很无奈,只好另外派人接手张渤生的任务。戴笠这一次选中的干将是余秀豪。

余秀豪早年曾留学美国,曾获获美国警察行政博士学位。并且在军统内级别不低,更重要的是他有明面上的身份,他是以国民党当局接收大员的身份来的东北,并出任了国民党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

比起张渤生,余秀豪聪明的多,而且他在接手了滨江本组后,立马就意识到,想要对付李兆麟,必须从他的性格入手。经过调查后,他编了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并为这个故事选了个最合适的人选——孙格龄。

原来,余秀豪调查到,当年李兆麟在东北打游击,曾受过一个白俄老太太帮助,后来抗战胜利后,李兆麟回到东北,曾数次打听这个白俄老太太下落,但始终也没有找到。

孙格龄当时在哈尔滨市政府工作,平时能接近李兆麟,更为关键的是,她有白俄血统,关键时候,她能以白俄老太太女儿的身份出现,借此引李兆麟上钩。

1946年2月9日,国民党市政府在礼堂举行集会,市长杨绰庵故意把担任接待员的孙格龄介绍给李兆麟认识,两人在谈话间隙,孙格龄有意无意的提到,自己母亲当年曾救助过一个抗联的人。

李兆麟信以为真,还说要改天去看望一下老人。

后来几次与孙格龄见面,李兆麟都没有怀疑。

1946年3月7日,军统滨江本组见时机成熟,决定通过孙格龄骗李兆麟出来暗杀。

恰逢第二天,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召开,李兆麟出席了大会,孙格龄任大会司仪期间,约李兆麟到水道街9号的「家中」看望母亲,不过因为李兆麟临时有事,于是改在3月9日下午3时。

于是国民党特务提前赶到布置。

1946年3月9日下午,李兆麟如约而至,孙格龄递上来一杯有毒的茶,不知内情的李兆麟当即被毒倒。

可李兆麟将军中毒后,仍然拼命挣扎,门外的特务们疯狂的冲进门,对已经陷入昏迷的李兆麟连捅七刀。

李兆麟将军在这场暗杀之前,可以说确实是有些疏忽了些,当天下午将军原本是要去中共哈尔滨市委秘密驻地开会,后来因为要见孙格龄的母亲,临时向省委书记钟子云请了假,离开了会场。

本来将军身边还有一名警卫李桂林,可在路过哈尔滨日报社前车出现了故障,李兆麟将军便命令李桂林去修车了,自己一个人返回了中苏友好协会(当时李兆麟将军兼任协会会长)。

临走之前,李兆麟还特意问秘书于凯有没有事,于凯回答没有,于是李兆麟放心的独自一人赴会,并嘱咐于凯:

「我到附近的水道街9号去一趟,等李桂林回来时,让他去接我。」

一时疏忽,终于酿成大祸。

事实上,一直到李兆麟将军遇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发现。李桂林、于凯按照约定到水道街9号去,结果里外都转了一圈,不见李兆麟,他们都没有想到,李兆麟将军当时在屋子里,已经倒在血泊中。

考虑到抗战才结束,哈尔滨环境复杂,李桂林还去找了时任哈尔滨公安局局长的余秀豪出动警力寻找,余秀豪还假惺惺的派出警员查访。

余秀豪自己就是「贼喊捉贼」,他又怎么可能尽心尽力的去寻找李兆麟将军。

国民党当局甚至开始散步流言,称李兆麟将军是陷入了「桃色绯闻」中。

一直拖到晚上,李兆麟将军的遗体才被发现。

李兆麟将军被人杀害的传开后,哈尔滨整个都炸开了,特别是哈尔滨的民众,他们纷纷涌到了公安局,要求公安局不惜一切代价缉拿凶手。

也正因为在哈尔滨的国民党市政府不作为,民众愤怒的请求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驱逐国民党当局。

1946年4月28日,我军接管哈尔滨后,开始缉拿凶手。由此也开创了一个跨越时间最长的缉凶记录。

1950年11月,第一届全国公安展览会上,还展出了李兆麟将军的的血衣以及一名凶手伏法的照片,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拿着这两张照片郑重指示:

「一定要把真凶抓捕归案。」

李兆麟将军遇难后,真凶一度逍遥法外,因为时任国民党哈尔滨公安局局长余秀豪本身就是凶手之一,因此动手的几人后来都得了一大笔钱被保护起来。

一直到我军进驻哈尔滨后,才正式展开对真凶的缉捕。

1946年5月,凶手之一的高庆三被捕,是他在将军中毒后,还连捅七刀将人杀害,他一开始不知道他杀的人是李兆麟,被捕后得知情况后,他自知必死,所以痛痛快快的承认了罪行。

依据高庆三的供词,我军后来又抓住两名行凶的刽子手。并处以枪决。

1948年长春解放前夕,凶手之一的孙镜海被捕,水道街9号就是他提供的行凶场所,被捕后他也很痛快的承认了罪行。

随着东北解放,李克农从情报战线提供了不少情报,李兆麟遇害案的真凶,除余秀豪、孙格龄于1948年逃台外,大部分在建国前被捕。

值得一提的是,余秀豪逃台后,一度追随吴国桢,吴国桢失势后,余秀豪在台湾也待不下去,只好逃亡美国。

1990年,东北籍女作家陈纪滢所撰写的【松花江畔百年传】中提到余秀豪的情况,称余1963年因欠下一大笔赌债还不起,最终迫于无奈自杀。

据说余秀豪始终不承认自己参与杀害了李兆麟,但在死前一天给好友纽约华文学校校长胡影秋打电话说:

「我有罪。我杀死了抗日功臣,活该我倒霉20年。」

可见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被错杀的国民党将领
抗日名将被告上法庭
解放战争中被击毙的国民党将领
俘虏的国民党将领最后怎么样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