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是否抗美援朝,主席下了多大决心?几天几夜没合过眼

2024-03-02历史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改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让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清楚的认识到卧在华夏大地上的东方睡狮渐已苏醒。如今的我们看到的是这场战争带来的荣耀,却忽略了当初艰难的决策过程。在志愿军出兵朝鲜之前,毛主席几天几夜不曾合眼。经过千思百虑才最终下定了决心,决定出兵朝鲜与美军一战。

在毛主席身边待了二十多年的胡乔木曾经回忆说,毛主席一生有两件事是最难下决心的。一次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与国民党的决裂,而另一次则是是否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百日长考,三波两折"。

1950年7月当得知联合国军已经赶赴朝鲜半岛对朝鲜展开侵略战争的时候,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已经预测到这场战争已经不是朝鲜半岛内部的事了,稍有不慎将会将战火引到中国的东北地区。美国岂能看得上北朝鲜,它的真实意图分明是想在中苏边境插上一把刀,将中国和苏联看的牢牢的。

在毛主席的授意之下,周恩来于7号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国防会议,讨论关于朝鲜战争的问题。对于美帝的野心,这些开国元勋们都一清二楚。当即做出了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防止联军突破三八线以后直指中国东北。但关于联军突破三八线以后,中国解放军是否需要主动出击没有做出具体的决策。

期间斯大林和金日成多次和毛主席沟通,向毛主席表达了一旦联军突破三八线以后希望中国能出兵援助的诉求,而毛主席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间到了8月初,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再一次提出了解放军随时准备出兵朝鲜的意见。

在他老人家看来如果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优势,傲慢的美国人肯定会进一步将战争规模扩大,进而威胁到新中国。此时不是中国愿不愿意出兵,而是迫不得已必须出兵。

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势必要与美国掰掰手腕。但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之所以意见出现分歧,无非也就是值不值得打,能否打赢的问题。此时的新中国成立还不足一年,各行各业还都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而且中美的差距太大了。

先不说美军有飞机、军舰等先进的三栖作战的装备,就火炮而言美军一个军有1500门,而此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个军只配备了性能处于劣势的36门。就工业生产总值而言,1950年的美国是新中国的28倍。更何况我们面对的不只是美国,而是整个西方世界的17个国家。我们除了处处想占便宜的苏联和自身难保的朝鲜之外,再无援手。

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能赢下来的概率有多少呢?此时的中国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的建设。可美国的飞机已经有意无意的在东北投下炸弹了,在挑衅着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10月1日在新中国刚满一周年的这一天,南韩的军队跨过了三八线。斯大林还在等待毛主席最后的决策,但金日成已经急的火烧屁股了,再次给毛主席发来了电报请求中国能出兵援助,是否主动出击已经到了最后的决策时刻。

经过三天的考虑之后,在毛主席的授意下中央政治局再一次召开了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的紧急会议。但大家还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没能达成统一的意见。直到5号下午,经过几番争论之后终于达成了抗美援朝的统一思想。

10月7号联军不顾中苏的强烈反对越过了三八线,向平壤方向发起了进攻,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认为抗美援朝的时机已到。第二天中央军委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总指挥,发起出兵朝鲜的动员令。而此时斯大林之前满口应承、许诺给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还不见影子。

10月19日南韩军队在联军的协助下攻陷了平壤,朝鲜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志愿军已经来不及等苏联的武器装备了,毛主席向彭德怀下达了出兵朝鲜的命令,25万的志愿军在彭老总的带领下跨过了鸭绿江。

在10月初的决策中毛主席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但此时他老人家的心中更为紧张,因为他也不知道这场战争究竟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场,27日志愿军的首次捷报到达了毛主席的手里,这时候他才松了一口气。

他对身边的人说,朝鲜战场最紧张的那几天常常睡不着觉,今天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新中国的建设我们有成千上百的理由,但是对于朝鲜的事我们不能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