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8年洛阳战役胜利后陈士榘兴高采烈做汇报,陈毅为何坐不住了?

2024-02-01历史

1948年3月,华野2个纵队及隶属于中原野战军的陈赓兵团所部集中优势火力和兵力一举解放洛阳,歼敌2万多人,取得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首次攻克敌人坚固设防的中等城市的胜利。

2个月后,陈赓兵团再克洛阳,使洛阳最终获得解放。

两次洛阳战役胜利结束后,担任华野参谋长并实际指挥华野攻城部队的陈士榘和陈赓一起参加了中原野战军营以上干部会议,对打洛阳的经验教训做了总结,刘邓首长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首次指挥大兵团攻城就旗开得胜,陈士榘难免兴高采烈,他重点强调了在攻坚作战中火力配置的作用,并强调了重型火炮在未来野战和攻城战役中的重要性。

不料当时在中野协助工作的陈毅读到会议通报却坐不住了,认为陈士榘讲得很不合适。

当然陈士榘喜欢大炮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8年抗战,八路军大多数时候打得都是没有重武器的穷仗。

1939年陈士榘担任八路军晋西支队司令员时指挥部队打鬼子据点,可是部队没有大炮拿不下鬼子的「乌龟壳」,战士们几次冲击都失败了,气得陈士榘七窍生烟。

后来没有办法,只好找彭老总借了一门迫击炮和25发炮弹,结果只打了三炮就解决了问题。第一炮就炸在山上鬼子堆里,鬼子死伤一片,随后哐哐又是两炮,鬼子知道八路军有了重武器,当即跑了。

结果八路军打下鬼子据点,还缴了百来发炮弹还给彭老总。有了这次经验,后来陈士榘就把几门轻炮和所剩不多的炮弹视同珍宝,每次打鬼子大据点的时候才拿出来用。

这次打洛阳时,华野已经拥有了上百门75mm山炮和105mm榴弹炮,直接拉到正面抵近射击,给国民党守军的工事以毁灭性打击,创造了在兵力并不占显著优势时以较小代价攻克敌人坚城的经典战绩。

所以也难怪陈士榘眉飞色舞,大谈特谈「胜利经验」,平心而论这也不能说有错。

但错就错在陈老总来到中原野战军后亲眼目睹中野当时的困难:1947年夏秋之交,刘邓大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为了尽快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过黄泛区的时候把自己的重炮都炸了,或者埋在地里。

来到大别山以后,刘邓打得很苦,没有缴获多少火炮,陈赓兵团虽然也有缴获不少大炮,但是一部分送给了条件更苦的西北野战军,一部分送给了华野组建了炮兵纵队。

一来二去,到洛阳战役的时候陈赓手里只有6门榴弹炮,其他中野部队的重炮数量简直是屈指可数。

因为没有足够的炮火掩护,中野这次打洛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仅下面纵队和旅一级的指挥员十分焦虑,刘伯承司令员也为此痛心。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大讲「优势火力的重要性」,这不是在往友军部队的伤口上撒盐吗?

更让陈毅脸上发烧的是,他听说等陈士榘讲完之后天都黑了,刘伯承司令员还让大家不要走,他做个补充报告。

在发言时,刘伯承含蓄地强调了部队过去靠手榴弹打胜仗的经验,不点名地批评了部队里光靠大
炮的心理,实际上还是给陈士榘留了面子。

对于政治嗅觉十分敏锐的陈毅而言,刘伯承的发言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现在是中野华野联手作战的关键阶段,战斗经验总结不仅仅要具体宣传报导战术技术,主要是密切两军的感情,深化战友的革命情谊。

7月24日,陈毅以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身份给中央军委并粟裕、陈士榘发报,在肯定成绩和良好反映的同时,旗帜鲜明地批评了华野各种各样的不注意友军感受的情况,并要求华野部队在雨季整训中希望注意上述问题的检讨。

实际负责华野西兵团作战的粟裕、陈士榘、唐亮很快于7月28日复电陈毅,并报中央军委,表示「完全接受并进行检讨」,并向刘、邓以及各兄弟部队表示歉意。

陈士榘也表示「讲后当时自己也有体会」,「是有毛病的」。并且步炮协同在华野来说「缺点甚至错误是很多的,希望各方多加指示」。

将帅齐心,上下同欲,是军队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条件,从这一方面来说,陈毅在中原军区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期望的纽带和润滑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