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孝勇提议两蒋归葬大陆却遭拒绝,坦言:父亲晚年看错了人

2024-01-30历史

蒋孝勇建议两蒋葬大陆被拒,称父误识人。

蒋介石曾精心挑选三处「风水宝地」作为他的归宿,一是母亲的墓旁,显示他对母亲的孝心;二是仁湖附近的响岭岗,那里的风景优美、地势高爽,仿佛能眺望到他的故乡;三是紫金山,他在那里特意建了一座「正气亭」,寓意他的精神永存。

据说,在离开大陆前,他嘱咐部下,他的墓要低于孙中山先生的,高于朱元璋的,这也许是他希望自己的地位在他们之间有所平衡。

无论怎样,这三处地方都是蒋介石心中理想的归宿,寄托了他对家乡、对母亲、对精神的深深眷恋。

尽管蒋介石曾经规划百年之后安葬在南京,但由于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他内心更希望返回故乡安葬。这一点在他的笔记中多次被提及,例如在1947年4月,他带着夫人宋美龄回故乡休养期间,曾在笔记中写道:「希望我和夫人的晚年可以在此度过,生时共同享受欢乐,死后共同安息。」

在迁往台湾后,他委托在台北市南仿照溪口的建筑样式,修建了几排平房,并把这里命名为「慈湖宾馆」。蒋介石当时就指示,自己死后可以暂厝于此,以待日后归葬大陆,这表明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1972年3月29日,蒋介石病重,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便嘱咐家人说:「我死后,将灵柩暂厝在慈湖,那里风景优美,很像我们的奉化老家。」

1975年4月5日,88岁的蒋介石辞世。他逝世后,他的家人遵循江浙地区的传统,采用浮厝的方式来处理他的灵柩。

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缺点和错误,但他始终坚持着「一个中国」的信念,这一点值得我们尊重。他的儿子蒋经国也继承了他这一理念,并将其传承下去。

蒋经国病逝前曾嘱咐他的三儿子蒋孝勇,希望他祖父能够移灵到南京,他的祖母百年之后能够回到上海,而他自己希望回到溪口。

蒋经国的话有三个要点:首先,他希望他的父亲能够以曾经的国家元首的身份在南京安葬;其次,他希望他的后母宋美龄能够回到上海,这一定得到了宋美龄的同意;最后,他自己希望能够回到溪口,以尽孝道。

蒋介石生前曾表示希望与宋美龄同穴,但蒋经国却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考虑了政治因素。有些文章称宋美龄坚决不肯回到大陆,但据前美国国务院情报处副处长陶涵记载,宋美龄在病逝前曾要求将其遗体迁回上海宋氏家族墓,与二姐宋庆龄并排而葬。

如果这无法实现,她希望被安葬在溪口的蒋介石墓旁。陶涵的描述与蒋经国对蒋孝勇的「宋美龄百年后将葬在上海」的说法相吻合。

在1996年秋天,一位身体虚弱的中年人在溪口蒋介石故居前排队购票,参观了蒋母墓道。尽管同行的人建议他花20元坐轿子上去,但他坚持自己走,最终气喘吁吁地跪倒在蒋母墓前,眼眶里的泪水打转。

他还参观了毛福梅的墓址和蒋介石的故居。

在游览蒋介石蒋经国的故居时,一位中年人用流利的溪口话与导游攀谈起来。导游惊讶地发现,这个台湾客人对溪口话的掌握如此地道。

经过交流,导游发现这个中年人是蒋介石的嫡孙、蒋经国的三子——蒋孝勇。这一年,他48岁,刚刚被医生诊断出患有食道癌晚期,预期寿命有限。

重病缠身的他在临终前有三个愿望:带着他的母亲回祖国大陆和俄罗斯故乡,努力活到明年为祖母宋美龄庆祝百岁生日,为祖父和父亲了却心愿,让他们归葬故乡,并顺道在北京接受中医治疗。

蒋孝勇此次的大陆之行,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将蒋氏父子的灵柩移葬到故乡。尽管祖国大陆一直保持宽容,但是时日无多的蒋孝勇深感自己有负父亲的重托。

1949年解放浙江期间,毛主席曾专门指示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和祠堂,1957年曹聚仁先生受蒋氏父子委托,访问了蒋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并为他们扫墓。

1986年,冯洪志到溪口参观蒋氏遗迹,送给蒋经国照片和锦盒,蒋经国看到后泪流满面。1982年7月,廖承志写信给蒋经国,说希望蒋老先生统一后能迁回故土。

蒋孝勇这次的回大陆,得到了北京方面的赞许和支持,他在北京医院接受了最好的中医治疗,缓解了化疗带来的痛苦。

中台办亲自安排了蒋孝勇低调携家人回溪口老家的事。

蒋氏父子的归葬问题仍悬而未决,大陆并无决定权,真正掌握决定权的是蒋家和国民党。蒋孝勇和蒋纬国支持归葬大陆,而蒋孝严认为应该维持现状。

宋美龄和蒋方良支持「两阶段移灵」,即先让蒋氏父子在台湾入土,待祖国统一后再移灵大陆。然而,蒋家内部对此并未达成共识,而国民党也对这件事进行了多方面的限制,导致蒋氏父子的灵柩至今仍暂厝在桃园。

尽管台湾方面曾耗资3000多万台币为蒋氏父子修建了墓园,但由于内部纷争不断,最终的方案一直未能确定。蒋家墓园已经完工多年,但却被长期闲置,有些人对此表示不满,呼吁妥善利用空间,不要让墓园荒废。

如果蒋家不愿移灵,就应该把墓园交给其他人使用。

历史上,蒋氏父子移灵大陆的机会曾于1996年几乎成真。当年,蒋孝勇与蒋纬国分别向国民党提出「移灵案」,倡议成立「移灵大陆筹备委员会」,并讨论将蒋介石与蒋经国分别移灵至南京与溪口。

然而,李登辉立刻召开国民党中常会议,以决定否定蒋孝勇的要求。面对如此结果,蒋孝勇无能为力,感叹李登辉当时只是一个小人物,对蒋经国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坐椅子都只敢坐三分之一。

在蒋经国面前,李登辉总是连声诺诺,并煞有介事地拿着笔记本记录,一副非常重视蒋经国话的样子。在同僚面前,他也总是虚怀若谷谦逊低调。

真可谓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李登辉凭借演技和韬晦成为蒋经国选定的继承者,但他在位后的真实面貌却招致了大量反对。蒋孝勇在蒋经国死后曾打算远离政坛,但在看到李登辉的真实面目后,他开始频繁返回台湾,并公开抨击其「日本情结」和分裂图谋。

然而,这些都无法对李登辉构成太大威胁。1996年,蒋孝勇带病返回大陆,希望在生前完成祖父和父亲的遗愿,但由于国民党内部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不久后,蒋孝勇病逝。他曾说:「蒋家是中国人。」在他去世前,他曾感慨地说,他去世后,蒋家将只剩下「五寡」,从祖母宋美龄,生母蒋方良,大嫂徐乃锦,二嫂蔡慧媚,到他的夫人方智怡都会成为寡妇。

而祖父和父亲的遗愿也变得更加困难。

蒋孝勇辞世后,事件演变超出他生前的预见,台湾「去蒋化」运动持续升温,对蒋介石雕像的处置不遗余力,或砍首,或泼漆。

往昔在全台湾遍地矗立的200多座蒋介石雕像,如今已寥寥无几,大部分迁移到慈湖附近公园,杂乱无章地堆砌一旁。

蒋氏后人忧虑未来可能的不敬举动,纷纷倾向于将蒋氏父子安葬在故乡溪口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