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6年,熊向晖去看望叶剑英,见面问道:您身边的人是否可靠

2023-12-10历史

「熊叔,您几个月前问我叔叔的问题,我看答案很快就要出来了。」

1976年5月的一个傍晚,叶剑英元帅的侄子叶选基在熊向晖家作客时,突然冷不丁地冒出了这么一句。

他们那日的聊天内容,主要围绕着当前的局势。

而叶选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二人聊到末尾时,对未来会发生的事,已经有所预料,所以他才会说「答案快出来了」。

熊向晖对叶选基这句不明所以的话,投来了心领神会的微笑。

四个月前,熊向晖去北京西山看望病重的叶帅时,问道:

「您身边的人值得信任吗?是否可靠?」

他问出这个问题,既是出于对当前形势的了解和考量,又是因为长期政治工作经验令他察觉到了什么。

传奇间谍熊向晖

1943年6月,在西安负责情报工作的王石坚收到了一份让他看的胆战心惊的情报:

「蒋介石决定进攻陕甘宁等中西部地区,主攻延安。」

此时,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我党将所有精力用在对抗日军上。这个时候如果国民党突然袭击,对我党的打击可想而知。

王石坚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定了定神后,赶忙把这份情报传给中央。

与此同时,给王石坚发去电报的熊向晖正和国民党高层军官开会。

胡宗南对这次作战势在必得,一边商讨着作战计划,一边描绘着「八路军伤亡惨重,延安沦陷,国民党占领陕甘宁」的「美好」场景。

熊向晖在一旁微笑着点头附和,心里却紧张得不行。

同年7月4日,胡宗南经过了一个月的模拟,已经准备就绪。谁知他正打算带领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时,一封电报将他给拦了下来。

毕竟征战沙场多年,还未看电报的内容,胡宗南就预感不妙,因为电报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来的。

他忐忑不安地看着情报人员翻译电报上的摩斯密码,待内容显现后,脸色急转直下,当即大拍桌子,掏出腰前的手枪扣动扳机狠狠地冲墙角打了几发子弹泄愤。

一旁的熊向晖冷汗淋漓,心里清楚朱老总直接挑明了。

正如他所想的一样,朱老总发出的电报上简单明了地告诉胡宗南,我党已获取了国民党攻占延安的计划,劝其放弃计划。我党可以既往不咎,双方仍可以继续合作。

胡宗南不是傻子,这是秘密作战计划,直接传到了对方司令那去,想必是对方早已在国民党内部安插了眼线,他恨不得将这个间谍抓出来碎尸万段。

但眼下他最主要的事情不是抓眼线,而是烦恼该如何告诉蒋介石。

进攻延安是蒋介石策划的,在胡宗南这一节出现了问题,蒋介石会如何处置自己,他甚至不敢想。

好在我党高明,不但给了胡宗南一个台阶下,还保了他一条命。

7月8日,朱老总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劝说国民党保持与我党和平合作的同时,预先暗示他我党会将国民党的阴谋公之于众。

如此一来,在舆论压力之下,蒋介石只好不了了之,甚至也不好过多迁怒胡宗南,避免让大众看到自己气急败坏的模样。

经此一事后,胡宗南更加提防身边人,熊向晖的间谍任务执行的越来越艰难。

蒋介石和胡宗南此次秘密作战没得逞,可他们的狼子野心依旧未消。

1947年,蒋介石再次决定攻打延安,企图把我党的主要领导人一锅端。

此次任务中,熊向晖担任机要秘书,负责军旅团营连的任务下达。

他表面上装作对国民党忠心耿耿的样子,执行任务时,甚至会对我党骂上几句。但实际上,他心里却在暗自祈祷我党平平安安。

蒋介石任务下达后不久,他就将国民党的密谋原原本本地写成信,分别寄给王石坚和潘裕然。

有了熊向晖提供的情报,我党总是能够先一步制定防守计划,度过难关。

他在危难中一次次挽救我党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组织的信任。

加上他的能力出众,不仅周总理对他称赞有加,就连毛主席都说他:

「一人可顶几个师!」

实际上,熊向晖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红色特工。

是贵公子,也是最强间谍

「保证完成任务!」

1937年11月,熊向晖接到我党的秘密指令,到国民党的高层军官胡宗南那里当间谍。

「你自己多加小心才是。」

前来通知的共产党同志一脸担心地提醒他。

此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国共在四个月前决定先放下对立,一起抵御外敌。

随着合作的深入,我党渐渐发现国民党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此机会称王称霸。

战事紧张,我党无心在国家被他国侵犯的时刻与国民党一较高下,奈何国民党的这种风气容易影响到两党合作进度,还有万千人民等待着解救。

万一国民党故意在我党分身乏力的时候将枪口对准自己人,那中国将会面临外来攻击加窝里斗的局面,这是我党不想看到的。

国民党反动派手段的残忍,熊向晖很清楚。他接到这个任务时,却没有害怕的感觉,更多的是兴奋。

因为这个任务,是周总理下达的。

对熊向晖而言,能够得到周总理的赏识,他受宠若惊。

如他所想的一样,周总理选择自己,确实是出于赏识。

首先,他的底子很干净,1936年9月才参加革命,12月进入我党。

从加入我党到来到国民党,不过一年的时间。而且有组织提前为他安排好了假身份和经历,就算国民党对他从前摸的一清二楚,也证明不了什么。

毕竟有不少国军的前身,是共产党人员,国民党人后期加入我党的情况也屡屡发生,不是值得稀奇的事。

其次,熊向晖毕业于清华大学,学识丰富,家境优渥,十分对国民党选人的胃口。

通过胡宗南部举办的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选拔后,他正式开始了间谍工作。

不出周总理所料,熊向晖加入不久,凭借着胆识过人和优秀才能被胡宗南所注意。

在加入胡宗南部的第二个月,熊向晖就被分配到了秘密情报工作处,由于表现出色,很快成为了胡宗南的心腹。

获取了胡宗南的信任后,熊向晖的工作更加如鱼得水,也更加危险,每日都像是舔着刀尖生活。

一方面,他要在到处有国民党监视的情况下,不留痕迹地给我党通风报信

另一方面,胡宗南频繁地任务失败,早已怀疑到了内部的人。他必须在这种惴惴不安的情况下,保持镇定,让身份不暴露。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回到了我党。期间,他从未被国民党怀疑,否则也不能安然无恙地离开。

据说,胡宗南得知熊向晖的真实身份时,非常震惊,没想到自己信任的人居然是共产党,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与共产党交战多年,本以为只是作战计划上不如共产党,没想到就连情报方面也远差共产党一大截。

由于表现出色,熊向晖颇得周总理的青睐。

1949年11月,总理特意邀请他到中南海。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时隔12年,两人的初次见面。

一见面,周总理便热情地迎上去:

「熊同志,你是个英雄。这些年,辛苦你了。」

熊向晖被总理这么一夸,反倒不好意思了,挠着头说道:

「这是我应该做的。」

出色的能力,谦逊的态度。周总理慧眼识珠,一看就知道,熊向晖是个好苗子。

从那以后,熊向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周总理的助手,跟在总理身边学习和做事。

因为工作的关系,熊向晖与周总理的好友叶剑英,也渐渐熟络起来。

叶剑英对这个年轻人很是喜爱,他征战沙场多年,见过无数胆识过人、又极具战略意识的人。

但在熊向晖这个几乎没有在战场上打过仗的人身上,他居然看到了不输于将领的胆识,以及谍报人员身上特有的那份心思缜密。

加上熊向晖有实打实的功绩,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人曾对他赞不绝矣。

叶剑英更加确定,熊向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这样的人在周总理身边,他很放心。

叶帅对熊向晖是赏识,熊向晖对他则是敬仰。

二人都曾在国民党任职,熊向晖在暗处做着间谍工作,已经让他每每想起都提心吊胆。

可叶帅曾经身为国民党高官,却敢在明处公然反对蒋介石,并加入我党。

这样的勇气和胆识,令熊向晖敬佩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主调不再是打打杀杀了,而是合作共赢,寻求发展。

熊向晖学历高,又喝过洋墨水,为人处事周到且带点锋芒,是外交的好苗子。

因此,周总理的外交工作中少不了熊向晖的身影。

他也确实不负周总理的期待,不仅在日内瓦会议、尼克松访华等重要外交事件上起到推动作用,还成为了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的第一位大使。

恩人离世,提醒叶剑英

从年轻时被周总理指派到国民党做间谍,到新中国成立后,经总理的提携和教导,在外交工作上继续发光发热。周总理对熊向晖而言,是恩人般的存在。

1976年1月初,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

悲伤的同时,熊向晖听闻叶剑英在周总理去世后便一病不起,立刻担心起来,当即就决定要去看看叶帅。

1月22日,在来到北京西山,叶帅的住处后,熊向晖便开门见山地问叶帅:

「您的身边,有没有值得信赖的人?」

熊向晖这个问题,不是没有来由。

周总理是中央的重要人物,他的突然离开势必会对党中央造成一定的影响。当时,极少数不法分子蠢蠢欲动。

叶帅作为总理的左膀右臂,也多少会受到这股影响的波及。

熊向晖有着十几年的卧底生涯,加上几十年的政治工作经验,对政治局势很敏感,察觉到了叶帅周围的暗流涌动,这才赶忙来拜访,并询问对方。

一来,他是为了提醒叶帅,多加小心。

二来,他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现在的局势。

叶剑英了解熊向晖的意思,半躺在床上,轻轻挥动手,示意他靠近一些。

熊向晖便将床边的板凳挪的更近一点,仔细听叶帅的发言。

叶帅虽然病重,但脑子还是非常灵活,给熊向晖细细分析了当前的政治局势和党中央的变动情况。

熊向晖听叶帅分析的头头是道,明白他对眼前的危机是有所预料和准备,原本紧绷的情绪被缓解了不少。

在谈话的末尾,叶帅意味深长地补上了一句:

「现在还不是时候,党中央的稳定最重要,但周总理担心的事儿,是不会发生的。」

叶帅的这句话,给熊向晖打了一剂强心剂。

从此以后,熊向晖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正如叶帅说的一样,在不久后,中央恢复了平静,周总理生前记挂着的事情也被一一解决。

虽然危机解除,但熊向晖不敢懈怠,继续执行着周总理生前未完成的工作。

1978年,他担任中国外交协会副会长,继续推动中国的外交事业,两年后又担任了政协常委和欧美委员会副会长,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针贯彻到底,在国际舞台上,为新中国的飞跃助力。

1986年,叶帅离世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熊向晖不忘他的遗愿,多次辅佐邓公,探寻改革开放的新道路,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即使退休后,他也不忘下乡走访,关注中国的基层发展。

直到2005年逝世,熊向晖才真正停止了为共产党奋斗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