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司马家要想真正坐稳皇位就必须努力讨好那些人

2024-02-06历史

权力往往具有独裁性质,因为如果以民主思想来分享,很可能最终会化为乌有,因为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往往是难以预防和控制的。

所以,历代帝王的自然使命就是巩固和保护权力的集中。 只有这样,皇权才能拥有起码的权威和尊严。

但司马氏的称帝方式却颇为特殊。 他们在街头直播间基本上就毁了自己的人品。 谁都知道他们家族的权力是非法获得的,任何人都可以公开反对他们。 这就导致司马家族的皇权从一开始就缺乏底气、底气、权威和尊严。 你,一个在灰色行业发家致富的人,还希望别人真正尊重你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个富翁?

这就导致司马家族想要真正坐稳皇位,就必须努力讨好那些可能对他们构成威胁的人。 这正是司马炎建立晋朝的做法。 他册封宗室诸侯,拉拢士绅集团,将西晋集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份制公司。 股权比例大致为:法人司马炎持股40%,司马氏族持股30%,贵族集团持股30%。

司马炎和司马家族持有绝大多数股份。 如果司马家的小股东们能够一心一意地捍卫司马炎及其家族的皇权,这件事就会慢慢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凑合着过。 金朝可以凑合过日子。 虽然人人都想当独资企业的老板,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当个合资企业的董事长也不错。

关键是,司马炎皇位继承权的最大威胁恰恰来自司马家族内部。 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都曾担任过司马氏族长,这两脉的后裔都有资格继承。 与后来宋朝的情况有些类似,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的后人自然就存在着竞争和敌对的关系。 司马炎称帝后,他的第一任继任者司马衷是个大傻子,这给他非常聪明的弟弟司马攸(被司马师收养为儿子)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虽然司马炎用了很多手段来打压自己有威胁感的亲生兄弟,比如早立太子,迫使朝臣贾充站在太子一边,让司马攸享有宗庙以确认自己的地位。部长等等。 然而,这些并不能真正让司马攸和大臣们放弃。 大家都会觉得,把一个傻子尊为自己的上司,有点侮辱和委屈。

公元276年,司马炎得了重病,卧床十个月。 于是,很多人都认为司马炎过不了这一关,于是暗自开始了各种支持司马攸的计划。 司马炎病愈后,立即开始修复家里漏水的电力大楼。

司马炎将积极联络司马攸的洛阳令夏侯和调到了光鲁迅那里,让他提前进入退休状态; 他把贾充这个关键时刻态度暧昧的大佬假立为太尉,并将其收在自己手中。 军事力量; 然后又让他的弟弟司马攸司空,同样是高级养老金制度。

事情结束后,司马炎陷入了长远的思考。 显然,他这个愚蠢的儿子无法凭一己之力创造和掌控一个稳定的局面。 他离不开他的「守护者」。 一百年后他该怎么办? ? 想来想去,他终于启动了亲戚干涉政治的大武器。

外戚干涉政治的想法已经被东汉王朝的血泪所验证,并被有关人士认证为令人发指的坏政策。 外戚、宦官对士绅集团的既得利益进行挤压和攻击。 士绅集团对于外戚干涉政治是极其厌恶和抵制的。 袁绍策划的汉末大乱,就是为了消灭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

因此,曹丕建立魏国时,为了减少自己掌权的障碍,主要是想向士族集团示好,直接将「子孙不得干政」写入宪法。

黄初三年颁布的圣旨明确规定:「子孙不得为辅政,亦不得受毛屠爵位。此圣旨传于后世。」 ……如有任何违法行为,全世界都会惩罚他。」

大家要注意曹丕的这句话,「天下同诛」。 上一次出现如此严厉的词语,还是四百多年前的「白马联盟」。 这项友好政策中使用如此残酷的言辞是否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宣扬的有毒誓言? 由此可见,王室与贵族之间的默契和共识是相当牢固和坚定的。

现在好多了。 司马炎突然宣布要扭转历史进程,不再谈论武德。 这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西晋的小股东士绅集团纷纷退出,并以各种方式抗议。 情感和核心利益正在逐渐远离司马炎及其家人。

外籍亲属不得参与政治。 这是一个已经运行了近一百年的默契的政治传统。 这是我们贵族养活你们皇室的前提。 这是皇室对我们贵族家族的利益承诺和保护。 如果你不仁慈,就别怪我们不公正。 。

首先解释一下「为何士绅集团如此反感外戚参政?」 事实上,「外戚不准干涉政治」和「白马联盟」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利益承诺和利益交换。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士绅集团、军功集团)世世代代保卫、拥护我们的王室,然后我们将官僚的相关权益打包交给你们。 我们将空场进行我们自己的比赛,不允许其他比赛。 人们很容易闯入。 就像我们现在正在创建一个小的内部圈子一样。

从曹魏到西晋,发生了近百年的动乱。 当时留在朝廷的士族代表,都是财大气粗、根基深厚的士族、世家。 这些人都不是好人,绝不会轻易向司马炎妥协。 让步。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 贾充和羊祜其实是有一定亲戚关系的。 他们为何能进入西晋权力的核心圈子? 因为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此时还不是皇后,暂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亲人。 杨祜的妹妹是司马师的遗孀杨皇后,她与皇帝司马炎并无直接关系。 因此,他们可以利用优势进入核心权力圈。

当然,圆的排他性往往并不那么严格。 真正决定圈子里的人是否会强烈拒绝你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你是不是圈子里的人」。 如果你是士绅集团的一员,其他人就会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但如果你不是,那我很抱歉,我必须和你一起打破旧规矩。 在司马炎皇后杨家的背后,杨家实际上已经被士族集团边缘化了。 这就是士族集团不愿意接纳杨家的根本原因。

东汉末年,杨家其实是能与袁家抗衡的顶级豪门,也是「四世三侯」。 然而,自从杨家最有名的杨修被曹老板杀了以示警示之后,这个传统的豪门就开始逐渐落伍了。 百年来没有出现大人物,杨家逐渐被推到士绅圈子的边缘。 你们杨家这百年来,和业内的大人物,比如亲戚或者同事,并没有太多的接触。 自然,他们不会把你当成自己的一员。

那么,士族集团该如何对抗和抵制司马炎的无武德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曹魏的权力结构。 曹操征天下时,其权力结构是「宗主兵、士主天下」。 曹丕称帝后,根据东汉的经验教训,完善了父亲的权力结构。 他增加了官员的权重,然后将太监和亲戚的角色全部交给了宗室。 在氏族中,通常会选择一些没有继承权的亲戚来掌权,这不仅消除了他们篡夺爵位的可能性,而且分散了他们权力的集中。 另一方面,百官提供名誉和待遇,但不提供军事权力。

曹魏的权力结构设计其实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大家还记得司马家族上台的过程吗? 当曹魏的族长们意外一一死去时,司马懿执掌了兵权。 司马懿毫不犹豫地踏入了突然出现的权力真空。 直到后来,曹爽也无力将他们赶走。

后来司马氏篡权后,自然只能暂时继续沿用曹魏的权力体系。 司马炎加大了宗族的权重,明确将数百名官员提升为九品中正制下的显赫世家。 虽然很多宗族都被赋予了兵权,但重点州的节度使仍然是他们的姻亲和亲密朋友,其中很多人都是士族集团的成员。

也就是说,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兜了一圈又一圈,但还是绕不开士族集团。 司马家族表面上控制着几条大动脉,但其他的毛细血管都被士绅集团控制了。

并且随着时间的演变,通过不断的通婚,司马氏宗族与士族上层逐渐成为「你中有我,你中有我」的整体。

士族集团背后无孔不入的关系网,是他们对抗司马炎的底气,也是司马炎不得不引进一批亲戚与他们竞争的根本原因。

不过,此时的亲戚已经不是西汉末年和东汉中后期的亲戚了。 他们本身不够强大,所依附的皇权也不够强大。 士绅集团完全可以无视他们。

你还记得叛逆的钟惠吗? 除了杀了钟会收养的倒霉孩子之外,司马昭还敢对钟家其他人做什么吗? 对于谋反这种滔天大罪,统治者只敢杀了罪魁祸首。 这在其他朝代是有人敢想象的吗? 原因是钟家是颍川四大家族之一。 钟会的父亲是钟繇,是世界官方排名第一的导师; 其兄钟毓是当地权贵,曾任青州刺史,后任将军。 解解为徐州节度使,后调任荆州节度使; 他的侄子是金朝第一任常委荀勖。 他的侄孙仲淹嫁给了太原王氏王浑,王浑的儿子王姬娶了司马炎的女儿……这些人中,你司马昭能杀谁? 杀了他们,你还想篡权吗?

当时士绅集团的政治排外心理到什么程度呢? 只要你不是上流士绅的内部人士,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说我不认你我就不认你,说我我就踩你。想践踏你。

比如司马家的名打手石宝,出身贫寒,然后上战场换取军功。 司马炎建国时,在异姓英雄中排名第一! 然而,那又怎样呢?

他在淮南担任前军司令时,他的高徒孙楚辱骂你,就是辱骂你。 第一次见面,他就嚣张地对石宝说道:「皇上命我加入你们的军队!」 因为他爷爷是孙子,司马家的恩人。

楚国不忠才,辱骂夷宝。 初至,常躬身曰:「皇上命我参汝军务。」

还有淮北军监王臣。 他还瞧不起出身贫寒的石宝,动不动就弹劾他勾结敌人、谋反。

淮北监王陈庆宝还年轻,曾听过一首童谣:「宫中马如驴,大石重压不放松。」 因为鲍与吴人关系密切。

要知道,石宝可是司马师口中提到的嫡系后裔。 但即便如此,司马炎最终还是被迫对他采取了行动,剥夺了他的兵权,并要求他返回洛阳侦查。

关键是,被挤得快要冤死的石宝根本不敢抱怨,只能耐心配合。

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并认为这个任命毫无用处,没有任何怨恨。

后来,司马炎觉得压榨了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的大英雄,有些可惜,就打算把「司徒」的职位让给石宝,让他退休。 但被有关部门强行制止。 他们认为石宝配得上现在的待遇,不具备晋升的资格。 相关主管部门是谁? 不是那些大贵族。

有官奏报:「萌芽前有曲折,令人难以忍受。还官称帝,已成权势事业,不宜升迁。」

通过这些事情,就可以想象,如果司马炎突然主动介绍自己的亲戚参政,后果会是怎样。 你司马炎想利用外勤集团来稀释我们的股权? 没有门! 不信的话,我们拭目以待吧。

但有一种说法是司马炎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就连贾充这样与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大老板,也把赌注押在了自己的弟弟司马攸和儿子司马衷身上。 他还能信任和依靠谁? 我们只能引进亲戚来保护和保护我们的儿子。

司马炎原配杨氏被封为皇后,岳父杨俊被封为车将军、临晋侯后,士族集团发起了铺天盖地的反扑,大量攻击围绕着「侯爵」头衔展开。临津」。 该禁令已启动。

有人说,皇子们负责守护朝廷,妃家负责建设后宫。 现在皇帝的岳父立「林晋」为侯,这是为祸天下。

知道的人都说:我是诸侯,所以我也是皇室的臣子。 妾,故米祭丰,内教升。后父封临津侯,乃乱之兆。

随后,几位大臣将矛头直指杨军本人,称他没有格局,没有理智,无法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

楚威、郭邑之臣,皆掌君、小齐,不能担国家重任。武帝不肯从命。

反正就是各种长枪短炮不断轰炸而已。 司马炎你怎么保护你的岳父?

司马炎被逼得走投无路,决定强硬到底。 与此同时,他在277年再次主动出击——并再次授予国王称号。

首先,他封儿子卫、郓、盖、雅为王,增强了他的家族势力。

封卫太子为石屏王,恽为濮阳王,代为新都王,夏为清河王。

随后,历史杀手武器「白马联盟」和「补间令」的综合版上线。 规定从此以后非诸侯不能称王,原诸侯必须实行「恩惠政策」。 这样可以保证旁系诸侯的账目不会增加,实力也不会越来越薄弱。

从此,非诸侯不能成为国王,所有国王的后裔都是王室的近亲,而且还借助土被封为爵位。

最后,又给了宗室诸侯沉重的打击:诸侯皆易户,皆以尉官为首。 这是什么意思? 中央政府给各个诸侯国指派武将,相当于剥夺了诸侯国王的兵权。

此后,荀勖和杨爵(杨氏)主动出面,给司马炎提出了一个类似于贾谊【尉守之国】的想法:

【晋书·知官志】:「咸宁三年,魏将军杨爵、中书刺史荀勖,望齐幽王有时,恐惠帝为了追求事业,司空裴修建立了五级封建秩序,平静地向武帝报告「古之立侯,故诸侯,卫王族。」如今既然搬家了,都按照原来的报告送到了国内,但诸侯却都爱上了京城,含泪而去。

司马炎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正如上面引文所言:「恐齐幽王有祸,又恐惠帝后祸」。 他是在防备自己优秀的弟弟司马攸。 他相信,只有彻底打倒司马攸,士族集团的人才不会分心,留在他们的破船上。

但这些有用吗? 有用但还不够! 因为无论怎样,司马攸都是司马师唯一的合法儿子,而司马师则是司马家族权力体系各个方面都碾压司马昭和司马炎的父子。 没有人能够绕过这个问题。 打开。 你司马炎你掩盖不了这个事实,你也不敢随意杀司马攸。 别人活着还有希望,就继续提防他吧。

果然,新年过后,司马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278年六月,司马师遗孀杨太后去世。 司马攸如何参加葬礼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政治问题。 羊太后是太后的幕僚中的一员。 如果让司马攸作为儿子孝顺,那么太后的独生子是什么,或者他应该成为什么? 如果不让司马攸作为儿子参加葬礼,但司马攸确实是杨太后的独生子,这有悖于人伦伦理,也违背了西晋「以孝治国」的政治纲领。是站不住脚的。

司马炎的叔叔王巡直接表示司马攸不能表现得像个孝子!

弘训太后进殿与景帝一起进餐。 齐幽王不准为她的儿子行礼。

但此时,已经被司马炎逐渐疏远的贾充立即站出来,扮作麻烦分子,表示自己不能剥夺司马攸尽孝的权利,只能降低自己的外在标准,最多。

按照礼仪,诸侯不能是皇帝的祖先,少爷不能是你祖先的祖先。 这都是对皇帝的奉承和荣耀,但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恢复他的父亲和祖先。你的身体适合守丧三年,你可以自由地为臣。

有关部门也开始煽风点火,称贾充「听从部下,实行尚书制」的主张是前所未有的。 陛下,您可以让司马攸按照诸侯的礼数走走过场就可以了。 (完成后看看有没有人戳你脊椎?)

有奏疏:「如果像天子的劝告,应该听从臣下,遵循大臣的制度,这是前所未有的。 不如像谦恭地服从诸侯的榜样一样。」

又头疼的司马炎最终选择了贾充的方案。 司马家族的治国根基不能丢。 如果失去了,司马家的皇帝就彻底成为「三无」了。 德、忠、孝,无一立得住。

但司马炎最终以礼仪为依据宣称司马攸没有资格继承杨太后的政治遗产,这也算是一种欺骗。

司马炎选择接受贾充的意见。 其实背后还有一个深远的目的,就是想利用三年孝期将司马攸「软禁」,然后借机巩固自己和家族的权威,奠定司马攸的地位。夯实基础,扩大影响。

然而,司马炎再好,因为介绍亲戚,打破了皇室与贵族之间的利益平衡,最终也只能按葫芦到处修缮。 因为大家熟悉的「党争」两个字即将成为西晋的内部炸弹,并且会愈演愈烈,四处蔓延。

比如士族集团开始不断地阻碍司马炎,或者故意与司马炎作对,这直接导致司马炎后来精神崩溃,越来越容易失去理智。

比如,贵族家族群体与外戚群体之间的冲突,已经逐渐失去了基本原则。 无论是个人恩怨还是国家大事,他们的立场都会不自觉地对立起来,无论合理与否。

比如像司马攸这样有资历、有威望的人,更容易受到贵族群体的支持或利用,以表达和发泄情绪上的不满。 他们攻击、胁迫司马炎的重大决策已是司空见惯。

比如,他的母系杨氏在司马炎的支持下,逐渐封住了抵御士族公敌雷管的羽翼。 士族集团挑拨离间,利用历史先例,煽动司马炎提防母系势力。 最终,司马炎被迫将大量权力归还给宗室子孙,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

比如贾南风后来也效仿,发起了一场新老亲人的血战,点燃了天下混乱的导火索。

如果是因,如果是果,一切早已注定。 司马家族崛起的方式和手段,已经决定了司马炎这个超级裁缝一生只能竹篮打水。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收获的因果逻辑。 许多收获都来自同一个源头。 我们不能视偶然为必然,不择手段地维护既得利益。

请相信,如果不是你的,你就无法保留它。

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分不清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从何而来。 他们总是不顾一切地提防同事、惩罚下属,认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得到了自己所得到的。 好处可以放心。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你要清楚自己成功的逻辑。 如果你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功绩取得了自己的地位,那么你就放心,一般人是无法夺走你的地位的。 你不需要提防这个或那个。 只防重点; 如果你的位置是通过巧妙的手段获得的,你就不需要费心去防备世界上的所有人,因为你防不胜防。 你引入的任何新帮手都将是徒劳的。

我很幸运能得到它,但我注定不会死。 这不正是所谓的怯懦。 有时,也是一种豁达和透明。